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的围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537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坑的围护体系,包括:打设于地基且围绕待形成的基坑设置的若干圈帷幕;间隔形成于若干圈该帷幕的顶面的暗梁;以及浇筑形成于若干圈该帷幕的顶面且与该暗梁一体成型的压顶板,且该压顶板的顶面与该地基平齐。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狭小场地难以施工或者施工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的技术问题,达到方便快捷的进行各种场地的围护施工,提高了基坑围护体系的施工效率。体系的施工效率。体系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坑的围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基坑的围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软土地区进行基坑施工中,通常采用的基坑围护形式为一级或多级放坡、抗滑钢板桩以及一道止水帷幕。待开挖基坑的地基处为软土,由于软土松软且容易塌方,导致基坑施工中放坡坡度较缓,需要采用多级放坡的形式,但该形式需增加平台,对场地需求较大。在狭小场地,这种围护形式难以施工。
[0003]对于狭小场地,常用的设计方案是外侧止水帷幕、内侧悬臂排桩以及冠梁,这种围护体系施工成本高,且先进行止水帷幕的施工对环境污染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的围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狭小场地难以施工或者施工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的技术问题,达到方便快捷的进行各种场地的围护施工,提高了基坑围护体系的施工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基坑的围护体系,包括:
[0007]打设于地基且围绕待形成的基坑设置的若干圈帷幕;
[0008]间隔形成于若干圈该帷幕的顶面的暗梁;以及
[0009]浇筑形成于若干圈该帷幕的顶面且与该暗梁一体成型的压顶板,且该压顶板的顶面与该地基平齐。
[0010]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帷幕包括间隔打设于地基的若干水泥土搅拌桩。
[0011]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位于最外圈和最内圈的帷幕的水泥土搅拌桩中插设有钢管,钢管的顶部与地基的顶面平齐且底部低于待形成的基坑的底部。
[0012]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钢管的底部位于待形成的基坑的底部2m处。
[0013]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位于中间的若干圈帷幕的水泥土搅拌桩中插设有钢筋,该钢筋的顶部高于该地基以形成连接端,连接端与压顶板的钢筋笼固定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对应暗梁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灌注桩,灌注桩与水泥土灌注桩的高度相等。
[0015]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水泥土搅拌桩和该灌注桩的底部位于待形成的该基坑的底部5m处。
[0016]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置于该地基且绕待形成的基坑设置的排水沟,该排水沟的顶面低于该压顶板的顶面,且该排水沟与城市的排水系统相
连通。
[0017]一种基坑的围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8]于待形成的该基坑的周围的地基中施工形成若干圈的帷幕;
[0019]于该帷幕的顶部浇筑形成间隔的暗梁以及与暗梁相连接的压顶板,且该压顶板的顶面与该地基平齐。
[0020]一种基坑的围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在浇筑形成该压顶板前,该帷幕包括若干水泥土搅拌桩;
[0021]提供若干钢管,将钢管插设于位于最外圈和最内圈的帷幕的水泥土搅拌桩中,且钢管的顶部与地基的顶面平齐且底部低于待形成的基坑的底部;
[0022]提供若干钢筋,将钢筋插设于位于中间的若干圈帷幕的水泥土搅拌桩中,钢筋的顶部高于地基以形成连接端,将连接端与压顶板的钢筋笼固定连接。
[0023]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通过于待形成的基坑的周围先打设水泥土搅拌桩形成若干圈帷幕,以改善地层,从而防止基坑形成后,基坑的侧壁塌方,以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且该水泥土搅拌桩利用地层的土和水泥土混合形成,减少了泥土的运输,提高了施工的效率,该方式也避免了挖掘出的大量的泥土造成的灰尘,保护了环境;进而于帷幕中的顶面间隔设置暗梁,并对应暗梁设置若干灌注桩,该些灌注桩强度高于水泥土搅拌桩,以防止基坑挖掘时,水泥土搅拌桩断裂从而影响暗梁的稳定性;通过位于最外圈和最内圈的帷幕处插设钢管,以提高水泥土搅拌桩的强度;于中间圈层的帷幕处的水泥土搅拌桩中插设钢筋,从而便于绑扎钢筋笼,进而于该钢筋笼处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压顶板,从而形成覆盖帷幕的保护层,且该些压顶板也避免了挖掘基坑时,基坑的边缘塌陷,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的侧面剖视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的局部俯视剖视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的俯视图。
[0027]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水泥土搅拌桩1,灌注桩2,钢管3,钢筋4,压顶板5,排水沟6,基坑7,暗梁8,帷幕9。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利于对本专利技术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0]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坑的围护体系,包括:打设于地基且围绕待形成的基坑7设置的若干圈帷幕9;间隔形成于若干圈帷幕9的顶面的暗梁8;以及浇筑形成于若干圈帷幕9的顶面且与暗梁8一体成型的压顶板5,且压顶板5的顶面与地基平齐。
[0031]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通过于待形成的基坑的周围打设若干圈的帷幕,从而加固了周围的地层,防止基坑开挖时,由于地层土质松软造成塌方,通过间隔设置于帷幕顶面的暗梁,以便于连接若干圈的帷幕,从而使得若干圈的帷幕形成一整体结构,防止基坑开挖时,若干圈的帷幕受力不均从而导致部分帷幕倒塌或者断裂,影响施工的进行,通过于帷幕
的顶部浇筑混凝土形成压顶板,以覆盖若干圈的帷幕,且防止机械在帷幕的顶部移动式,帷幕的顶部被压塌方或者边角点了,维持了帷幕的稳定性。
[0032]较佳地,若干圈帷幕9的顶面绑扎有钢筋笼,通过于对应的钢筋笼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压顶板5。
[0033]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为,如图2所示,帷幕9包括间隔打设于地基的若干水泥土搅拌桩1。
[0034]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位于最外圈和最内圈的帷幕9的水泥土搅拌桩1中插设有的钢管3,钢管3的顶部与地基的顶面平齐且底部低于待形成的基坑7的底部。
[0035]较佳地,通过于该些水泥土搅拌桩1中插设钢管3,从而提高水泥土搅拌桩的强度,便于提高基坑侧壁的稳定性。
[0036]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位于中间的若干圈帷幕9的的水泥土搅拌桩1中插设有钢筋4,钢筋4的顶部高于地基以形成连接端,该连接端与压顶板5的钢筋笼固定连接,进而于对应的钢筋笼的位置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压顶板5。
[0037]较佳地,压顶板5的宽度与若干圈帷幕9改善的地基的宽度一致。
[0038]较佳地,钢管3的底部位于待形成的基坑7的底部2m处,钢筋4插设于水泥土搅拌桩1的长度为待形成的基坑7的深度的二分之一。
[0039]进一步的,还包括对应暗梁8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灌注桩2,灌注桩2与水泥土搅拌桩1的高度相等。
[0040]本专利技术基坑的围护体系通过于待形成的基坑7的周围先设置水泥土搅拌桩1,以改善地层,从而防止基坑7形成后,基坑的侧壁塌方,以提高了基坑的稳定性,且该水泥土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的围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打设于地基且围绕待形成的基坑设置的若干圈帷幕;间隔形成于若干圈所述帷幕的顶面的暗梁;以及浇筑形成于若干圈所述帷幕的顶面且与所述暗梁一体成型的压顶板,且所述压顶板的顶面与所述地基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的围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帷幕包括间隔打设于所述地基的若干水泥土搅拌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的围护体系,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圈和最内圈的所述帷幕的水泥土搅拌桩中插设有的钢管,所述钢管的顶部与所述地基的顶面平齐且底部低于待形成的所述基坑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的围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底部位于待形成的基坑的底部2m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的围护体系,其特征在于,位于中间的若干圈帷幕的水泥土搅拌桩中插设有钢筋,所述钢筋的顶部高于所述地基以形成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压顶板的钢筋笼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的围护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应所述暗梁且间隔设置的若干灌注桩,所述灌注桩与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高度相等。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军王宝德周志健姚文山崔建伟刘海旭崔军张艳淋李薄文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