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设于土岩组合基坑内,包括吊脚桩,设于基坑内土体的临空侧,吊脚桩的底端设于岩体上;锚杆,设有多个,多个锚杆分为两组,第一组锚杆竖直设于吊脚桩内且向下穿设在岩体内,第二组锚杆斜向穿设吊脚桩和土体,和/或斜向穿设吊脚桩和岩体;锚杆包括锚筋和锚固组件,锚固组件设于锚筋的位于土体或岩体内的底端,锚固组件与锚筋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吊脚桩不入岩,减少了吊脚桩入岩的成本,施工简单,施工结束后能够回收锚筋,从而实现锚杆回收以重复利用,降低了成本,减轻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减轻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减轻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地下空间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基坑开挖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在土层覆盖较薄的滨海、丘陵及山地区域,开挖面上部为土、下部为岩的基坑越来越多,即土岩组合基坑。对于该类基坑常用的支护形式有吊脚桩、复合土钉墙及常规支护桩。其中吊脚桩一般采用吊脚桩+梯形岩肩护脚+锚杆锁脚,岩肩的宽度及锁脚锚杆的质量决定了支护结构的成败,安全度较低;石方爆破开挖过程中岩肩宽度较难控制,对于较深基坑岩肩宽度有限,从而支护深度有限,且桩底需嵌入岩肩一定深度,成孔打岩进度慢成本高。复合土钉墙结构一般采用微型桩+土钉+锚杆,仅适用于周边环境简单且开挖深度较浅的基坑;常规支护桩,需将桩底嵌入坑底一定深度,对于岩面较高的基坑,造价高、工期长。以上基坑常用的支护结构作为一种临时性结构,在地下结构完工后便完成服役并随基坑回填留置地下,从而造成钢材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钢材浪费和施工复杂的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设于土岩组合基坑内,所述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包括:
[0006]吊脚桩,设于土体的临空侧,所述吊脚桩的底端设于岩体上;
[0007]锚杆,所述锚杆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锚杆分为两组,第一组所述锚杆竖直设于所述吊脚桩内且向下穿设在所述岩体内,第二组所述锚杆斜向穿设在所述吊脚桩和所述土体内,和/或斜向穿设在所述吊脚桩和所述岩体内;
[0008]所述锚杆包括锚筋和锚固组件,所述锚固组件设于所述锚筋位于所述土体或所述岩体内的底端,所述锚固组件与所述锚筋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锚固组件包括:
[0010]承载台,所述承载台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为圆台孔;
[0011]楔形压片,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楔形压片围设所述锚筋的所述底端并与所述锚筋的所述底端螺纹连接,所述楔形压片穿设在所述中心通孔内并固定;
[0012]楔形顶针,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楔形顶针设于所述锚筋的所述底端的端面,所述锚筋的所述底端设置至少两个楔形滑道,所述楔形顶针与所述楔形滑道相对应设置,所述楔形顶针能够滑入所述楔形滑道以使得所述楔形压片与所述锚筋分离;
[0013]顶针套管,所述顶针套管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楔形顶针的外侧;
[0014]封盖,所述封盖罩设所述楔形顶针和所述顶针套管并固定于所述承载台上,所述顶针套管和所述楔形顶针均与所述封盖固定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锚杆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垫板和锁定螺母,所述锚筋的顶端穿设所述吊脚桩和所述垫板并与所述锁定螺母锁紧以将所述锚筋固定张紧。
[0016]可选地,所述锚杆还包括隔离支架,所述隔离支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隔离支架沿所述锚筋长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锚筋穿设在所述隔离支架上以限位。
[0017]可选地,所述锚杆还包括注浆管,所述注浆管穿设在所述隔离支架上以限位。
[0018]可选地,所述吊脚桩包括纵筋、箍筋和支架钢筋,多个所述箍筋间隔设置在所述纵筋的长轴方向,多个所述纵筋贴靠所述箍筋的内侧壁间隔设置,所述支架钢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箍筋的内侧壁以将所述箍筋所在平面划分为临土半圆区域和临空半圆区域,所述锚筋设置在所述临土半圆区域。
[0019]可选地,所述锚筋在所述临土半圆区域内的圆弧段贴靠所述箍筋内侧壁且与所述纵筋交替设置,所述锚筋在所述临土半圆区域内的直线段贴靠所述支架钢筋间隔设置。
[0020]可选地,所述锚杆还包括隔离套管,所述隔离套管套设在所述锚筋上,所述隔离套管的底端止抵在所述承载台上方。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S1,在锚筋底端设置锚固组件以形成锚杆;
[0023]S2,在土体和岩体上分别钻锚孔,然后使得所述锚杆穿设所述吊脚桩和所述土体上所述锚孔,和/或使得所述锚杆穿设所述吊脚桩和所述岩体上所述锚孔,最后注浆;
[0024]S3,基坑内岩肩施工完毕后,将所述锚筋拔出实现锚杆回收。
[0025]可选地,所述锚杆回收具体过程为:
[0026]S31,对锚筋施加向上的拉力使得锁定螺母和垫板脱离,拆除所述锁定螺母;
[0027]S32,对所述锚筋施加沿轴向向下的冲击力,使得所述锚筋的底端滑入顶针套管内,同时楔形顶针滑入楔形滑道内,使得楔形夹片与所述锚筋的底端分离;
[0028]S33,向上拔出所述锚筋,实现回收。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吊脚桩设置在岩体上而不入岩,通过锚杆设于吊脚桩内并向下穿设岩体形成对吊脚桩的固定,锚杆和吊脚桩固为整体,不仅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减少了吊脚桩入岩的成本,施工简单。通过将锚筋竖直和斜向设置两组,通过施加预应力可有效控制基坑变形,提高了吊脚桩和土体以及吊脚桩和岩体之间的固定强度。通过在锚筋底端设置可拆卸的锚固组件,便于施工结束后回收锚筋,从而实现锚杆回收以重复利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减轻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003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在锚杆底端设置锚固组件,在施工完毕后可回收锚筋,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减轻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中,通过将锚杆分别穿设吊脚桩和土体,以及吊脚桩和岩体,吊脚桩通过锚杆与岩体和土体固为整体,不仅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减少了吊脚桩入岩的成本,施工简单。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在基坑内的设置示意图;
[003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中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中锚杆的顶端固定结构示意图;
[0035]图4是图2中A
‑
A截面示意图;
[0036]图5是图2中B
‑
B截面示意图;
[0037]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中隔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7是图1中C
‑
C截面示意图。
[0039]图中:
[0040]100.土体;200.岩体;300.冠梁;400.腰梁;500.岩肩;
[0041]1.吊脚桩;11.纵筋;12.箍筋;13.支架钢筋;
[0042]2.锚杆;21.锚筋;22.锚固组件;221.承载台;222.楔形压片;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设于土岩组合的基坑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包括:吊脚桩(1),设于土体(100)的临空侧,所述吊脚桩(1)的底端设于岩体(200)上;锚杆(2),所述锚杆(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锚杆(2)分为两组,第一组所述锚杆(2)竖直设于所述吊脚桩(1)内且向下穿设在所述岩体(200)内,第二组所述锚杆(2)斜向穿设在所述吊脚桩(1)和所述土体(100)内,和/或斜向穿设在所述吊脚桩(1)和所述岩体(200)内;所述锚杆(2)包括锚筋(21)和锚固组件(22),所述锚固组件(22)设于所述锚筋(21)位于所述土体(100)或所述岩体(200)内的底端,所述锚固组件(22)与所述锚筋(2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组件(22)包括:承载台(221),所述承载台(221)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为圆台孔;楔形压片(222),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楔形压片(222)围设所述锚筋(21)的所述底端并与所述锚筋(21)的所述底端螺纹连接,所述楔形压片(222)穿设在所述中心通孔内并固定;楔形顶针(223),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楔形顶针(223)设于所述锚筋(21)的所述底端的端面,所述锚筋(21)的所述底端设置至少两个楔形滑道(211),所述楔形顶针(223)与所述楔形滑道(211)相对应设置,所述楔形顶针(223)能够滑入所述楔形滑道(211)以使得所述楔形压片(222)与所述锚筋(21)分离;顶针套管(224),所述顶针套管(224)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楔形顶针(223)的外侧;封盖(225),所述封盖(225)罩设所述楔形顶针(223)和所述顶针套管(224)并固定于所述承载台(221)上,所述顶针套管(224)和所述楔形顶针(223)均与所述封盖(22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2)还包括锁定组件(23),所述锁定组件(23)包括垫板(231)和锁定螺母(232),所述锚筋(21)的顶端穿设所述吊脚桩(1)和所述垫板(231)并与所述锁定螺母(232)锁紧以将所述锚筋(21)固定张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锚入式预应力吊脚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2)还包括隔离支架(24),所述隔离支架(24)设有多个,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晓光,杨志银,张兴杰,王召磊,蒋毅,闫贵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