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365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它包括镜头(1)和加热元件(100),所述镜头(1)包含有第一镜片(13)和镜筒(11),所述加热元件(100)设有电极线(2)和导电加热件(3),所述电极线(2)的连接端(23)分别与导电加热件(3)电气连接,所述电极线(2)的接电端(22)与电源连接以便对导电加热件(3)进行供电,所述导电加热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13)的周边以便不影响所述第一镜片(13)的用于成像的通光区(130)的通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所述导电加热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13)的内表面(131)的周边以便不影响所述第一镜片(13)的用于成像的通光区(130)的通光,不会有杂影或杂光等风险;而且,所述导电加热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13)的周边,其不受外部气候影响,耐用性好。耐用性好。耐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镜头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去除雾气的镜头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镜头由于在使用时会暴露在空气中,镜头的表面会产生雾气,这样,严重影响拍摄效果,因此,镜头的防雾或去雾就很有必要。传统的防雾镜片主要采取三个方式来实现:1)在镜片表面镀防雾膜来防止镜片表面结雾;2)在镜片表面镀制ITO导电膜,并通过电热模式进行防雾;以及3)在镜片表面镶嵌细小金属丝进行电热防雾。
[0003]然而,上述三种方式均存在一定缺陷,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在方式1)中,防雾膜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镀制一层超亲水的膜层,让镜片上的水汽不结为水珠,而是呈铺开的形状,以消除水汽对视觉的影响,其并不是防止镜片表面吸引水汽。短时间内佩戴视频眼镜时,该防雾膜确实可防止水汽因在镜片上的结雾对视觉造成影响,但是长时间佩戴视频眼镜时,尽管防雾膜上能够铺平水汽,但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镜片表面累积的水汽层会变厚,有水汽层的镜片就会对视觉产生影响,并且由于镜片上的水汽很难清除,累积的水汽(包括汗液)容易对视频眼镜的其他电子部件造成侵蚀。而且该方式的防雾膜主要采取蒸发镀膜、浸泡等工艺,工序多而复杂,良率较低。
[0004]在方式2)中,ITO导电膜由于膜层电阻较高,需在导电膜两端加较高电压才能产生合适的热量来防雾。而镜头应用时,不适合添加高压电源。同时,由于模组本身体积较小,也无功率电源供给防雾镜片。
[0005]在方式3)中,由于镜头对成像质量有较高要求,通过添加金属丝进行加热来防雾会影响镜片的成像效果。因此,方式

根本无法应用于成像镜头领域。
[0006]综上,研发一种适合用于成像镜头,且可实现良好防雾效果的镜片就成了本领域的重要课题。
[0007]公开号为CN112711161A和CN11271116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镜筒、成像组件和镜头。成像组件包括镜片组、加热元件和镜筒,镜筒包括壳体和电连接件,镜片组包括镜片;加热元件对应镜片设置;壳体用于收纳镜片组和加热元件;电连接件与壳体一体成型且穿设于壳体,电连接件的一端位于壳体内且用于与加热元件电连接,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电连接件用于向加热元件供电,以控制加热元件对镜片进行加热进行除雾。然而,其加热元件25需全面覆盖在镜头的第一表面221或第二表面222(见其图3),这样,其加热元件覆盖了镜头的通光区,即使是透明的膜,也影响镜头的透光性,影响拍摄质量,而且,加热元件的镀膜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通光区形成导电镀膜从而使得镜头透光性不受影响的加热防雾镜头组件。
[0009]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它包括镜头
(1)和加热元件(100),所述镜头(1)包含有第一镜片(13)和镜筒(11),所述加热元件(100)设有电极线(2)和导电加热件(3),所述电极线(2)的连接端(23)分别与导电加热件(3)电气连接,所述电极线(2)的接电端(22)与电源连接以便对导电加热件(3)进行供电,所述导电加热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13)的周边以便不影响所述第一镜片(13)的用于成像的通光区(130)的通光。
[0010]进一步,所述导电加热件(3)是形成在内表面(131)的周边的环形可导电膜片。
[0011]进一步,所述导电加热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13)的内表面(131)的非通光区。
[0012]进一步,所述电极线(2)的延长部(21)沿所述镜筒(11)的外周面(111)延展并在下端部形成接电端部(22)。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镜片(13)设置在所述镜筒(11)的外端部,所述第一镜片(13)的外表面(132)暴露在空气中,其内表面(131)包含有透光部分130和一部分与镜筒11的连接部分。
[0014]进一步,所述镜头(1)包含至少两个以上的镜片,所述第一镜片(13)设置在镜筒(11)内部,其内表面(131)包含有通光区(130)和一部分与镜筒(11)连接的部分。
[0015]进一步,所述电极线(2)为柔性电路板(FPC)。
[0016]再进一步,所述环形可导电膜片包括打底层和形成在所述打底层上的导电层。
[0017]更进一步,所述连接端(23)弯曲形成一平坦部(231),所述平坦部(231)与所述导电加热件(3)通过一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接触形成可分离的电气连接。
[0018]更进一步,所述弹性元件为若干导电弹簧(210),它设置在所述平坦部(231)的上表面与所述导电加热件(3)的下表面之间。
[0019]更进一步,所述弹性元件为橡胶圈(211),它设置在所述平坦部(231)的下表面使得在所述平坦部(231)的上表面与所述导电加热件(3)的下表面之间接触形成电气连接。
[0020]进一步,所述打底层为玻璃、二氧化硅膜层或硬化的涂漆任一或几个的组合。
[0021]进一步,所述导电层为镍铬合金膜层。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的所述加热元件设有电极线(2)和导电加热件(3),所述导电加热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13)的内表面(131)的周边以便不影响所述第一镜片(13)的用于成像的通光区(130)的通光(透光),不会有杂影或杂光等风险;而且,所述导电加热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13)的周边,其不受外部气候影响,耐用性好。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加热电极线和导电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的导电加热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29]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加热防雾镜头组件,它包括镜头1和加热元件100,所述镜头1设有第一镜片13和镜筒11,在本实施例中,镜头1包含两个以上的镜片,除了第一镜片13外镜头1,还包括其它的镜头部件19,它们一起构成一个镜头组件(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片13安装在镜头1的最外侧,其外表面132暴露在空气中,其内表面131包含有通光区130和一部分与镜筒11的连接部分(非通光区)。所述加热元件100设有两个电极线2和导电加热件3,所述两个电极线2的连接端23分别与导电加热件3可分离电气连接,所述电极线2的延长部21设置在所述镜筒11的外周面111并从其外端部向镜头1的里面(图中向下)延展并在端部形成接电端部22。所述导电加热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13的内表面131的周边以便不影响所述第一镜片13的用于成像的通光区130的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镜头(1)和加热元件(100),所述镜头(1)包含有第一镜片(13)和镜筒(11),所述加热元件(100)设有电极线(2)和导电加热件(3),所述电极线(2)的连接端(23)分别与导电加热件(3)电气连接,所述电极线(2)的接电端(22)与电源连接以便对导电加热件(3)进行供电,所述导电加热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13)的周边以不影响所述第一镜片(13)的用于成像的通光区(130)的通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加热件(3)是形成在内表面(131)的周边的环形可导电膜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加热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13)的内表面(13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线(2)的延长部(21)沿所述镜筒(11)的外周面(111)延展并在下端部形成接电端部(2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13)安装在镜头(1)的最外侧,位于镜筒(11)的外端部,第一镜片(13)的外表面132暴露在空气中,其内表面131包含有透光部分(130)和一部分与镜筒(11)的连接部分。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防雾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1)包含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桑诺普精密光学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