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用数据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507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信用数据电缆,该通信用数据电缆的线对包括两根绞合设置的导线,第一绝缘层环绕导线,第一屏蔽层纵向包覆线对,第二屏蔽层、护套依次环绕第一屏蔽层;包裹线对的第一屏蔽层一侧相互抵触形成空隙,另一侧抵靠第二屏蔽层,填充绳填充空隙,且第一屏蔽层的搭接处与填充绳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屏蔽层包裹线对和第二屏蔽层包裹第一屏蔽层的方式减少了线对间近端串音衰减,降低了传输线路之间的电磁干扰和外界的电磁干扰,并通过填充绳填充空隙以及将搭接处与填充绳相对的方式提高了电缆结构的稳定性和减少了信号泄漏,提高了产品的抗干扰性能和保密性能,减轻了电缆的延时问题。轻了电缆的延时问题。轻了电缆的延时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用数据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电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用数据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综合布线系统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传统的音频铜芯对绞市话电缆到今天高达千兆比局域网技术,随着网络速率日益提高,意味着工作频率的提高,越容易产生电磁辐射和电容耦合。同时,周围环境中会不断有新的电磁干扰源产生,网络工作频率越高产生的辐射也越严重,而UTP非屏蔽数据电缆的平衡特性已不足以抵消线路本身的电磁辐射及外界的电磁干扰(仅能满足30~40MHz数据传输时的电磁兼容性能)。
[0003]而且,现有技术中,为提高数据传输量,电缆中往往设置有多个线对,这些线对往往使用骨架固定或不进行固定的方式处理,然而,设置骨架的方式降低了电缆的柔性,且骨架容易损坏,未设置骨架的电缆内线对容易移动,不能保持在干扰最小的结构,对数据传输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通信用数据电缆,通过第一屏蔽层包裹线对和第二屏蔽层包裹第一屏蔽层的方式减少了线对间近端串音衰减,降低了传输线路之间的电磁干扰和外界的电磁干扰,并通过填充绳填充空隙以及将搭接处与填充绳相对的方式提高了电缆结构的稳定性和减少了信号泄漏,提高了产品的抗干扰性能和保密性能,减轻了电缆的延时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一种通信用数据电缆,所述通信用数据电缆包括:四个线对、第一绝缘层、第一屏蔽层、填充绳、第二屏蔽层以及护套;所述线对包括两根绞合设置的导线,第一绝缘层环绕所述导线,所述第一屏蔽层纵向包覆所述线对,所述第二屏蔽层、护套依次环绕所述第一屏蔽层;包裹所述线对的第一屏蔽层一侧相互抵触形成空隙,另一侧抵靠所述第二屏蔽层,所述填充绳填充所述空隙,且所述第一屏蔽层的搭接处与所述填充绳相对。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为铜线。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内绝缘层、发泡绝缘层、外绝缘层,所述内绝缘层、发泡绝缘层、外绝缘层依次包裹所述导线。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层外还设置有色条,所述第一绝缘层、色条通过四层共挤技术一次成型。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线的绞合方向与所述线对的绞合方向相反,且所述线对通过导线绞合并退扭的方式形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屏蔽层为铜丝或镀锡铜丝编织层。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屏蔽层为铝箔,宽度为15mm,厚度为0.07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屏蔽层的厚度为0.16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护套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
[0014]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屏蔽层包裹线对和第二屏蔽层包裹第一屏蔽层的方式减少了线对间近端串音衰减,降低了传输线路之间的电磁干扰和外界的电磁干扰,并通过填充绳填充空隙以及将搭接处与填充绳相对的方式提高了电缆结构的稳定性和减少了信号泄漏,提高了产品的抗干扰性能和保密性能,减轻了电缆的延时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通信用数据电缆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0016]图2为本技术通信用数据电缆的导线和第一绝缘层一实施例的截面图。
[0017]图中:1、导线;2、第一绝缘层;3、第一屏蔽层;4、填充绳;5、第二屏蔽层;6、护套;21、内绝缘层;22、发泡绝缘层;23、外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19]请参阅图1

2,其中,图1为本技术通信用数据电缆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通信用数据电缆的导线和第一绝缘层一实施例的截面图,其中,图1的截面图为通信用数据电缆的横向截面图,图2的截面图为导线和第一绝缘层的横向截面图,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的通信用数据电缆作详细说明。
[0020]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用数据电缆包括:四个线对、第一绝缘层2、第一屏蔽层3、填充绳4、第二屏蔽层5以及护套6;线对包括两根绞合设置的导线1,第一绝缘层2环绕导线1,第一屏蔽层3纵向包覆线对,第二屏蔽层5、护套6依次环绕第一屏蔽层3;包裹线对的第一屏蔽层3一侧相互靠近并抵触形成空隙,另一侧抵靠第二屏蔽层5,填充绳4填充空隙,且第一屏蔽层3的搭接处与填充绳4相对。通过填充绳4使产品结构更稳定。同时第一屏蔽层3的搭接处是在填充绳4方向,填充绳4的加入使电缆在弯曲时搭接处不易产生缝隙,使信号泄露更少。
[0021]在本实施例中,组成导线1的材料为铜线,其中,该铜线可以为单根铜线,也可以为多根铜线绞合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组成导线1的材料可以为铝、铝合金以及其他能够传输数据的材料。
[002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导线1为铜线,且导线1的直径为0.6mm。
[00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2包括内绝缘层21、发泡绝缘层22、外绝缘层23,内绝缘层21、发泡绝缘层22、外绝缘层23依次包裹导线1。通过第一绝缘层2降低通信用数据电缆的绝缘介电常数,其中,内绝缘层21与外绝缘层23为实心结构,发泡绝缘层22为物理发泡聚乙烯形成的绝缘结构,通过高压注氮的方式形成该绝缘结构。
[0024]在其他实施例中,发泡绝缘层22还可以为发泡聚氨酯、发泡聚氯乙烯、发泡聚苯乙烯、发泡聚苯烯、发泡酚醛树脂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构成。
[002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发泡绝缘层22的直径为1.55mm。
[002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2外还设置有色条,第一绝缘层2、色条通过四层共挤技术一次成型。
[002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内绝缘层21、发泡绝缘层22、外绝缘层23以及色条通过四台挤出机同时挤出,在一个机头上一次成型。
[00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屏蔽层3为铝箔,铝箔纵向包裹导线1绞合形成的线对,且铝箔的搭接处与填充绳4相对,通过线对与填充绳4之间的挤压作用保持搭接处不松开,防止第一屏蔽层3出现缝隙,从而减少信号泄漏。
[0029]在本实施例中,填充绳4可以为聚丙烯网状填充绳、低烟无卤填充绳、玻璃纤维填充绳以及其他具有阻燃作用的填充绳4。
[003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形成第一屏蔽层3的铝箔为条状结构,该条状结构的宽度为15mm,厚度为0.07mm。
[0031]在本实施例中,使产品结构更加稳定,导线1的绞合方向与线对的绞合方向相反,且线对通过导线1绞合并退扭的方式形成。
[003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线对的两根导线1绞合采用左向绞合,线对之间的绞合采用右向绞合,两次绞合方向相反,消除了绞合过程产生的内应力,同时导线1绞合时对两根导线1进行40

50%比例的退扭,综合以上技术,可使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用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用数据电缆包括:四个线对、第一绝缘层、第一屏蔽层、填充绳、第二屏蔽层以及护套;所述线对包括两根绞合设置的导线,第一绝缘层环绕所述导线,所述第一屏蔽层纵向包覆所述线对,所述第二屏蔽层、护套依次环绕所述第一屏蔽层;包裹所述线对的第一屏蔽层一侧相互抵触形成空隙,另一侧抵靠所述第二屏蔽层,所述填充绳填充所述空隙,且所述第一屏蔽层的搭接处与所述填充绳相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用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为铜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用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内绝缘层、发泡绝缘层、外绝缘层,所述内绝缘层、发泡绝缘层、外绝缘层依次包裹所述导线。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星孙梁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兴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