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的饭菜加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71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厨房加热电器,特别是一种超薄的饭菜加热板,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承载菜板、安装于承载菜板下方的底板和固定于底板上的控制盒,所述承载菜板与底板合围形成安装腔,加热装置设置于安装腔内,所述控制盒内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盒相对承载菜板向上凸起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饭菜加热板具有局部凸起设置的控制盒,控制装置安装于控制盒内,有效的实现了饭菜加热板整体高度降低,更加轻薄,并且,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控制装置过热损坏。损坏。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的饭菜加热板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加热电器,特别是一种超薄的饭菜加热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用于加热饭菜的厨房用具越来越多,比如电磁炉,微波炉,蒸锅等,但这一类厨房用具的空间较小,同时不能放置太多的菜盘和饭碗。因此,现有出现了一种可用于同时加热多个菜盘和碗盘的加热板,该加热板可以给饭菜进行加热和保温,不至于饭菜变凉,并且,也解决了电磁炉、微波炉等电器产品反复高温加热食物造成的营养流失的问题。与此同时,现有的饭菜保温板内安装有操控单元,用户手动可以直接在菜板上进行调温、调时及开关操作。但由于菜板上安装有加热装置,启动加热装置后菜板表面温度较高,一般超过120℃,用户再进行手动操作时,存在烫伤的风险,同时,也容易造成操控单元因温升过高而发生损坏的问题。并且,由于操作单元位于菜板的下方,因此,现有的饭菜保温板的厚度较厚,不能做的更加轻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饭菜加热板,该饭菜加热板具有局部凸起设置的控制盒,控制装置安装于控制盒内,有效的实现了饭菜加热板整体高度降低,更加轻薄,并且,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控制装置过热损坏。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的饭菜加热板,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承载菜板、安装于承载菜板下方的底板和固定于底板上的控制盒,所述承载菜板与底板合围形成安装腔,加热装置设置于安装腔内,所述控制盒内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盒相对承载菜板向上凸起设置。r/>[0005]进一步的,饭菜加热板放置于桌面时,所述承载菜板的上表面到桌面的高度为H,其中,H=8mm~10mm。
[000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位于承载菜板的边缘,且控制盒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承载菜板的边缘由支撑部支撑;
[0007]或者,所述承载菜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控制盒位于安装孔内,且控制盒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撑部,所述安装孔边缘的承载菜板由支撑部支撑。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与承载菜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包括上壳体和与上壳体连接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合围形成有容纳控制装置的容纳腔,所述下壳体固定于底板上;
[0010]或者,所述控制盒包括下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固定于底板上,且壳体与底板合围形成有容纳控制装置的容纳腔。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边缘具有向上的折边,所述承载菜板的周壁由折边包裹。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折边的顶部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压边,所述压边压持于承载菜板的
顶面上;
[0013]或者,所述折边的顶部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压边,所述控制盒位于承载菜板的边缘,且所述控制盒的周壁上设置有台阶,所述压边压持于台阶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还包括包边件,所述承载菜板及底板的边缘由包边件包裹。
[0015]进一步的,所述包边件为隔热件;
[0016]或者,所述包边件为硅胶件;
[0017]或者,所述底板包括与承载菜板合围形成安装腔的安装部和位于安装部外侧并紧贴托持承载菜板底面的托持部,所述包边件围绕承载菜板的边缘将托持部与承载菜板包边成一体。
[001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电源线;
[0019]或者,所述加热装置的额定加热功率为100W~400W;
[0020]或者,所述承载菜板为玻璃面板,且加热装置为贴覆于玻璃面板下底面的加热膜;
[0021]或者,所述承载菜板为玻璃面板,且加热装置为印刷于玻璃面板下底面的石墨烯加热涂层;
[0022]或者,所述承载菜板为玻璃面板,且加热装置为胶粘于玻璃面板下底面的加热丝。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控制盒相对承载菜板凸起设置,且控制装置安装于控制盒内,这样相比于现有技术,饭菜加热板整体上可以做的更加轻薄,本技术的饭菜加热板放置于桌面时,承载菜板的上表面到桌面的高度可以做到8mm~10mm,整体造型更加美观。并且,由于控制装置安装于控制盒内,相比于现有饭菜保温板,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位于同一个安装腔内,本技术的饭菜加热板,控制盒能够有效的将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隔离,不至于控制装置的温升升高,造成控制装置的电器元件过热损坏。另外,控制盒凸出于承载菜板设置,控制盒上也容易积聚水滴,造成控制灵敏度降低或者操作误触发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饭菜加热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图1的轴侧剖面图;
[0029]图5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承载菜板的另一种包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实施例:
[0032]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为本技术饭菜加热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饭菜加热板,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承载菜板1、安装于承载菜板1下方的底板2和固定于底板2上的控制盒3,所述承载菜板1与底板2合围形成安装腔10,加热装置4设置于安装腔10内,所述控制盒3内安装有控制装置5,所述控制装置5与加热装置4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盒3相对承载菜板1向上凸起设置。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菜板1为玻璃面板,且加热装置4为印刷于玻璃面板下底面的石墨烯加热涂层。同时,所述控制盒3位于承载菜板1的边缘,所述控制盒3包括上壳体31和与上壳体31连接的下壳体32,所述上壳体31与下壳体32合围形成有容纳控制装置5的容纳腔30,所述下壳体32固定于底板2上。并且,所述上壳体31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撑部33,所述承载菜板1的边缘由支撑部33支撑。其中,导线6穿过下壳体32上的贯穿孔(图中未标记),并将控制装置5与加热装置4电连接。与此同时,所述上壳体31的外壁上还安装有插座34,电源线35可插拔的插装于插座34上,其中,插座34上的插针36与控制装置5电连接。
[0034]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承载菜板1上滴有水珠,防止水珠通过承载菜板1与控制盒3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底板2内,在支撑部33与承载菜板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7,该密封垫7除了密封以外,还具有对承载菜板1的减震作用,降低玻璃面板的硬碰撞。
[0035]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2的边缘具有向上的折边21,所述承载菜板1的周壁由折边21包裹。同时,所述折边21的顶部还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压边22,所述压边22压持于承载菜板1的上表面上,而且,控制盒3的上壳体31的周壁上设置有台阶37,且台阶37与承载菜板1的上表面平齐,压边22同时压持于台阶37上。
[0036]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由于控制盒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的饭菜加热板,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承载菜板、安装于承载菜板下方的底板和固定于底板上的控制盒,所述承载菜板与底板合围形成安装腔,加热装置设置于安装腔内,所述控制盒内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盒相对承载菜板向上凸起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薄的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饭菜加热板放置于桌面时,所述承载菜板的上表面到桌面的高度为H,其中,H=8mm~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薄的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位于承载菜板的边缘,且控制盒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承载菜板的边缘由支撑部支撑;或者,所述承载菜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控制盒位于安装孔内,且控制盒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支撑部,所述安装孔边缘的承载菜板由支撑部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超薄的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承载菜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超薄的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包括上壳体和与上壳体连接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合围形成有容纳控制装置的容纳腔,所述下壳体固定于底板上;或者,所述控制盒包括下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固定于底板上,且壳体与底板合围形成有容纳控制装置的容纳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爽胡赵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领尚智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