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48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除氧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所述上端壳的下方设置有下端壳,且上端壳的内部开设有弯曲水道,所述弯曲水道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进水槽,两个所述进水槽均与弯曲水道的一端相连通,且其中一个进水槽的内侧一端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凝结水接管,另一个所述进水槽的内侧一端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补给水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水混合管结构,可以对进入除氧塔内部的凝结水和补给水进行充分混合,使凝结水和补给水的温度趋向均匀,然后通过均匀分布的喷水管喷向除氧塔内侧,使混合后的水均匀与蒸汽接触,可以使水中的氧气均匀析出,提高析出效率。提高析出效率。提高析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除氧器
,具体是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锅炉是一种承受一定工作压力的能量转换设备,其作用就是有效地把燃烧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或再通过相应设备将热能转化为其它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能量形式,长期以来在生产和居民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锅炉给水处理工艺中,除氧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氧是给水系统和锅炉的主要腐蚀物质,腐蚀产物氧化铁会进入系统内,沉积或附着在锅炉管壁和受热面上,形成难溶而不传热,造成管道内壁出现点坑氧腐蚀,阻力系数增大,增加机组不可逆损失,严重时会发生爆炸管炸裂事故,所以需要使用除氧器对进入锅炉内部的水进行除氧处理。
[0003]锅炉产生的蒸汽在做功完成后会形成凝结水通过除氧器除氧后再流回锅炉,而且锅炉运行时还会有一定量的水损耗,因此除氧器的除氧塔内部需要一种补给机构,对凝结水和对锅炉进行补给的补给水进行吸收,使两种水混合后经过除氧再流入锅炉。
[0004]但是,现有的除氧器中的补给机构通常是直接将补给水管和凝结水管汇入到喷头内侧,使水通过喷头喷入除氧塔内部,由于补给水和凝结水的来源不同,所以两者的温度不同,两种水混合后内部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在于蒸汽接触时,不能使混合后的水均匀升温,从而降低了水中氧气的析出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包括上端壳,所述上端壳的下方设置有下端壳,且上端壳的内部开设有弯曲水道,所述弯曲水道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进水槽,两个所述进水槽均与弯曲水道的一端相连通,且其中一个进水槽的内侧一端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凝结水接管,另一个所述进水槽的内侧一端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补给水接管,所述弯曲水道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五个水混合管结构,所述下端壳的内侧开设有腔体,且下端壳的内部一侧位于腔体的上方位置处开设有汇集水槽,所述汇集水槽的上端与弯曲水道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汇集水槽的下端与腔体的内侧相连通。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混合管结构包括套设固定于弯曲水道内侧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侧位于轴心线位置处设置有中心杆,所述中心杆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十个扰流叶片组,相连两个所述扰流叶片组之间均呈36
°
夹角。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扰流叶片组包括固定于中心杆外侧的五个呈圆周排列的混合叶片,五个所述混合叶片的末端均与套筒的内侧相固定,且五个混合叶
片的截面均呈菱形结构。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端壳的底端均匀开设有喷水口,且下端壳的底端位于喷水口的位置处均插设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均与腔体相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端壳的上方位于两侧位置处对称固定有两个转动把手,且上端壳的下方位于边沿位置处粘贴有密封垫圈。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端壳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且下端壳采用不锈钢材质的构件。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水混合管结构,可以对进入除氧塔内部的凝结水和补给水进行充分混合,使凝结水和补给水的温度趋向均匀,然后通过均匀分布的喷水管喷向除氧塔内侧,使混合后的水均匀与蒸汽接触,可以使水中的氧气均匀析出,提高析出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中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上端壳;2、下端壳;3、弯曲水道;4、凝结水接管;5、补给水接管;6、汇集水槽;7、腔体;8、喷水管;9、套筒;10、中心杆;11、混合叶片;12、转动把手;13、密封垫圈;14、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包括上端壳1,上端壳1的下方设置有下端壳2,且上端壳1的内部开设有弯曲水道3,弯曲水道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进水槽,两个进水槽均与弯曲水道3的一端相连通,且其中一个进水槽的内侧一端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凝结水接管4,另一个进水槽的内侧一端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补给水接管5,弯曲水道3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五个水混合管结构,下端壳2的内侧开设有腔体7,且下端壳2的内部一侧位于腔体7的上方位置处开设有汇集水槽6,汇集水槽6的上端与弯曲水道3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汇集水槽6的下端与腔体7的内侧相连通。
[0020]在图4中:水混合管结构包括套设固定于弯曲水道3内侧的套筒9,套筒9的内侧位于轴心线位置处设置有中心杆10,中心杆10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十个扰流叶片组,相连两个扰流叶片组之间均呈36
°
夹角,水混合管结构,可以对进入除氧塔内部的凝结水和补给水进行充分混合,使凝结水和补给水的温度趋向均匀,提高氧气析出效率。
[0021]在图4中:扰流叶片组包括固定于中心杆10外侧的五个呈圆周排列的混合叶片11,五个混合叶片11的末端均与套筒9的内侧相固定,且五个混合叶片11的截面均呈菱形结构,混合叶片11用于对水流造成冲击,加快水混合速度。
[0022]在图2中:下端壳2的底端均匀开设有喷水口,且下端壳2的底端位于喷水口的位置处均插设有喷水管8,喷水管8均与腔体7相连通,喷水管8用于将水均匀喷入除氧塔内侧,提高与蒸汽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水的温度均匀升高,提高氧气析出效率。
[0023]在图1中:上端壳1的上方位于两侧位置处对称固定有两个转动把手12,且上端壳1的下方位于边沿位置处粘贴有密封垫圈13,密封垫圈13起到密封作用,转动把手12方便拆装时转动上端壳1。
[0024]在图1中:下端壳2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14,且下端壳2采用不锈钢材质的构件,外螺纹用于将装置与除氧塔固定。
[002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装置通过外螺纹14与除氧塔内侧的内螺纹转动啮合,即可将装置安装于除氧器的除氧塔内侧,当两个进水槽与除氧塔外侧的两个孔重合时,将凝结水接管4和补给水接管5分别通过螺纹转动连接于两个进水槽的内侧,工作时,凝结水和补给水分别通过凝结水接管4和补给水接管5流入弯曲水道3的内侧,两种水在弯曲水道3的内侧流动,当经过水混合管结构时,套筒9内侧的扰流叶片组的混合叶片11对水进行阻挡,使两个水在套筒9的内侧产生冲击,加速两种水的混合速度,充分混合后的水经过汇集水槽6流入腔体7的内侧,然后通过喷水管8均匀喷射进除氧器的除氧塔内侧,充分混合的凝结水和补给水温度分布均匀,在与除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包括上端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壳(1)的下方设置有下端壳(2),且上端壳(1)的内部开设有弯曲水道(3),所述弯曲水道(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进水槽,两个所述进水槽均与弯曲水道(3)的一端相连通,且其中一个进水槽的内侧一端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凝结水接管(4),另一个所述进水槽的内侧一端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补给水接管(5),所述弯曲水道(3)的内侧等间距设置有五个水混合管结构,所述下端壳(2)的内侧开设有腔体(7),且下端壳(2)的内部一侧位于腔体(7)的上方位置处开设有汇集水槽(6),所述汇集水槽(6)的上端与弯曲水道(3)的另一端相连通,且汇集水槽(6)的下端与腔体(7)的内侧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膜除氧器的补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混合管结构包括套设固定于弯曲水道(3)内侧的套筒(9),所述套筒(9)的内侧位于轴心线位置处设置有中心杆(10),所述中心杆(10)的外侧等间距设置有十个扰流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娟薛现义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岳华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