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468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属于车辆底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主动侧倾车辆的转向控制技术范畴,应用于主动侧倾车辆的侧倾控制系统,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包括:在主轴和缸筒之间形成双锥面定位的摩擦阻尼转动副,主轴与缸筒绕同一轴线转动的弹性复位系统,主轴与缸筒绕同一轴线转动的限位系统;主轴输入转向角θ,延时设定时长Δt后,缸筒输出同一转向角θ,正反向运动特性相同,实现方向盘转向角的延时传递,同时满足匀速、持续、定时长延时的主动侧倾车辆转向控制要求。定时长延时的主动侧倾车辆转向控制要求。定时长延时的主动侧倾车辆转向控制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属于车辆底盘
,特别涉及主动侧倾车辆的转向控制技术范畴,应用于主动侧倾车辆的侧倾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主动侧倾车辆通过控制车辆在转弯时向弯道内侧倾斜程度,提高了车辆弯道行驶时的稳定性、通行速度和安全性,车辆的侧倾控制系统可以使车辆在过弯时自动倾斜一定角度,产生一个平衡力矩,来抵抗车辆受到的离心力,以保持轮距小的微型车辆或重心高的车辆稳定的行驶姿态。
[0003]车辆行驶进入弯道时离心力对人体瞬时冲击作用会产生身体不适及其它负面效果,在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性基础上,为了提高驾驭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专利技术专利“车辆转向主动侧倾控制方法”CN110341697,通过车辆行驶转弯时发出转向指令后先执行侧倾动作,延时设定时长后执行转向动作,实现车辆侧倾、延时转向方式驶入弯道,消除进入弯道时离心力对人体瞬时冲击作用所产生的负面效果,通过车辆侧倾复位回零、转向延时回正方式驶出弯道,在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性基础上,提高了车辆的驾驭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应用于主动侧倾车辆行驶控制技术。转向延时装置是侧倾控制系统中核心部件,对于线控转向系统采用电子延时技术,容易实现转向延时控制,且延时时长设定、调整方便;机械传动转向系统中通过串联一个机械延时装置,实现车辆侧倾、延时转向,因此需要研究具备车辆转向要求的匀速、持续、定时长延时的转向角传递机构,满足主动侧倾车辆的转向控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实现方向盘转向角的延时传递,同时满足匀速、持续、定时长延时的主动侧倾车辆转向控制要求。
[0005]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包括:两个锥角相等的锥体(11)同轴线固连在主轴(10)上,两锥体反向、顶点向外,两个锥角相等的锥套(30)分别在主轴(10)的两个锥体(11)上转动配合,锥套(30)与锥体(11)的锥角相等、具有同一相对转动轴线L,缸筒(20)的内圆柱面由锥套(30)的外圆柱面定位于同一轴线L,缸筒(20)下端固连限位环(21)、对下侧锥套轴向限位,缸筒(20)上端螺纹联接压圈(40)、限定上侧锥套的轴向位置,缸筒与两个锥套之间的转动被限定,在主轴(10)和缸筒(20)之间形成双锥面定位的同轴线L转动副,双锥面形成主轴(10)和缸筒(20)之间的转动摩擦阻尼;在垂直于轴线L的同一平面内:主轴(10)上固连摆杆(12),缸筒(20)的同一圆周上安装两个弹簧座(22),两组相同弹簧(50)分别安装在摆杆(12)与两个弹簧座(22)之间,两组弹簧(50)和弹簧座(22)以摆杆(12)对称,构成主轴(10)与缸筒(20)绕轴线L转动的弹性复位系统;在垂直于轴线L的另一平面内:主轴(10)上固连限位杆(13),缸筒(20)的同一圆周上安装两个限位块(23),弹性复位系统克服阻尼回
中位时,两个限位块(23)以限位杆(13)对称,构成主轴(10)与缸筒(20)绕轴线L转动的限位系统;主轴(10)输入转向角θ,延时设定时长Δt后,缸筒(20)输出同一转向角θ,正反向运动特性相同;
[0007]其中:弹簧(50)为压缩弹簧,改变弹簧刚度或者改变弹簧预压缩量,以适应不同的转向阻力;两个限位块(23)以限位杆对称,等量改变两个限位块与限位杆的距离s,以实现不同的延时设定时长Δt;调整压圈(40)相对缸筒沿轴线L的位移量h,锥套与锥体表面接触压力变化,改变主轴与缸筒之间转动阻尼,实现输入、输出构件之间阻尼可调,以满足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匀速转向。
[0008]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工作过程中:主轴(10)输入转向扭矩M压缩弹簧、克服阻尼,迫使主轴的限位杆与缸筒的一个限位块接触,缸筒传递扭矩M克服转向阻力矩实现车辆转向,弹性复位系统回中位,同时且同步实现主轴(10)输入转向角θ,延时设定时长Δt后,缸筒(20)输出同一转向角θ,正反向运动特性相同,满足匀速、持续、定时长延时的主动侧倾车辆转向控制要求。
[0009]上述的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中,所述的弹簧(50)选取拉伸弹簧,改变弹簧刚度或者改变弹簧预拉伸量,以适应不同的转向阻力,满足弹性复位系统克服阻尼回中位。
[0010]上述的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中,所述的锥套(30)为内圆锥面滑动轴承,由高分子材料成型,锥套与锥体之间形成摩擦阻尼,约束主轴与缸筒同轴线转动。
[0011]上述的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中,所述的限位环(21)选用孔用弹性挡圈替代,将孔用弹性挡圈安装在缸筒(20)内圆柱面的卡槽里,具备对下侧锥套的轴向限位功能;或者所述的限位环(21)选用另一个压圈(40)替代,压圈(40)与缸筒(20)螺纹联接,同样具备对下侧锥套的轴向限位功能。
[0012]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串联在车辆转向系统中,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接入在方向盘和转向器之间,由方向盘驱动主轴(10)输入转向角θ,延时设定时长Δt后,缸筒(20)输出同一转向角θ、转向器的输入轴转动转向角θ,通过转向器驱动转向机构实现车辆转向,转向过程中正反向运动特性相同;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接入在转向器和转向机构之间,应用于角位移输出的转向器,由转向器输出轴驱动主轴(10)输入转向角θ,延时设定时长Δt后,缸筒(20)输出同一转向角θ、驱动转向机构实现车辆转向,转向过程中正反向运动特性相同。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提出的一种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实现方向盘转向角的延时传递,同时满足匀速、持续、定时长延时的主动侧倾车辆转向控制要求;实现车辆侧倾、延时转向,在保障车辆行驶安全性基础上,提高了车辆的驾驭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简图;
[0015]图2为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俯视原理图;
[0016]图3为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三维原理图;
[0017]图4为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应用原理图;
[0018]图中:10
‑‑
主轴,11
‑‑
锥体,12
‑‑
摆杆,13
‑‑
限位杆,20
‑‑
缸筒,21
‑‑
限位环,22
‑‑

簧座,23
‑‑
限位块,30
‑‑
锥套,40
‑‑
压圈,50
‑‑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0020]图1所示的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简图,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包括:主轴(10)、锥体(11)、摆杆(12)、限位杆(13),缸筒(20)、限位环(21)、弹簧座(22)、限位块(23)、锥套(30)、压圈(40)、弹簧(50),两个锥角相等的锥体(11)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主动侧倾车辆转向延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锥角相等的锥体同轴线固连在主轴上,两锥体反向、顶点向外,两个锥角相等的锥套分别在主轴的两个锥体上转动配合,锥套与锥体的锥角相等、具有同一相对转动轴线L,缸筒的内圆柱面由锥套的外圆柱面定位于同一轴线L,缸筒下端固连限位环、对下侧锥套轴向限位,缸筒上端螺纹联接压圈、限定上侧锥套的轴向位置,在主轴和缸筒之间形成双锥面定位的转动副,双锥面形成主轴和缸筒之间的转动摩擦阻尼;在垂直于轴线L的同一平面内:主轴上固连摆杆,缸筒的同一圆周上安装两个弹簧座,两组相同弹簧分别安装在摆杆与两个弹簧座之间,两组弹簧和弹簧座以摆杆对称,构成主轴与缸筒绕轴线L转动的弹性复位系统;在垂直于轴线L的另一平面内:主轴上固连限位杆,缸筒的同一圆周上安装两个限位块,弹性复位系统克服阻尼回中位时,两个限位块以限位杆对称,构成主轴与缸筒绕轴线L转动的限位系统;主轴输入转向角,延时设定时长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魏文军李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坐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