【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沉井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沉井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装配式沉井结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沉井作为基础形式,由于其整体刚度大、整体性好,广泛用作桥梁基础、锚碇及给水排水工程中。传统沉井采用现浇工艺,从绑扎钢筋、架设模板支架、浇筑混凝土到养护、拆模,施工工序较多,工期较长,成为制约设备周转的重要因素。采用装配式沉井,分块结构可以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大大减少建造工期。目前我国在预制拼装式沉井方面研究和工程案例较少,亟需对装配式沉井进行研发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加工与安装,现场施工便捷省力,缩短现场建造工期,具有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止水性能好的特点,大大提高沉井施工预制装配化水平,具有极高的推广使用价值的装配式沉井结构。
[0004]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装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式沉井结构包括多块沉井分块(1),沉井分块(1)的混凝土(10)内部设置钢筋网片(9),混凝土(10)上下端分别设置端封板(7),沉井分块(1)外侧设置金属板桩(5),金属板桩(5)一侧延伸到混凝土(10)一侧侧面,金属板桩(5)另一侧延伸到混凝土(10)另一侧侧面,金属板桩(5)一侧设置弯折的预留灌浆槽(6),金属板桩(5)另一侧也设置弯折的预留灌浆槽(6),端封板(7)上设置端封板螺栓孔(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式沉井结构的相邻沉井分块(1)设置为贴合布置的结构,相邻沉井分块(1)贴合布置时,一个沉井分块(1)的金属板桩(5)靠外侧布置,另一个沉井分块(1)的金属板桩(5)靠内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沉井结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井分块(1)设置为水平截面呈梯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式沉井结构的相邻沉井分块(1)贴合布置时,一个沉井分块(1)的金属板桩(5)一侧的预留灌浆槽(6)设置为能够与相邻一个沉井分块(1)的金属板桩(5)一侧的预留灌浆槽(6)扣合形成一个灌浆腔体(14)的结构,一个沉井分块(1)的金属板桩(5)另一侧的预留灌浆槽(6)设置为能够与相邻另一个沉井分块(1)的金属板桩(5)一侧的预留灌浆槽(6)扣合形成另一个灌浆腔体(14)的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块沉井分块(1)连接形成一节沉井,多节沉井按照上下布置形成建筑施工用沉井结构,最下节沉井为一体式结构的首节沉井(4)。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沉井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星,翟世鸿,石章入,陈培帅,罗会武,李德杰,方培源,张瑞元,姚翔川,邓志强,杨本亮,饶为胜,李嘉成,冯龙建,喻成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