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5671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00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包括筒体、第一环形围板、第二环形围板以及搅拌装置;第一环形围板和第二环形围板均位于筒体内,第二环形围板位于筒体和第一环形围板之间;第一环形围板的上围板段围成第一反应区,第一环形围板的下围板段抵接在筒体的内壁上以与筒体之间形成进水区;第二环形围板与上围板段之间形成第二反应区,第二环形围板与筒体之间形成沉淀区;进水区设置有污水入口、混凝剂加药口和曝气装置,进水区用于对污水进行微脱稳处理以形成气载微絮体;搅拌装置包括用于搅拌污水以形成絮体的搅拌杆;沉淀区内设置气泡水装置,气泡水装置产生的气泡与絮体接触以产生气载絮体,气载絮体的吸附特性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物的去除效果。物的去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就是利用各种设施设备和工艺技术,将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从水中分离去除,使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有用的物质,水则得到净化,并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0003]现有的污水处理以“混凝

沉淀”为主,引入臭氧气浮工艺,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难降解的有机物。然而传统工艺中,侧重于混凝和臭氧的作用,忽视了絮体在上浮过程中优异的吸附性能,从而,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不佳,也降低了整个设备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包括筒体、第一环形围板、第二环形围板以及搅拌装置;
[0006]所述第一环形围板和所述第二环形围板均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二环形围板位于所述筒体和所述第一环形围板之间;所述第一环形围板的上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第一环形围板(20)、第二环形围板(30)以及搅拌装置(40);所述第一环形围板(20)和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0)均位于所述筒体(10)内,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0)位于所述筒体(10)和所述第一环形围板(20)之间;所述第一环形围板(20)的上围板段(22)围成第一反应区(2),所述第一环形围板(20)的下围板段(23)抵接在所述筒体(10)的内壁上以在所述下围板段(23)与所述筒体(10)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反应区(2)连通的进水区(1);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0)与所述上围板段(22)之间形成第二反应区(3),所述第二环形围板(30)与所述筒体(10)之间形成沉淀区(4);所述进水区(1)具有污水入口(11)和混凝剂加药口(12),所述进水区(1)内设置有曝气装置(80),所述进水区(1)用于对污水进行微脱稳处理,以使所述污水中的污染物形成气载微絮体;所述搅拌装置(4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区(2)内的搅拌杆(41),所述搅拌杆(41)用于搅拌污水以形成絮体;所述第一反应区(2)用于对由所述进水区(1)排出的污水进行混凝处理;所述第一反应区(2)的远离所述进水区(1)的一侧具有第一出液口(21),所述第二反应区(3)通过所述第一出液口(21)与所述第一反应区(2)连通,所述第二反应区(3)的远离所述第一出液口(21)的一端具有第二出液口(31),所述沉淀区(4)通过所述第二出液口(31)与所述第二反应区(3)连通,所述沉淀区(4)用于对由所述第二出液口(31)排出的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所述沉淀区(4)内设置有气泡水装置(50),所述气泡水装置(50)靠近所述第二出液口(31)设置,以使由所述第二出液口(31)排出的污水与所述气泡水装置(50)产生的气泡接触以产生气载絮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载絮体的气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水装置(50)包括输送管(51)和排放管(52),所述输送管(51)位于所述筒体(10)的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鹏康金鑫石烜许路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