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发热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98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碳纤维发热体、铁氟龙层、绝缘层、泡沫聚乙烯板、金属编织层,所述碳纤维发热体设置于铁氟龙层内部,所述铁氟龙层设置于绝缘层中心,所述泡沫聚乙烯板呈半环形包裹住绝缘层部分外壁,所述泡沫聚乙烯板在所述金属编织层包裹下形成凸起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碳纤维发热电缆相比于传统碳纤维发热电缆散热,通过泡沫聚乙烯板呈半环形包裹住绝缘层部分外壁,可保证其只向上传热,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散热的效率;泡沫聚乙烯板在金属编织层的包裹下,下端凸起,触感明显,截面呈现椭圆形,施工时可以精准定位碳纤维发热电缆的面朝向问题。准定位碳纤维发热电缆的面朝向问题。准定位碳纤维发热电缆的面朝向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纤维发热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具体是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当前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融雪化冰技术正在逐步的提高,不仅仅是传统的人工,机械的融雪化冰以及碳纤维发热电缆越来越多的被投入到公路中。
[0003]传统碳纤维发热电缆的结构由里向外依次是碳纤维发热体、铁氟龙层、绝缘层、金属编织层,其散热是通过在碳纤维发热体两端加以电压,碳纤维发热体以红外线的方式向外四周辐射能量,但这种散热方式,电热转化率不高,发热电缆埋在混凝土层里会向四周散热,而融雪化冰只是为了融化掉路面上层的冰雪,这样就会有一部分的热量损失浪费;并且发热电缆埋设在混凝土层里时会因其韧性经常移动,导致无法准确知道是否散热面的朝上,从而造成施工困难。因此一种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和精准定位的碳纤维发热电缆有待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融雪化冰中投入碳纤维发热电缆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散热效率和精准定位的碳纤维发热电缆。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碳纤维发热体、铁氟龙层、绝缘层、泡沫聚乙烯板、金属编织层,所述碳纤维发热体设置于铁氟龙层内部,所述铁氟龙层设置于绝缘层中心,所述泡沫聚乙烯板呈半环形包裹住绝缘层部分外壁,所述泡沫聚乙烯板在所述金属编织层包裹下形成凸起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泡沫聚乙烯板外表涂抹一层均匀的不发泡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不发泡层厚度为1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编织层与绝缘层之间留有弧度空隙。
[0010]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编织层由不锈钢材料制作,形成网套网格型的编织结构,厚度为0.1

0.3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层由PVC聚氯乙烯材料制作成,厚度为1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铁氟龙层厚度为0.2

0.5mm。
[0013]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发热体由多根碳纤维发热丝束起来形成。
[0014]进一步的,所述泡沫聚乙烯板厚度为1

2.5mm。
[0015]进一步的,所述泡沫聚乙烯板用粘合剂固定于绝缘层。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碳纤维发热电缆属于新型发热材料,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重量轻,体积小,柔软,耐断,对混凝土本体结构受力无影响;
[0018]2、相比于传统碳纤维发热电缆散热,通过泡沫聚乙烯板呈半环形包裹住绝缘层部
分外壁,可保证其只向上传热,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散热的效率;
[0019]3、泡沫聚乙烯板在金属编织层的包裹下,下端凸起,触感明显,截面呈现椭圆形,施工时可以精准定位碳纤维发热电缆的面朝向问题;
[0020]4、可以用于路面,人行道,机场跑道等融雪化冰的重要地段。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碳纤维发热电缆的侧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碳纤维发热电缆的主视图。
[0023]图中:1—金属编织层、2—绝缘层、3—铁氟龙层、4—碳纤维发热体、5—泡沫聚乙烯板、6—不发泡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碳纤维发热电缆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碳纤维发热体4、铁氟龙层3、绝缘层2、泡沫聚乙烯板5、不发泡层6、金属编织层1。将多根碳纤维发热丝束起来形成碳纤维发热体4,将其设置于铁氟龙层3内部,呈丝群状充实其中。铁氟龙层3设置于绝缘层2中心,绝缘层2厚度为1mm,铁氟龙层3厚度为0.2

0.5mm;泡沫聚乙烯板5呈半环形包裹住绝缘层2部分外壁,泡沫聚乙烯板5厚度为1

2.5mm,并用粘合剂固定于绝缘层2,且泡沫聚乙烯板5指定散热向上的传热方向,如图2所示,泡沫聚乙烯板5将绝缘层2的下半圆部分包裹,其碳纤维发热体4产生的热量经过铁氟龙层3、绝缘层2未被包裹的上半圆部分后由金属编织层1散发出去,泡沫聚乙烯板5作为隔热层防止碳纤维发热体4产生的热量从绝缘层2下半圆散发,从而实现保只向上传热,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散热的效率。
[0026]泡沫聚乙烯板5外表还可涂抹一层均匀的不发泡层6,不发泡层6厚度为1mm,防止被金属编织层1移动和破坏。其中铁氟龙层3厚度为0.2

0.5mm,将其与绝缘层2使用不同颜色区分开。
[0027]所述金属编织层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厚度为0.1

0.3mm。同时外表涂有防氧化剂。所述金属编织层1形成网套网格型的编织结构,用以保护绝缘层2,同时包住泡沫聚乙烯板5,不会使其遭受破坏。金属编织层1在包裹泡沫聚乙烯板5时形成凸起部,触碰其可以感受凸起位置,这样可以方便进行散热的定位,使其施工按指定位置摆放成只向上散热。本技术碳纤维发热电缆截面为椭圆型(如图2所示),金属编织层1与绝缘层2中留有弧度空隙,这样凸起触感更加明显。
[0028]所述绝缘层2由PVC聚氯乙烯材料制作成,泡沫聚乙烯板5与绝缘层2粘合。
[0029]在工程实例中会根据当地施工环境确定发热单元的形状,碳纤维发热电缆的间距和碳纤维发热电缆的长度,一般是按单元块状、区域化的布置。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属于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包括碳纤维发热体、铁氟龙层、绝缘层、泡沫聚乙烯板、金属编织层,所述碳纤维发热体设置于铁氟龙层内部,所述铁氟龙层设置于绝缘层中心,所述泡沫聚乙烯板呈半环形包裹住绝缘层部分外壁,所述泡沫聚乙烯板在所述金属编织层包裹下形成凸起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聚乙烯板外表涂抹一层均匀的不发泡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发泡层厚度为1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编织层与绝缘层之间留有弧度空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编织层由不锈钢材料制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罗振源杨军兵肖衡林潘平海迪连星玮陆健谭金甲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