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器的高效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85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中冷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中冷器的高效散热结构,包括:可拆卸安装的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散热装置,由散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组成,用于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的散热。在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之间设置散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有效提高了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的冷却效果,且实现了循环冷却的作用。冷却的作用。冷却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冷器的高效散热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中冷器
,尤其涉及一种中冷器的高效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冷器一般只有在安装了增压器的车才能看到。中冷器实际上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通过降低增压后的高温空气温度来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
[0003]现有一种高效散热的中冷器,包括左气室、右气室及芯体总成,左气室设置于芯体总成左侧,芯体总成由主板、散热管、散热带及扰流带构成,散热管和散热带相互间隔层叠连接,散热管穿过两侧的主板,扰流带设置在散热管内部,扰流带横向呈弓形结构,纵向呈波浪形结构。
[0004]上述装置只是通过一个中冷器来进行冷却,进而冷却的效果较差,同时中冷器自身温度较高,且无法对中冷器自身降温,使得中冷器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冷器的高效散热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中冷器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冷器的高效散热结构,包括:可拆卸安装的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连接成一个整体;散热装置,由散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组成,用于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的散热;其中,散热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进行直接散热;冷却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中冷器一侧,且与所述第一中冷器相对设置,用于降低所述散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能够有效提高对发动机的散热效果,同时在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之间设置散热装置和冷却装置,有效提高了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的冷却效果,且实现了循环冷却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的连接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散热装置的结构图。
[0009]附图中:01

第一中冷器、02

第二中冷器、03

连接组件、04

散热装置、05

冷却箱、06

冷却装置、07

支撑组件、08

分隔板、11

上气室、12

第一进风口、13

第一出风口、14

第一散热管、15

第一插板、21

下气室、22

第二进风口、23

第二出风口、24

第二散热管、25

第二插板、31

第一连通管、32

第二连通管、33

铰接座、34

连杆、35

滑块、36

固定座、37

螺纹杆、41

上散热板、42

角码、43

第一散热翅片、44

下散热板、45

第二散热翅片、46

插腔、47

夹板、51

架体、52

第一存水室、53

通风室、54

第二存水室、55

设备室、61

进风管、62

第一冷却管、63

第一导管、64

第二导管、65

第三导管、66

第二冷却管、67

第四导管、68

第一分流器、69

第二分流器、610

出风管、611

第一通孔、612

第二通孔、613

转轴、614

扇叶、615

同步带、616

电机、71

底板、72

滑移槽、73

连接块、74

第一梯形块、75

第二梯形块、76

插杆、77

第一弹簧、78

弧形垫片、79

折边、710

插钉、711

连接套管、712

固定杆、713

滑块、714

伸缩杆、715

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2]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冷器的高效散热结构的结构图,包括:可拆卸安装的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所述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03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连接成一个整体;散热装置,由散热装置04和冷却装置06组成,用于所述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的散热;其中,散热装置04,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进行直接散热;冷却装置06,安装在所述第二中冷器02一侧,且与所述第一中冷器01相对设置,用于降低所述散热装置04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
[001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能够提高对发动机的冷却效率,传统只设置有单独的第一中冷器01或第二中冷器02,会使得散热的效果较差,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且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有效连接在一起,提高了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非常简单;此外,通过设置连接组件03能够将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连接在一起,此时方便两者的工作,而通过连接组件03也可使得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非常简单;通过散热装置04能够起到对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进行散热,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在对发动机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时,本身的温度会升高,若不对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散热,会使得第一中冷器01和第二中冷器02的散热效果越来越差,而通过散热装置04能够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冷器的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安装的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连接成一个整体;散热装置,由散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组成,用于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的散热;其中,散热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进行直接散热;冷却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中冷器一侧,且与所述第一中冷器相对设置,用于降低所述散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的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连接,用于将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连成一个整体;调节部,通过调节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的相对位置来控制散热效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的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支撑部和散热部,支撑部,安装在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上,用于固定所述散热部;散热部,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部上,用于所述第一中冷器和第二中冷器的散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的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和回流散热组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智青吴统高红华林小平胡朝奇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银轮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