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生产用拌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18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生产用拌料机,包括拌料机体和顶盖,所述拌料机体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管和进料斗,所述顶盖顶部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顶部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皮带,所述电机输出轴与主动轮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叶片和螺旋叶片,所述拌料机体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顶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顶部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末端穿过顶盖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头,所述拌料机体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搅拌效率,混合更均匀。混合更均匀。混合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生产用拌料机


[0001]本技术涉及拌料机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生产用拌料机。

技术介绍

[0002]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0003]食用菌在装袋培育之前,需要将各种食用菌培养料混合均匀,现有的食用菌培养料拌料机搅拌效率较低,培养料易粘壁,易结块,混合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食用菌生产用拌料机,该设计方案搅拌效率高,混合更均匀,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食用菌生产用拌料机,包括拌料机体,所述拌料机体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管,所述拌料机体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设置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皮带,所述电机输出轴与主动轮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转轴底部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拌料机体一侧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顶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顶部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末端穿过顶盖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拌料机体中,所述拌料机体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料口。
[0007]优选的,所述进料管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电磁阀。
[0008]优选的,所述顶盖顶部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转轴上部,所述转轴顶部穿过顶盖和升降板。
[0009]优选的,所述相邻转轴上的搅拌叶片交错设置,所述搅拌叶片外侧固定连接有刮片。
[0010]优选的,所述排水管固定连接在顶盖下表面,所述排水管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喷头。
[0011]优选的,所述拌料机体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底部设置有减震垫。
[0012]优选的,所述拌料机体侧壁上设置有条形观察窗。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第一、本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气缸、升降板、电机、主动轮、从动轮、传动皮带和转轴,并在转轴外壁上交错设置搅拌叶片,使搅拌叶片在搅拌的同时能够上下升降,使培养
料混合更均匀,提高了搅拌效率。
[0015]第二、本技术通过在转轴底部设置螺旋叶片,便于将底部物料向上提升后进行搅拌,防止培养料在拌料机体底部堆积结块,通过在搅拌叶片外侧设置刮片,能够防止培养料粘附在拌料机体内壁上,使培养料混合更均匀,清洗时,刮片能够对拌料机体1内壁进行辅助清理,提高了清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 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 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拌料机体、2

进料管、3

进料斗、4

顶盖、5

升降气缸、6

升降板、7

电机、8

主动轮、9

从动轮、10

传动皮带、11

转轴、12

轴承、13

搅拌叶片、131

刮片、14

螺旋叶片、15

水箱、16

水泵、17

输水管、18

排水管、181

喷头、19

出料口、191

电磁阀、20

支撑腿、201

减震垫、21

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顶”、“底”、“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0]参见图1~2所示,一种食用菌生产用拌料机,包括拌料机体1,拌料机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管2,拌料机体1顶部设置有顶盖4,顶盖4与拌料机体1密封连接,顶盖4顶部设置有升降气缸5,升降气缸5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6,升降板6顶部设置有电机7、主动轮8、从动轮9和传动皮带10,电机7输出轴与主动轮8固定连接,主动轮8与从动轮9通过传动皮带10传动连接,主动轮8与从动轮9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13,转轴11底部设置有螺旋叶片14,拌料机体1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水箱15,水箱15顶部设置有水泵16,水泵16底部与水箱15通过连通管连通,水泵16顶部设置有输水管17,输水管17末端穿过顶盖4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8,排水管18设置在拌料机体1中,拌料机体1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料口19。
[0021]具体的,进料管2顶部设置有进料斗3,便于进行加料,出料口19上设置有电磁阀191,便于控制排料。
[0022]具体的,顶盖4顶部设置有轴承12,轴承12套设在转轴11上部,提高了转轴11的稳定性,转轴11顶部穿过顶盖4和升降板6。
[0023]具体的,相邻转轴11上的搅拌叶片13交错设置,提高了搅拌效率,搅拌叶片13外侧固定连接有刮片131,使用时刮刀131随搅拌叶片13旋转和升降,将粘附在拌料机体1内壁上的培养料刮下,使培养料混合更均匀,清洗时,配合水箱15、水泵16、排水管18、喷头181使用,便于对拌料机体1内壁进行彻底清理,清理效率高。
[0024]具体的,排水管18固定连接在顶盖4下表面,排水管18上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喷头181,便于向拌料机体1中均匀加水,清洗时,便于对拌料机体1内壁进行清理。
[0025]具体的,拌料机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腿20,支撑腿20底部设置有减震垫201,便于对拌料机体1进行减震。
[0026]具体的,拌料机体1侧壁上设置有条形观察窗21,便于观察培养料添加量和拌料机体1内部工作状况。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将培养料从进料斗3加入拌料机体1中,启动电机7,电机7带动主动轮8转动,主动轮8通过传动皮带10带动从动轮9转动,主动轮8和从动轮9带动转轴11转动,转轴11带动搅拌叶片13和螺旋叶片14转动,刮刀131随搅拌叶片13转动,将粘附在拌料机体1内壁的培养料刮下,启动升降气缸5,升降气缸5带动升降板6上下往复升降,从而带动转轴11、搅拌叶片13和螺旋叶片14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生产用拌料机,包括拌料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拌料机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管(2),所述拌料机体(1)顶部设置有顶盖(4),所述顶盖(4)顶部设置有升降气缸(5),所述升降气缸(5)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板(6),所述升降板(6)上设置有电机(7)、主动轮(8)、从动轮(9)和传动皮带(10),所述电机(7)输出轴与主动轮(8)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轮(8)与从动轮(9)通过传动皮带(10)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8)与从动轮(9)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13),所述转轴(11)底部设置有螺旋叶片(14),所述拌料机体(1)一侧设置有水箱(15),所述水箱(15)顶部设置有水泵(16),所述水泵(16)顶部设置有输水管(17),所述输水管(17)末端穿过顶盖(4)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8),所述排水管(18)设置在拌料机体(1)中,所述拌料机体(1)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料口(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世荷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昌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