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高介孔比核壳结构多相镍负载活性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549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材料领域,尤其是混合式高介孔比核壳结构多相镍负载活性炭。所述活性炭材料的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式高介孔比核壳结构多相镍负载活性炭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材料领域,尤其是混合式高介孔比核壳结构多相镍负载活性炭。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化石燃料的逐渐减少和环境危机的加剧,通过电化学析氢制备清洁的氢气成为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选择。当前,小型商业催化剂材料主要是贵金属基材料,例如Pt基材料。由于贵金属的稀缺和高成本限制了大规模的商业使用。目前急需寻找一种成本低廉的金属催化剂替代贵金属催化剂,降低成本,从而能够实现大规模商业生产。但是纯金属催化剂普遍存在金属颗粒分散性差,导致催化活性低,而负载型催化剂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载体的选择要求较高,需要具有以下性质:导电性优良,耐腐蚀性好,能够有效提升催化剂分散情况等。
[0003]碳元素地球储量丰富,碳的化合物存在sp2杂化,sp3杂化,sp2与sp3杂化等多种形式。活性炭是由C=C键的sp2杂化与C

C键的sp3杂化结构共存,可以构成空间骨架形式,表面积和孔体积与碳结构有直接关系,因此活性炭材料的制备直接影响活性炭的物理化学特性。活性炭多孔材料因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很好的分散金属催化剂,增大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暴露,提升催化效率;活性炭材料本身稳定,作为催化剂载体更能够有效的评估金属催化剂的本征活性。活性炭的碳源来源广泛,以碳元素为主的生物质、石油加工品等均可以通过热解制备出活性炭。生物质活性炭由于其成分复杂,原料预处理难度大,难以制备出性能稳定高效的活性炭催化剂,石油加工品制备活性炭对环境污染严重。介于以上所述的现有活性炭的缺点,作为活性炭负载型催化剂材料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描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式高介孔比核壳结构多相镍负载活性炭,本申请因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很好的分散金属催化剂,增大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暴露,提升催化效率;活性炭材料本身稳定,作为催化剂载体更能够有效的评估金属催化剂的本征活性。活性炭的碳源来源广泛,以碳元素为主的生物质、石油加工品等均可以通过热解制备出活性炭。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混合式高介孔比核壳结构多相镍负载活性炭,所述活性炭的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0007]聚(4

苯乙烯磺酸

共聚

马来酸)钠盐20

40份、氯化镍溶液0.2

4份、碱性沉淀剂20

80份、水50份、氢氧化钠固体25

50份。
[0008]具体地,所述聚(4

苯乙烯磺酸

共聚

马来酸)钠盐30

40份、氯化镍溶液0.3

4份、碱性沉淀剂50

80份、水50份、氢氧化钠固体25

50份。
[0009]具体地,所述氯化镍溶液浓度为130g/L。
[0010]具体地,所述碱性沉淀剂浓度为525g/L或1440g/L。
[0011]具体地,所述碱性沉淀剂为NH4OH溶液或碳酸铵溶液。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式高介孔比核壳结构多相镍负载活性炭,本申请因为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很好的分散金属催化剂,增大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暴露,提升催化效率;活性炭材料本身稳定,作为催化剂载体更能够有效的评估金属催化剂的本征活性。活性炭的碳源来源广泛,以碳元素为主的生物质、石油加工品等均可以通过热解制备出活性炭。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一:
[0014]a.将20份聚(4

苯乙烯磺酸

共聚

马来酸)钠盐、0.2份氯化镍溶液、20份NH4OH溶液放入200摄氏度的油浴锅中油浴2小时后取出烘干,得到前驱体I。氯化镍溶液浓度为130g/L、NH4OH溶液浓度为525g/L。
[0015]b.将前驱体I置于管式炉中,在800摄氏度的氮气气氛下热解40分钟,得到并取出前驱体II;氮气的流量为300mL/min;管式炉的加热速率为50℃/min。
[0016]c.将前驱体II分散到50份水中,之后加入25份氢氧化钠固体,搅拌36小时后过滤烘干得到产品。
[0017]d.最后将产品洗涤至呈现中性,取出烘干后得到该活性炭。
[0018]混合式高介孔比核壳结构多相镍负载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212(m2/g
‑1),总孔容积为0.92(cm3/g
‑1),微孔孔容为0.40(cm3/g
‑1),中孔孔容在总孔孔容中的占比为0.57,平均孔径为3.04(nm)。
[0019]实施例二:
[0020]a.将40份聚(4

苯乙烯磺酸

共聚

马来酸)钠盐、4份氯化镍溶液、80份NH4OH溶液放入200摄氏度的油浴锅中油浴2小时后取出烘干,得到前驱体I。氯化镍溶液浓度为130g/L、NH4OH溶液浓度为525g/L。
[0021]b.将前驱体I置于管式炉中,在800摄氏度的氮气气氛下热解40分钟,得到并取出前驱体II;氮气的流量为300mL/min;管式炉的加热速率为50℃/min。
[0022]c.将前驱体II分散到50份水中,之后加入50份氢氧化钠固体,搅拌36小时后过滤烘干得到产品。
[0023]d.最后将产品洗涤至呈现中性,取出烘干后得到该活性炭。
[0024]混合式高介孔比核壳结构多相镍负载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210(m2/g
‑1),总孔容积为0.89(cm3/g
‑1),微孔孔容为0.41(cm3/g
‑1),中孔孔容在总孔孔容中的占比为0.55,平均孔径为3.02(nm)。
[0025]实施例三:
[0026]a.将30份聚(4

苯乙烯磺酸

共聚

马来酸)钠盐、0.3份氯化镍溶液、50份NH4OH溶液放入200摄氏度的油浴锅中油浴2小时后取出烘干,得到前驱体I。氯化镍溶液浓度为130g/L、NH4OH溶液浓度为525g/L。
[0027]b.将前驱体I置于管式炉中,在800摄氏度的氮气气氛下热解40分钟,得到并取出前驱体II;氮气的流量为300mL/min;管式炉的加热速率为50℃/min。
[0028]c.将前驱体II分散到50份水中,之后加入50份氢氧化钠固体,搅拌36小时后过滤烘干得到产品。
[0029]d.最后将产品洗涤至呈现中性,取出烘干后得到该活性炭。
[0030]混合式高介孔比核壳结构多相镍负载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214(m2/g
‑1),总孔容积为0.90(cm3/g
‑1),微孔孔容为0.39(cm3/g...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式高介孔比核壳结构多相镍负载活性炭,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的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聚(4

苯乙烯磺酸

共聚

马来酸)钠盐20

40份、氯化镍溶液0.2

4份、碱性沉淀剂20

80份、水50份、氢氧化钠固体25

5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高介孔比核壳结构多相镍负载活性炭,其特征在于,所述聚(4

苯乙烯磺酸

共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跃恒李小虎茹晓伟匡林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众志新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