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弹簧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2763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弹簧阻尼装置,包括弹簧阻尼支架,所述弹簧阻尼支架一端安装设有工形结构的弹簧卡扣,另一端转动设有滚轴,所述弹簧阻尼支架靠近滚轴一侧内滑动安装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PC滑动片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插接在PC滑动片上,所述连接片下方一侧与弹簧卡扣之间连接设有弹簧,所述连接组件靠近弹簧卡扣的一侧设有油压缓冲器,所述油压缓冲器安装在弹簧上方的弹簧阻尼支架内,且轴端朝向滚轴,所述油压缓冲器轴端与连接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其结构合理,更加省力。更加省力。更加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弹簧阻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弹簧阻尼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弹簧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市面的弹簧阻尼装置在自然未拉出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触发(PC滑动片、PTU软胶)组件拉至到弹簧阻尼支架E点时,因弹簧的拉力,(PC滑动片、PTU软胶)组件转向内侧时会产生一个大的摩擦力,造成触发的附件在此时需要大的拉力将(PC滑动片、PTU软胶) 组件转向内侧,进行扣锁。当弹簧阻尼装置处于全拉出的状态时,如图3所示,现市面的弹簧阻尼装置进行扣锁的是依靠(PC滑动片、PTU软胶)组件B点与弹簧阻尼支架的B点。当触发(PC滑动片、PTU软胶)组件使用恢复到未拉出状态的时候,现有市场上的弹簧阻尼装置因(PC滑动片5、PTU软胶4)组件B点与弹簧阻尼支架的B点因来自于弹簧的拉力和脱扣的行程(1.2~1.5MM),所需要较大的的触发力。同时在脱扣的过程中产生一个明显的脱扣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弹簧阻尼装置,其结构合理,更加省力。
[0004]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弹簧阻尼装置,包括弹簧阻尼支架,所述弹簧阻尼支架一端安装设有工形结构的弹簧卡扣,另一端转动设有滚轴,所述弹簧阻尼支架靠近滚轴一侧内滑动安装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PC滑动片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插接在PC滑动片上,所述连接片下方一侧与弹簧卡扣之间连接设有弹簧,所述连接组件靠近弹簧卡扣的一侧设有油压缓冲器,所述油压缓冲器安装在弹簧上方的弹簧阻尼支架内,且轴端朝向滚轴,所述油压缓冲器轴端与连接片连接。
[0005]作为改进: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卡接在PC滑动片上方的PTU软胶。
[0006]作为改进:所述油压缓冲器为97mm油压缓冲器。
[000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在这脱扣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触发力比现有的要少一半左右;当连接组件B点与滚轴的B点接触后,所需的触发力完全同滚轴自身的转动需取消;本技术的油压缓冲器可适应于市面上所有的隐藏轨油压缓冲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弹簧阻尼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现有的弹簧阻尼装置自然未拉出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现有的弹簧阻尼装置全拉出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弹簧阻尼装置转动0
°
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弹簧阻尼装置转动2
°
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6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弹簧阻尼装置转动3
°
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对照表:
[0015]1‑
弹簧阻尼支架、2

油压缓冲器、3

弹簧卡扣、4

PTU软胶、5

PC滑动片、6

连接片、 7

滚轴、8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新型弹簧阻尼装置,包括弹簧阻尼支架1,所述弹簧阻尼支架1一端安装设有工形结构的弹簧卡扣3,另一端转动设有滚轴7,所述弹簧阻尼支架1靠近滚轴7一侧内滑动安装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PC滑动片5和连接片6,所述连接片6插接在PC滑动片5上,所述连接片6下方一侧与弹簧卡扣3之间连接设有弹簧 8,所述连接组件靠近弹簧卡扣3的一侧设有油压缓冲器2,所述油压缓冲器2安装在弹簧8 上方的弹簧阻尼支架1内,且轴端朝向滚轴7,所述油压缓冲器2轴端与连接片6连接。
[0018]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卡接在PC滑动片5上方的PTU软胶4。
[0019]所述油压缓冲器为97mm油压缓冲器。
[0020]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在弹簧阻尼支架E点处采用的滚轴7的结构,当(PC滑动片 5+PTU软胶4)组件B点拉至到滚轴7的B点时,滚轴7因采用的是滚动结构,(PC滑动片 5+PTU软胶4)组件会沿着滚轴7的转动转向内侧,从而进行扣锁。
[0021]当弹簧阻尼装置处于全拉出的状态时,采用滚轴7的结构其进行扣锁的是依靠(PC滑动片5+PTU软胶4)组件A点与弹簧阻尼支架1的A点。使(PC滑动片5+PTU软胶4)组件B 点与弹簧阻尼支架1的B点。处于一个悬空的的状态,它们之间保留了0.2MM的间隙空间。
[0022]当触发(PC滑动片5+PTU软胶4)组件使用恢复到未拉出状态的时候,采用本技术的这种滚轴设计结构,在未触发触发(PC滑动片5+PTU软胶4)组件时,(PC滑动片5+PTU 软胶4)组件B点与弹簧阻尼支架1的B点,处于一个悬空的的状态下。其进行扣锁完全依靠(PC滑动片5+PTU软胶4)组件A点与弹簧阻尼支架1的A点;当触发(PC滑动片5+PTU 软胶4)组件时。仅需要转动2度,A点行程0.4MM时。(PC滑动片5+PTU软胶4)组件A点与弹簧阻尼支架1的A点进行脱离。而(PC滑动片5+PTU软胶4)组件B点与滚轴7的B点进行接触,这样来自弹簧8的拉力就由(PC滑动片5+PTU软胶4)组件B点与滚轴7的B点承受。因来自弹簧8的拉力。滚轴7会自动产生滚动,(PC滑动片5+PTU软胶4)组件也随之进行滚动。
[0023]在这脱扣的过程中。只需使(PC滑动片5+PTU软胶4)组件A点运行0.4MM,所需要的触发力比现有的要少一半左右。当(PC滑动片5+PTU软胶4)组件B点与滚轴7的B点接触后,所需的触发力完全同滚轴7自身的转动需取消。
[0024]PTU软胶4与PC滑动块5采用的是塑胶软包胶的注塑工艺,减轻触发(PC滑动片5+PTU 软胶4)组件是产生的噪声。
[0025]弹簧扣3和PC滑动片匀采用了单弹簧和双弹簧的组合结构,方便客户的选择(成本)。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专利,凡在本技术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弹簧阻尼装置,包括弹簧阻尼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阻尼支架(1)一端安装设有工形结构的弹簧卡扣(3),另一端转动设有滚轴(7),所述弹簧阻尼支架(1)靠近滚轴(7)一侧内滑动安装设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PC滑动片(5)和连接片(6),所述连接片(6)插接在PC滑动片(5)上,所述连接片(6)下方一侧与弹簧卡扣(3)之间连接设有弹簧(8),所述连接组件靠近弹簧卡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宇皓
申请(专利权)人:揭阳市拉拉乐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