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42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所述暖棚架体的底端设置有植地土垄,所述棚顶、设置于暖棚架体的顶端,若干个所述安装基座分布于植地土垄上,所述保温层架均设置于安装基座上,所述保温层架的顶端通过连接支撑管固定于棚顶上,所述内导水管设置于连接支撑管的内部,所述喷水头设置于内导水管的底端,若干个所述喷嘴连通设置于喷水头的底部,所述种植层土垄等距设置于保温层架的内部,所述养殖土均填充于各组的种植层土垄上,所述浇水管分段设置于植地土垄之间,所述第一汇水管道设置于植地土垄的一侧,所述第二汇水管道设置于植地土垄的另一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立体农业提高的种植体积,能够有效提高种植效率,并通过设置有自动供水浇水结构持续供水,维持种植作业。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暖棚种植
,具体的说是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

技术介绍

[0002]立体农业是对农业概念的一种新的概括。传统的中国农业生产力运动,走的是一条“低层次平面垦殖”的道路。现代农业则要求对农业中的自然资源经济关系实现立体开发和优化设计。立体农业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0003](1)农业生产结构的立体化。即:变上山开荒种粮为发展木本粮油;变下水围垦造田为发展水产养殖;变单纯以粮换肉为粮、草换肉兼顾。即由农业的粮食单一经营转变为综合经营和立体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开发方式转化。
[0004](2)农村经济关系的立体化。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要形成农副产品的多级加工、仓储、运输、交换、销售以及技术、信贷、保险等服务系统,形成各个生产部门间的多种经济联系。
[0005](3)农村管理体制的立体化。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以发挥经济优势为主要特征的立体开发,势必要求在完善纵向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建立以分工协作为主要特征的多层次的横向经济管理体制。
[0006]现有的种植暖棚不具有立体农业模式,导致其暖棚的种植量较低,而且不具有自动供水结构,使大棚内栽培植物的育苗期和定植期仍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影响了预期的收获期和效益。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用以克服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
[0008]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包括暖棚架体、植地土垄、棚顶、安装基座、保温层架、连接支撑管、内导水管、喷水头、喷嘴、种植层土垄、养殖土、浇水管、第一汇水管道以及第二汇水管道,所述暖棚架体的底端设置有植地土垄,所述棚顶、设置于暖棚架体的顶端,若干个所述安装基座分布于植地土垄上,所述保温层架均设置于安装基座上,所述保温层架的顶端通过连接支撑管固定于棚顶上,所述内导水管设置于连接支撑管的内部,所述喷水头设置于内导水管的底端,若干个所述喷嘴连通设置于喷水头的底部,所述种植层土垄等距设置于保温层架的内部,所述养殖土均填充于各组的种植层土垄上,所述浇水管分段设置于植地土垄之间,所述第一汇水管道设置于植地土垄的一侧,所述第二汇水管道设置于植地土垄的另一侧。
[0009]上述的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地土垄的高度为0.2

0.3m,所述植地土垄宽度为0.3

0.5m,且所述植地土垄宽度为0.8

1.0m。
[0010]上述的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设置为拱形支架及盖设于所述暖棚架体上的透明塑料薄膜制成。
[0011]上述的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保温层架以及连接支撑管自下而上一一对应自成一组,若干组均匀等距分布于暖棚架体的内部,且每组之间均设置有沟渠。
[0012]上述的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水管、喷水头以及喷嘴自上而下一一对应自成一组,若干组均匀高适配度的固定于保温层架的内部。
[0013]上述的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层土垄与养殖土,若干组所述种植层土垄与保温层架之间相互垂直设置。
[0014]上述的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排水细孔,且所述排水细孔均匀分布于的外表面上。
[0015]上述的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水管设置有若干组,且每组所述浇水管均与第一汇水管道、第二汇水管道相连通。
[0016]上述的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水管道与第二汇水管道设置为相同的型号参数。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通过立体农业提高的种植体积,能够有效提高种植效率,并通过设置有自动供水浇水结构持续供水,维持种植作业。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保温层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部俯视图。
[0021]图中:1暖棚架体、2植地土垄、3棚顶、4安装基座、5保温层架、6连接支撑管、7内导水管、8喷水头、9喷嘴、10种植层土垄、11养殖土、12浇水管、13第一汇水管道、14第二汇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3,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包括暖棚架体1、植地土垄2、棚顶3、安装基座4、保温层架5、连接支撑管6、内导水管7、喷水头8、喷嘴9、种植层土垄10、养殖土11、浇水管12、第一汇水管道13以及第二汇水管道14,所述暖棚架体1的底端设置有植地土垄2,所述棚顶3设置于暖棚架体1的顶端,若干个所述安装基座4分布于植地土垄2上,所述保温层架5均设置于安装基座4上,所述保温层架5的顶端通过连接支撑管6固定于棚顶3上,所述内导水管7设置于连接支撑管6的内部,所述喷水头8设置于内导水管7的底端,若干个所述喷嘴9连通设置于喷水头8的底部,所述种植层土垄10等距设置于保温层架5的内部,所述养殖土11均填充于各组的种植层土垄10上,所述浇水管12分段设置于植地土垄2之间,所述第一汇水管道13设置于植地土垄2的一侧,所述第二汇水管道14设置于植地土垄2的另一侧。
[0024]本专利技术中:
[0025]进一步的是,所述植地土垄2的高度为0.2

0.3m,所述植地土垄2宽度为0.3

0.5m,且所述植地土垄2宽度为0.8

1.0m。
[0026]进一步的是,所述棚顶3设置为拱形支架及盖设于所述暖棚架体1上的透明塑料薄膜制成,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
[0027]进一步的是,所述安装基座4、保温层架5以及连接支撑管6自下而上一一对应自成一组,若干组均匀等距分布于暖棚架体1的内部,且每组之间均设置有沟渠,便于安装浇水管12。
[0028]进一步的是,所述内导水管7、喷水头8以及喷嘴9自上而下一一对应自成一组,若干组均匀高适配度的固定于保温层架5的内部,便于浇水。
[0029]进一步的是,所述种植层土垄10与养殖土11,若干组所述种植层土垄10与保温层架5之间相互垂直设置,便于安装。
[0030]进一步的是,所述浇水管12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排水细孔,且所述排水细孔均匀分布于的外表面上,便于渗水浇水,具有节约用水的功能。...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包括暖棚架体(1)、植地土垄(2)、棚顶(3)、安装基座(4)、保温层架(5)、连接支撑管(6)、内导水管(7)、喷水头(8)、喷嘴(9)、种植层土垄(10)、养殖土(11)、浇水管(12)、第一汇水管道(13)以及第二汇水管道(14),其特征在于:所述暖棚架体(1)的底端设置有植地土垄(2),所述棚顶(3)、设置于暖棚架体(1)的顶端,若干个所述安装基座(4)分布于植地土垄(2)上,所述保温层架(5)均设置于安装基座(4)上,所述保温层架(5)的顶端通过连接支撑管(6)固定于棚顶(3)上,所述内导水管(7)设置于连接支撑管(6)的内部,所述喷水头(8)设置于内导水管(7)的底端,若干个所述喷嘴(9)连通设置于喷水头(8)的底部,所述种植层土垄(10)等距设置于保温层架(5)的内部,所述养殖土(11)均填充于各组的种植层土垄(10)上,所述浇水管(12)分段设置于植地土垄(2)之间,所述第一汇水管道(13)设置于植地土垄(2)的一侧,所述第二汇水管道(14)设置于植地土垄(2)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农业自动供水种植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地土垄(2)的高度为0.2

0.3m,所述植地土垄(2)宽度为0.3

0.5m,且所述植地土垄(2)宽度为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刘燕飞易志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花开那里文化旅游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