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再循环泵保护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97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再循环泵保护阀,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的第一阀体包括第一阀腔、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第一阀腔内设置有第一阀瓣,所述的第一阀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阀体,第二阀体上设置有节流罩,位于所述的第一阀腔内的节流罩上设置有旁路进水孔,节流罩的底部设置有旁路出水孔,旁路出水孔和旁路进水孔之间的节流罩上设置有第二阀腔,旁路出水孔和旁路进水孔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二阀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二阀腔内设置有第二阀瓣,第二阀瓣和第一阀瓣上设置有阀杆。能够从离心泵出口排出介质从新输送至进入到所述的离心泵前的管道从而加大进入离心泵的介质进而维持离心泵所需的最小回水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节、使用方便,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泛的市场前景。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再循环泵保护阀


[0001]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再循环泵保护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厂、电厂和化工厂等采用的离心泵,都是在离心泵的出口安装了泵保护阀,用来防止介质倒流,并实现系统的小流量回水以维持泵正常运行所需的最小流量,提高了泵的使用效率,减少了泵的故障。
[0003]当进入离心泵难以维持离心泵所需要的最小回水量时,常常会造成离心泵的烧毁,此时则需要加大用于进入离心泵的介质用以维持泵的正常运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当介质流速过小时,利用从离心泵出口排出介质从新输送至进入到所述的离心泵前的管道从而加大进入离心泵的介质进而维持离心泵所需的最小回水量,市面上的自动再循环泵保护阀大多不具备上述功能,因此难以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从离心泵出口排出介质从新输送至进入到所述的离心泵前的管道从而加大进入离心泵的介质进而维持离心泵所需的最小回水量的自动再循环泵保护阀,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再循环泵保护阀,包括第一阀体(1),所述的第一阀体(1)包括第一阀腔、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的第一阀腔内设置有第一阀瓣(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阀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阀体(5),第二阀体(5)上设置有节流罩(6),位于所述的第一阀腔内的节流罩(6)上设置有旁路进水孔(7),节流罩(6)的底部设置有旁路出水孔(8),旁路出水孔(8)和旁路进水孔(7)之间的节流罩(6)上设置有第二阀腔,旁路出水孔(8)和旁路进水孔(7)之间通过所述的第二阀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二阀腔内设置有第二阀瓣(9),第二阀瓣(9)和第一阀瓣(4)上设置有阀杆(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再循环泵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阀体(1)的上方设置有阀盖(11),阀盖(11)的底部上开设有阀杆限位槽(12),阀杆(10)的顶端活动安装在阀杆限位槽(12)内,阀盖(11)和第一阀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压盖(13),密封压盖(13)包括密封圆管和密封翼板,所述的密封圆管套装在第一阀体(1)的顶部,所述的密封圆管内活动套装有行程盘(14),行程盘(14)和阀杆(10)固定连接,行程盘(14)和阀盖(11)之间的阀杆(10)上设置有第一弹簧(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再循环泵保护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阀腔的数量采用若干个,所述的第二阀腔呈直线依次分布在旁路出水孔(8)和旁路进水孔(7)之间的节流罩(6)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的第二阀腔之间相连通,第二阀瓣(9)的数量和所述的第二阀腔的数量相对应,位于最上方的一个第二阀瓣(9)顶端和阀杆(10)底端固定连接,若干个第二阀瓣(9)位于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彩王世恩王青青林倩朱森源
申请(专利权)人:开封高中压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