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529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及其生产工艺,涉及防病虫害药剂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现有的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本身无法和微乳剂混用,因为微乳剂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与嘧菌酯混用可能会出现分层以及结块的问题。包括A类主剂、B1类辅剂和B2类辅剂,且A类主剂、B1类辅剂和B2类辅剂均为水剂,所述A类主剂包括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病虫害药剂
,具体为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嘧菌酯,化学名称为(E)
‑2‑
{2

[6(2

氰基苯氧基)嘧啶
‑4‑
基氧]苯基}
‑3‑
甲氧基丙烯酸酯,化学式为C22H17N3O5,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该产品是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农药,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使用剂量为25ml

50/亩。
[0003]但是,现有的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本身无法和微乳剂混用,因为微乳剂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与嘧菌酯混用可能会出现分层以及结块的情况;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本身无法和微乳剂混用,因为微乳剂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与嘧菌酯混用可能会出现分层以及结块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包括A类主剂、B1类辅剂和B2类辅剂,且A类主剂、B1类辅剂和B2类辅剂均为水剂。
[0006]优选的,所述A类主剂包括15

25%嘧菌酯粉剂、45

50%悬浮剂和45

50%水分散粒剂。
[0007]优选的,所述B1类辅剂包括10

15%硫酸钠粉剂和蒸馏水。
[0008]优选的,所述B2类辅剂包括10

15%氢氧化钠粉剂和蒸馏水。
[0009]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0]步骤一:首先进行嘧菌酯粉剂的制备,选取2

氯苯甲腈与4(化合物Ⅰ)和6

二羟基密啶(化合物Ⅱ)作为原料制备,将2

氯苯甲腈与4和6

二羟基密啶在高沸点非质子溶剂中与铜催化剂存耦合反应,生成4

羟基
‑6‑
(2

氰基苯氧基)密啶(化合物Ⅲ);
[0011][0012]步骤二:将4

羟基
‑6‑
(2

氰基苯氧基)密啶经氯化得到4


‑6‑
(2

氰基苯氧基)密啶(化合物Ⅳ);
[0013][0014]步骤三:再将4


‑6‑
(2

氰基苯氧基)密啶在高沸点非质子溶剂中通过铜催化剂与(E)
‑2‑
(2

羟基苯基)
‑3‑
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化合物

)耦合,生成(E)
‑2‑
(2

(6

(2

氰基苯氧基)密啶
‑4‑
基氧)苯基)
‑3‑
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0015][0016]步骤四:之后将嘧菌酯经过干燥后制成粉末状,并将其与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进行混合,经过进混合搅拌后再进行过滤提纯,最终得到A类主剂;
[0017]步骤五:取定量硫酸钠粉末,加入蒸馏水进行缓和搅拌,经沉淀后过滤制得B1类辅剂,其中硫酸钠与蒸馏水的比例为1:6,按照上述步骤将氢氧化钠和蒸馏水进行混合制得B2类辅剂,其中氢氧化钠与蒸馏水的比例为1:6;
[0018]步骤六:将A类主剂与B1类辅剂和B2类辅剂的安装总比例3:1:1进行配装生产。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一中,反应环境需要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反应环境需要在碱性环境下进行。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E)
‑2‑
(2

(6

(2

氰基苯氧基)密啶
‑4‑
基氧)苯基)
‑3‑
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的总收率为75.6

78%。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调试,B1类辅剂为带有金属阴离子的盐性试剂,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结合成的物质,会由酸电离出阴离子,而B2类辅剂为带有金属阳离离子的碱性试剂,碱是由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结合成的物质,会由碱电离出阳离子,所以在应用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型的乳液试剂时,可以将B1类辅剂与A类主剂进进行混合,随后加入到需要调配的乳液试剂中,而在应用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型的乳液试剂时,则可以将B2类辅剂与A类主剂进进行混合,再加入到需要调配的乳液试剂中,这两种辅剂中的金属离子在搅拌过程中会产生静电,而利用阴阳离子吸附的原理来保障嘧菌酯可以与微乳剂类型的其他试剂进行配合使用,且不会出现沉淀结团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包括A类主剂、B1类辅剂和B2类辅剂,且A类主剂、B1类辅剂和B2类辅剂均为水剂,A类主剂包括15

25%嘧菌酯粉剂、45

50%悬浮剂和45

50%水分散粒剂,B1类辅剂包括10

15%硫酸钠粉剂和蒸馏水,B2类辅剂包括10

15%氢氧化钠粉剂和蒸馏水,A类主剂为传统的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其内部的主要原料为嘧菌酯粉剂,而B1类辅剂和B2类辅剂则分别为带有正负金属离子的辅助试剂,而常见的表面活性剂主要由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这里主要针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进行调试,B1类辅剂为带有金属阴离子的盐性试剂,其内部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钠,盐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结合成的物质,会由酸电离出阴离子,所以在应用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型的乳液试剂时,可以将B1类辅剂与A类主剂进进行混合,随后加入到需要调配的乳液试剂中,而B2类辅剂为带有金属阳离离子的碱性试剂,其内部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钠,由氢氧根离子和金属离子结合成的物质,会由碱电离出阳离子,在应用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型的乳液试剂时,便可以将B2类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A类主剂、B1类辅剂和B2类辅剂,且A类主剂、B1类辅剂和B2类辅剂均为水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A类主剂包括15

25%嘧菌酯粉剂、45

50%悬浮剂和45

50%水分散粒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B1类辅剂包括10

15%硫酸钠粉剂和蒸馏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B2类辅剂包括10

15%氢氧化钠粉剂和蒸馏水。5.一种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的生产工艺,基于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嘧菌酯防病虫害药剂,其中,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首先进行嘧菌酯粉剂的制备,选取2

氯苯甲腈与4(化合物Ⅰ)和6

二羟基密啶(化合物Ⅱ)作为原料制备,将2

氯苯甲腈与4和6

二羟基密啶在高沸点非质子溶剂中与铜催化剂存耦合反应,生成4

羟基
‑6‑
(2

氰基苯氧基)密啶(化合物Ⅲ);步骤二:将4

羟基
‑6‑
(2

氰基苯氧基)密啶经氯化得到4


‑6‑
(2

氰基苯氧基)密啶(化合物Ⅳ);步骤三:再将4


‑6‑
(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争强操晶晶李行胡梓杨庞有顺陈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