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插座、充电插头及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416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插头、充电插座及充电系统,包括:孔洞和第一卡接件;所述孔洞设置在充电插座的端部,所述孔洞与充电插头的导电端子匹配,所述孔洞内部设置有腰型冠簧,所述腰型冠簧用于将所述导电端子与车辆的储能组件的充电端连接;所述孔洞的洞口有向中心延伸的延伸段以形成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将所述腰型冠簧固定在所述孔洞内;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卡槽卡接,所述第一卡接件用于与充电插头的第二卡接件卡接,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后可在第一应力的推动下在所述腰型冠簧的内径移动。解决了大尺寸端子不满足“防手指接触高压导体”高压安全的问题,加强了端子防尘防腐蚀能力,此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插座、充电插头及充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插座、充电插头及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基本成熟。但是,车辆充电速度比较慢,充电时间较长,不利于用户使用,影响到电动汽车进一步发展推广。为提升电动汽车充电速度,目前急需研究开发大功率充电,充电接口是车辆与社会公共充电设备充电传导的连接接口,充电接口过电流能量直接影响大功率充电能力。
[0003]受“防手指接触高压导体”的安全需求,欧、美、日规定的充电连接接口导体端子尺寸较小,导体端子尺寸小有利于满足“防手指接触高压导体”的安全要求。大功率充电接口技术中,导体端子尺寸小不利于大电流传导,不利于提升大电流充电功率。
[0004]国内充电标准规定的充电接口电流传导端子尺寸较大(直径12mm),大尺寸端子传导电流能力强,便于提升大电流充电功率,但是大尺寸端子不满足“防手指接触高压导体”的安全要求。
[0005]为解决充电接口不满足“防手指接触高压导体”的安全要求的问题,行业内提出了减小充电接口端子尺寸的方案。此方案,减小接口端子尺寸等同于减小过电流能力,不利于进一步提升大功率充电。
[0006]此外,充电接口是车辆日常充电中经常开启的高压电传导接口,由于经常开启,充电接口车辆防护外盖密封防护等级降低,低等级防护容易使接口的金属端子受灰尘杂质、水汽的腐蚀,长期腐蚀影响充电传导接口过电流能力,导致充电过温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大电功率充电所需大尺寸端子不满足“防手指接触高压导体”安全要求的问题,以及充电接口金属端子容易被腐蚀的质量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充电插座,包括:孔洞和第一卡接件;
[0008]所述孔洞设置在充电插座的端部,所述孔洞与充电插头的导电端子匹配,所述孔洞内部设置有腰型冠簧,所述腰型冠簧用于将所述导电端子与车辆的储能组件的充电端连接;
[0009]所述孔洞的洞口有向中心延伸的延伸段以形成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将所述腰型冠簧固定在所述孔洞内;
[0010]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卡槽卡接,所述第一卡接件用于与充电插头的第二卡接件卡接,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后可在第一应力的推动下在所述腰型冠簧的内径移动。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形变部、连接部和第二形变部;
[0012]所述第一形变部形变后可穿过所述卡槽的内径,并抵接在所述卡槽的内沿,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与所述卡槽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形变部抵接在所述卡槽的外沿,所述第二
形变部在形变后可穿过所述卡槽的内径,所述第二形变部可在施加在第二卡接件上的第二应力的推动下移动至所述卡槽的外沿,所述第二应力与所述第一应力为方向相反的力。
[0013]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底部的形状为锥形。
[0014]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外壁设置有端子护套,所述端子护套为绝缘材料制成。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连接段连接且设置在所述第二形变部的内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形变部向内形变的位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件绝缘。
[0017]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插头,包括:导电端子和第二卡接件;
[0018]所述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充电插头的端部,所述充电插头端部形成有与上述所述的充电插座中的孔洞匹配的导电端子;
[0019]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接段和卡爪;
[0020]所述导电端子的端部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将所述卡接段卡接在所述导电端子的端部;
[0021]所述卡爪的开口与所述充电插座上的第一卡接件中第二形变部匹配,所述卡爪可在第一应力的推动下在腰型冠簧的内径移动,所述腰型冠簧设置在所述孔洞中。
[0022]进一步地、所述卡爪还用于在第二应力带动第二形变部移出至所述孔洞,所述第二应力与所述第一应力为方向相反的力。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件绝缘。
[0024]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设备设置有充电连接结构,所述充电连接结构包括:如上述所述的充电插座和如上述所述的充电插头。
[002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充电设备、充电插头、充电连接结构及电动汽车,本申请通过在充电插头中设置第一卡接件,在未插入充电插头时,第一卡接件的可以将与其连接的孔洞密封,解决了手指接触高压导体的安全性问题,在插入充电插头后,第一卡接组件移动至孔洞底端,通过腰型冠簧将储能装置的充电端和充电插头的电极连接,以形成了稳定的充电环境,在充电完成后,在第二应力的作用下,充电插头的第二卡接件将第一卡接件的一端移除至孔洞,并实现了第二卡接件和第一卡接件的脱离。本申请不需要单独进行开启、闭合操作,可以在连接过程中自动出入,并解决了大尺寸端子不满足“防手指接触高压导体”高压安全的问题,加强了端子防尘防腐蚀能力,此设计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连接前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连接后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连接后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充电设备和充电插座连接前的示意图;
[0035]其中,10

充电插座,101

孔洞,102

腰型冠簧,103

第一卡接件,104

端子护套,1011

孔洞的洞口,1012

底部,1013

卡槽,1031

第二形变部,10311

前端斜面,1032

前端卡接面,1033

后端端面,1034

后端卡接面,1035

支撑部,1041

前端面,
[0036]20

充电插头,201

导电端子,201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孔洞和第一卡接件;所述孔洞设置在充电插座的端部,所述孔洞与充电插头的导电端子匹配,所述孔洞内部设置有腰型冠簧,所述腰型冠簧用于将所述导电端子与车辆的储能组件的充电端连接;所述孔洞的洞口有向中心延伸的延伸段以形成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将所述腰型冠簧固定在所述孔洞内;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卡槽卡接,所述第一卡接件用于与充电插头的第二卡接件卡接,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二卡接件卡接后可在第一应力的推动下在所述腰型冠簧的内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形变部、连接部和第二形变部;所述第一形变部形变后可穿过所述卡槽的内径,并抵接在所述卡槽的内沿,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与所述卡槽的厚度相等,所述第二形变部抵接在所述卡槽的外沿,所述第二形变部在形变后可穿过所述卡槽的内径,所述第二形变部可在施加在第二卡接件上的第二应力的推动下移动至所述卡槽的外沿,所述第二应力与所述第一应力为方向相反的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的外壁设置有端子护套,所述端子护套为绝缘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件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申发纪克杨贤明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