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压式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82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压式连接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隐蔽组件,隐蔽组件包括走线壳体,走线壳体位于外壳顶面,走线壳体上开设有走线槽,走线槽用以收纳FFU壳体的电线,走线壳体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两个第二侧板均相互垂直,其中一个第二侧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与走线槽相互贯通,通过在外壳上设置走线壳体,走线壳体内的走线槽用以收纳FFU系统的电线,通过在连接件和走线壳体之间设置弹压键,通过在走线壳体的其中一个第二侧板上开设通孔,弹压键可以嵌入通孔内,使得FFU系统的电线可以穿过连接件和弹压键进入走线槽内,从而实现电线的集中管理。现电线的集中管理。现电线的集中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压式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FFU安装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弹压式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半导体设备包括外壳,在外壳内通常需要进行湿法化学反应,湿法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导致外壳内部的工艺区域的气体环境变得不纯净,为了让外壳内部维持纯净稳定的气体环境,通常需要在外壳上安装FFU系统,利用FFU系统使外壳内建立良好的循环气场流,FFU系统包括FFU壳体。
[0003]FFU系统需要布线,在现有情况下,FFU系统内的电线在电性连接后,没有集中管理,较为凌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压式连接结构,用于对FFU壳体内的电线集中管理。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压式连接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隐蔽组件,所述隐蔽组件包括走线壳体,所述走线壳体位于外壳顶面,所述走线壳体上开设有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用以收纳FFU壳体的电线,所述走线壳体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和两个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均相互垂直,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走线槽相互贯通,FFU壳体与所述走线壳体之间设置有嵌合组件,所述嵌合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走线壳体之间设置有嵌合部,所述嵌合部包括弹压键,所述弹压键与所述通孔相适配,以使所述弹压键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走线槽内,电线穿过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弹压键进入所述走线槽内。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走线孔,两个第一走线孔通过所述走线槽相互贯通,所述第一走线孔用以走线。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为圆柱形管,所述弹压键上开设有第二走线孔,所述第二走线孔与所述连接件连通,所述第二走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件的内径,使得FFU系统的电线可以通过连接件进入第二走线孔。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压键的材料为橡胶,所述弹压键外侧面开设有周向凹槽,所述周向凹槽与所述通孔相适配,以使所述通孔的内侧面嵌入所述周向凹槽内。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周向凹槽内设置有棉垫,防止弹压键损坏。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顶面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固定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上方,所述走线壳体的两端均形成有折边,所述折边上开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第二固定孔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三固定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上方,通过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和第三固定孔将走
线壳体、固定板和外壳固定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外壳上设置走线壳体,走线壳体内的走线槽用以收纳FFU系统的电线,通过在连接件和走线壳体之间设置弹压键,通过在走线壳体的其中一个第二侧板上开设通孔,弹压键可以嵌入通孔内,使得FFU系统的电线可以穿过连接件和弹压键进入走线槽内,从而实现电线的集中管理。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1、固定板;2、隐蔽组件;21、走线壳体;22、走线槽;23、第一侧板;231、第一走线孔;24、第二侧板;241、通孔;25、折边;3、嵌合组件;31、连接件;32、嵌合部;321、弹压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16]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弹压式连接结构,包括外壳,外壳上设置有隐蔽组件2,隐蔽组件2包括走线壳体21,FFU系统需要布线,在现有情况下,FFU系统内的电线在电性连接后,没有集中管理,较为凌乱,通过嵌合组件和走线壳体21进行集中管理,走线壳体21位于外壳顶面,走线壳体21设置在外壳上方,使得线材都被收纳在外壳上方,因此不会影响外壳内气流场的建立,走线壳体21上开设有走线槽22,走线槽22用以容纳FFU壳体的电线,使得FFU系统的电线可在走线槽22内被收纳,走线壳体21包括两个第一侧板23和两个第二侧板24,第一侧板23与两个第二侧板24均相互垂直,第一侧板23上开设有第一走线孔231,两个第一走线孔231通过走线槽22相互贯通,两个第一走线孔231均用以穿过电线,然后将电线收纳在走线槽22内,其中一个第二侧板24上开设有通孔241,通孔241用以连接弹压键321,弹压键321的与连接件31连接,连接件31与FFU壳体连接,使得FFU系统的电线可以依次通过连接件31、弹压键321和通孔241收纳在走线槽22内,通孔241与走线槽22相互贯通,通孔241用以穿过电线,然后将电线收纳在走线槽22内,FFU壳体与走线壳体21之间设置有嵌合组件3,通过设置嵌合组件3,使得FFU壳体与走线壳体21之间相互贯通,使得FFU壳体的电线可以通过嵌合组件进入走线壳体21,通过嵌合组件和走线壳体21进行集中管理,嵌合组件3包括连接件31,连接件31为圆柱形管,连接件31内开设有走线孔,弹压键321上开设有第二走线孔,第二走线孔与连接件31连通,第二走线孔与走线孔相互贯通,FFU系统的电线可以通过走线孔进入第二走线孔,然后收纳在走线槽22内,第二走线孔的直径大于连接件31的内径,使得电线可以顺畅的通过连接件31进入第二走线孔,连接件31与走线壳体21之间设置有嵌合部32,通过嵌合部32将连接件31与走线壳体21稳固连接,使之无法相互脱离,使得FFU系统的线材被收纳在走线壳体21内时不受损伤,嵌合部32包括弹压键321,弹压键321与通孔241相适配,弹压键321可以嵌入通孔241内,操作人员将弹压键321弹压嵌入通
孔241内,以使弹压键321的一部分位于走线槽22内,弹压键321位于走线槽22内的体积大于弹压键321位于走线槽22外的体积,弹压键321难以从通孔241上脱离,使得FFU系统的线材被收纳在走线壳体21内时不会因为弹压键321与通孔241相互脱离而受损伤,弹压键321的材料为橡胶,弹压键321外侧面开设有周向凹槽,操作人员将弹压键321弹压入通孔241内后,弹压键321上的周向凹槽与通孔241上的凸起相互卡合,使得弹压键321与通孔241相互卡合,不会脱离,使得FFU系统的线材被收纳在走线壳体21内时不会因为弹压键321与通孔241相互脱离而受损伤,周向凹槽与通孔241相适配,以使通孔241的内侧面嵌入周向凹槽内。周向凹槽内设置有棉垫,当弹压键321与通孔241相互卡合时,会相互挤压,在周向凹槽内设置棉垫可以减少通孔241的磨损。电线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压式连接结构,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隐蔽组件(2),所述隐蔽组件(2)包括走线壳体(21),所述走线壳体(21)位于所述外壳顶面,所述走线壳体(21)上开设有走线槽(22),所述走线槽(22)用以收纳FFU壳体的电线,所述走线壳体(21)包括两个第一侧板(23)和两个第二侧板(24),所述第一侧板(23)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24)均相互垂直,其中一个所述第二侧板(24)上开设有通孔(241),所述通孔(241)与所述走线槽(22)相互贯通,FFU壳体与所述走线壳体(21)之间设置有嵌合组件(3),所述嵌合组件(3)包括连接件(31),所述连接件(31)与所述走线壳体(21)之间设置有嵌合部(32),所述嵌合部(32)包括弹压键(321),所述弹压键(321)与所述通孔(241)相适配,以使所述弹压键(32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走线槽(22)内,电线穿过所述连接件(31)和所述弹压键(321)进入所述走线槽(2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压式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3)上开设有第一走线孔(231),两个第一走线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信甫徐铭陈佳炜李志锋刘大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