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543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体层、第一导电层、第一取向层、混合层、第二取向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二基体层;其中,混合层包括10~100%的胆甾相液晶和90~0%聚合物,胆甾相液晶由具有旋光性的胆甾相液晶分子获得或者由在向列相液晶分子中添加手性剂获得;其中,胆甾相液晶或者向列相液晶为负性液晶;第一取向层或所述第二取向层采用垂直取向方式;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施加电压,或者向第一基体层或者第二基体层的部分或者全部位置加热或者光照,该位置处所对应的混合层中的胆甾相液晶可在多畴平面态织构或焦锥态织构间切换。锥态织构间切换。锥态织构间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属于液晶显示的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双稳态液晶显示装置采用的是双稳态胆甾相液晶显示技术,双稳态胆甾相液晶显示器具有质量轻、零场稳态、无需背光源、功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终端、电子书或其他小尺寸显示产品中。
[0003]目前的双稳态胆甾相液晶显示是利用外电场的作用实现平面态织构(P态)和焦锥态织构(FC态)两种状态之间的转换,具有双稳态特性。具体包括:一上基板、一下基板、顺次涂敷于上基板内侧的第一导电薄膜和第一取向层、顺次涂敷于下基板内侧的第二导电薄膜和第二取向层、填充于第一取向层、第二取向层的液晶层,以及涂覆于下基板外侧的吸收层。当液晶层处于P态时,由于胆甾相液晶的布拉格反射作用,反射特性波长的光,器件呈亮态;当液晶层处于FC态时,呈散射态,散射进入器件的光被吸收层吸收,器件呈暗态。由于该双稳态利用的是P态的布拉格反射,从而导致不同入射角度下反射波长不同,视角小并且视角特性差。并且,以上双稳态之间的切换只可采用外加电场来实现,为了能够实现指定位置、指定信息内容的书写、显示及擦除,必须采用像素化的电极结构,增加了器件的成本。
[000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出一种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在保证器件具备双稳态的同时,还具有宽视角,并且具有可以采用电场、热场或者光照书写、显示以及擦除信息的可重复使用的特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体层、第一导电层、第一取向层、混合层、第二取向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二基体层;其中,所述混合层包括10~100%的胆甾相液晶和90~0%的聚合物,所述胆甾相液晶由具有旋光性的胆甾相液晶分子获得或者由在向列相液晶分子中添加手性剂获得;其中,胆甾相液晶或者向列相液晶为负性液晶;所述第一取向层或所述第二取向层采用垂直取向方式;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施加电压,或者向所述第一基体层或者第二基体层的部分或者全部位置加热或者光照,该位置处所对应的混合层中的胆甾相液晶可在多畴平面态织构或焦锥态织构间切换。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基体层和/或第二基体层为玻璃、硬质膜层或者柔性膜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层为透明电极层,并且根据显示或擦写要求被分割成若干个呈像素化电极的部分。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焦锥态织构的胆甾相液晶呈透射态,所述多畴平
面态织构的胆甾相液晶反射可见光,且反射可见光的颜色由胆甾相液晶的螺距决定。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层包含二色性染料、吸收染料或者纳米材料。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纳米材料层或者吸收层;所述纳米层或者吸收层位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一取向层之间,或者位于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取向层之间;所述纳米材料层为单层或者多层,所述吸收层为单层或者多层。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薄膜或者光学模组;所述光学薄膜或者光学模组为透明的单层薄膜或者多层薄膜且位于所述第一基体层的上方。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基体层下方的底板。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由玻璃、金属层、塑料或者多层复合材料制成。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为透明、半透明或者不透明。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方法,所述显示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S1,加热或光照第一基体层或者第二基体层的部分或者全部位置;
[0017]步骤S2,将步骤S1中加热或光照的位置冷却至室温,使该位置处对应的混合层中的胆甾相液晶呈透射态的焦锥态织构,且该位置呈透明或半透明反射以显示底板的颜色;
[0018]步骤S3,向与所述焦锥态织构的混合层中的胆甾相液晶对应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部分或者全部位置施加电压,以使该位置处对应的所述混合层中的胆甾相液晶呈多畴平面态织构,反射可见光。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在第一导电层与混合层之间,混合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取向层,采用垂直取向,实现混合层具有多畴平面态织构和焦锥态织构的双稳态特性。并且多畴平面态织构与传统的平面态织构相比,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平面态织构布拉格反射的角度依赖性,具有更好的视角特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施加电压,或者向第一基体层或者第二基体层的部分或者全部位置加热或者光照,使得该位置处所对应的混合层中的胆甾相液晶可在多畴平面态织构或焦锥态织构间切换,以实现信息的写入、显示以及指定信息的擦除。其结构简单,信息的写入、显示及擦除可选实现途径多,使用方便,在写字板、智能卡片及显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常规的双稳态胆甾相液晶显示装置的胆甾相液晶的平面态织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常规的双稳态胆甾相液晶显示装置的胆甾相液晶的焦锥态织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中胆甾相液晶的多畴平面态织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中胆甾相液晶的焦锥态织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原理示意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专利技术向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全部位置均施加电压的图案化方式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专利技术向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局部位置均施加电压的图案化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双稳态胆甾相液晶显示装置是利用外电场的作用,实现平面态织构(P态)和焦锥态织构(FC态)两种状态之间的转换,具有双稳态特性。具体包括:上基板101、下基板107、顺次涂敷于上基板内侧的第一导电薄膜102和上取向层103、顺次涂敷于下基板107内侧的第二导电薄膜106和下取向层105、填充于上取向层103、下取向层105的液晶层104以及涂覆于下基板107外侧的吸收层108。但是由于常规的显示装置视角小且视角特性差,并且双稳态之间切换只能采用外加电场实现,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且具有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体层、第一导电层、第一取向层、混合层、第二取向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二基体层;其中,所述混合层包括10~100%的胆甾相液晶和90~0%的聚合物,所述胆甾相液晶由具有旋光性的胆甾相液晶分子获得或者由在向列相液晶分子中添加手性剂获得;其中,胆甾相液晶或者向列相液晶为负性液晶;所述第一取向层或所述第二取向层采用垂直取向方式;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施加电压,或者向所述第一基体层或者第二基体层的部分或者全部位置加热或者光照,该位置处所对应的混合层中的胆甾相液晶可在多畴平面态织构或焦锥态织构间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层和/或第二基体层为玻璃、硬质膜层或者柔性膜层;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或第二导电层为透明电极层,并且根据显示或擦写要求被分割成若干个呈像素化电极的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焦锥态织构的胆甾相液晶呈透射态,所述多畴平面态织构的胆甾相液晶反射可见光,且反射可见光的颜色由胆甾相液晶的螺距决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层包含二色性染料、吸收染料或者纳米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视角的双稳态液晶可擦写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纳米材料层或者吸收层;所述纳米层或者吸收层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静李若舟范相文于映方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