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转向模式的六轮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2332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转向模式的六轮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盘、传动轴、三个转向器、纵向联动齿条、电子转向控制系统和机械转向模式控制系统,三个转向器均固定连接在车架上,每个转向器能够带动两个车轮转向,纵向联动齿条能够实现三个转向器的联动和转向模式的切换,转向盘用于驾驶员驾驶时车辆的转向,电子转向控制系统用来实现电控转向,机械控制单元用来切换机械转向模式。本多转向模式的六轮转向系统能够实现多转向模式的六轮机械联动转向和六轮电控独立转向,车辆通过机械联动转向和电控独立转向的结合实现了高的稳定性和高的灵活性。立转向的结合实现了高的稳定性和高的灵活性。立转向的结合实现了高的稳定性和高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转向模式的六轮转向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转向模式的六轮转向系统,属于车辆转向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人驾驶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发展,车辆底盘逐渐高度电器化,转向系统作为底盘的一部分也逐步的提高其电器化程度。提高电气化程度能够更好地保证转向系统的功能性,但作为汽车操纵的关键部件,在提高其功能性的同时还要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传统的电控转向一般为电机带动前两轮转向,只能实现电控前两轮联动转向,少数转向系统具有六轮转向功能,但是其大多六轮转向系统为机械联动转向或者六个转向电机分别独立带动每个车轮转向。虽然机械联动转向或者六个转向电机分别独立带动每个车轮转向能够实现六轮转向,但是目前机械联动转向其转向模式单一功能性较差,电机独立带动每个车轮转向其功能性较好但是稳定性较差,目前的转向系统不能很好的实现电控独立转向与机械联动转向的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转向模式的六轮转向系统,能够克服上述问题,它可以实现多转向模式的六轮机械联动转向和六个转向电机独立带动每个车轮转向的结合,使转向系统在实现更好地功能的情况下还能有好的稳定性,其使用性能较好。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转向模式的六轮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盘、传动轴、第一轴转向器、第二轴转向器、第三轴转向器、纵向联动齿条、电子转向控制系统、机械转向模式控制系统,电子转向控制系统用来实现电控转向,机械转向模式控制系统用来切换机械转向模式,第一轴转向器包括固定底座总成一、滑动底座总成一和滑动套总成一第二轴转向器包括固定底座总成二、滑动底座总成二和滑动套总成二,第三轴转向器包括固定底座总成三、滑动底座总成三和滑动套三,所述固定底座总成一固定连接在车架上,滑动底座总成一滑动安装在固定底座总成一上,滑动套总成一滑动安装在固定底座总成一上,第一轴转向器能够实现第一轴车轮的转向,所述第二轴转向器和第三轴转向器的安装方式与第一轴转向器的安装方式相同,第二轴转向器能够实现第二轴车轮的转向,第三轴转向器能够实现第三轴车轮的转向,所述纵向联动齿条上设有一个齿槽和一个锁止销孔,齿槽与滑动套齿轮三啮合来实现转向盘与纵向联动齿条的传动,锁止销孔用来将纵向联动齿条锁止,所述滑动套总成一包括滑动套一、滑动套齿轮一、滑动套齿轮二、滑动套齿轮三、滑动套齿轮四、滑动套齿轮五、滑动套齿轮六、助力电机、助力电机输出轴、滑动套齿轮轴一、滑动套齿轮轴二、滑动套齿轮轴三,助力电机通过助力电机输出轴输出转矩来带动其他齿轮转动,滑动套齿轮一与滑动套齿轮轴一固定连接,滑动套齿轮轴一与滑动套一转动连接,滑动套齿轮二、滑动套齿轮三与滑动套齿轮轴二固定连接,滑动套齿轮轴二与滑动套一转动连接,滑动套齿轮四、滑动套齿轮五与滑动套齿轮轴三固定连接,滑动套齿轮轴三与滑动套一转动连接,滑动套齿轮六与助力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滑动套齿轮一与
滑动套齿轮二啮合连接,滑动套齿轮二与滑动套齿轮四啮合连接,滑动套齿轮五与滑动套齿轮六啮合连接,滑动套齿轮三与纵向联动齿条的齿槽啮合连接,则滑动套齿轮轴一和助力电机都可以带动滑动套齿轮三转动也就能带动纵向联动齿条纵向移动,所述滑动套总成二包括滑动套二、锁止电机、锁止电机输出轴、锁止销,锁止电机固定在滑动套二上,锁止电机输出轴设有外螺纹,锁止销设有内螺纹,锁止销与锁止电机输出轴螺纹连接,锁止销与滑动套二滑动连接,则锁止电机转动可以带动锁止销上下滑动,锁止销就能插入或者脱离锁止销孔,实现纵向联动齿条的锁止与解锁。
[0005]进一步地,所述机械转向模式控制系统包括操纵手柄、手柄底座,第一轴左拉线、第一轴右拉线、第二轴左拉线、第二轴右拉线、第三轴左拉线、第三轴右拉线,手柄底座与车架固定连接,操纵手柄转动连接在手柄底座上,第一轴左拉线一端与手柄后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套一左端固定连接,第一轴右拉线一端与手柄前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套一右端固定连接,第二轴拉线、第三轴拉线与第一轴拉线的安装方式相同,则操纵手柄向前推动时第一轴左拉线、第二轴左拉线、第三轴左拉线被拉紧,则其将滑动套总成一、滑动套总成二、滑动套三向左拉动,同理手柄向后推动可以将滑动套总成一、滑动套总成二、滑动套三向右拉动。
[000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总成一包括固定底座一、传动齿轮组一、转向横拉齿条一、限位座一,传动齿轮组一包括圆柱齿轮一、圆柱齿轮二、圆柱齿轮三、锥齿轮一、锥齿轮二、齿轮轴一、齿轮轴二、齿轮轴三,圆柱齿轮一与齿轮轴一固定连接,齿轮轴一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一上,圆柱齿轮二、锥齿轮一与齿轮轴二固定连接,齿轮轴二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一上,圆柱齿轮三、锥齿轮二与齿轮轴三固定连接,齿轮轴三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一上,所述纵向联动齿条与圆柱齿轮一啮合连接,圆柱齿轮一与圆柱齿轮二啮合连接,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啮合连接,圆柱齿轮三与转向横拉齿条一啮合连接,转向横拉齿条一与固定底座一滑动连接,则圆柱齿轮一转动能够带动转向横拉齿条一横向移动,限位座一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一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总成二包括固定底座二、传动齿轮组二、转向横拉齿条二、限位座二,传动齿轮组二包括圆柱齿轮四、圆柱齿轮五、圆柱齿轮六、锥齿轮三、锥齿轮四、齿轮轴四、齿轮轴五、齿轮轴六,圆柱齿轮四与齿轮轴四固定连接,齿轮轴四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二上,圆柱齿轮五、锥齿轮三与齿轮轴五固定连接,齿轮轴五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二上,圆柱齿轮六、锥齿轮四与齿轮轴六固定连接,齿轮轴六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二上,所述纵向联动齿条与圆柱齿轮四有啮合连接和不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圆柱齿轮四与圆柱齿轮五啮合连接,锥齿轮三与锥齿轮四啮合连接,圆柱齿轮六与转向横拉齿条二啮合连接,转向横拉齿条二与固定底座二滑动连接,则圆柱齿轮四转动能够带动转向横拉齿条二横向移动,限位座二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二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总成三包括固定底座三、传动齿轮组三、转向横拉齿条三、限位座三,传动齿轮组三包括圆柱齿轮七、圆柱齿轮八、圆柱齿轮九、圆柱齿轮十、圆柱齿轮十一、锥齿轮五、锥齿轮六、齿轮轴七、齿轮轴八、齿轮轴九、齿轮轴十,圆柱齿轮七与齿轮轴七固定连接,齿轮轴七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三上,圆柱齿轮八与齿轮轴八固定连接,齿轮轴八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三上,圆柱齿轮九、圆柱齿轮十、锥齿轮五与齿轮轴九固定连接,齿轮轴九与固定底座三转动连接,圆柱齿轮十一、锥齿轮六与齿轮轴十固定连接,齿轮
轴十与固定底座三转动连接,所述纵向联动齿条与传动齿轮组三有三种连接方式,即纵向联动齿条与圆柱齿轮七啮合连接、纵向联动齿条与圆柱齿轮八啮合连接、纵向联动齿条与传动齿轮组三的齿轮都不啮合连接三种连接方式,圆柱齿轮七与圆柱齿轮十啮合连接,圆柱齿轮八与圆柱齿轮九啮合连接,锥齿轮五与锥齿轮六啮合连接,圆柱齿轮十一与转向横拉齿条三啮合连接,转向横拉齿条三与固定底座三滑动连接,则圆柱齿轮七或圆柱齿轮八转动能够带动转向横拉齿条三横向移动,限位座三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三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滑动底座总成一、滑动底座总成二、滑动底座总成三构造相同,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转向模式的六轮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盘(1

1)、传动轴(1

2)、第一轴转向器(1

3)、第二轴转向器(1

4)、第三轴转向器(1

5)、纵向联动齿条(1

6)、电子转向控制系统、机械转向模式控制系统(1

7),第一轴转向器(1

3)包括固定底座总成一(1
‑3‑
2)、滑动底座总成一(1
‑3‑
1)和滑动套总成一(1
‑3‑
3);第二轴转向器(1

4)包括固定底座总成二(1
‑4‑
2)、滑动底座总成二(1
‑4‑
1)和滑动套总成二(1
‑4‑
3);第三轴转向器(1

5)包括固定底座总成三(1
‑5‑
2)、滑动底座总成三(1
‑5‑
1)和滑动套三(1
‑5‑
3),所述固定底座总成一(1
‑3‑
2)固定连接在车架上,滑动底座总成一(1
‑3‑
1)滑动安装在固定底座总成一(1
‑3‑
2)上,滑动套总成一(1
‑3‑
3)滑动安装在固定底座总成一(1
‑3‑
2)上,所述第二轴转向器(1

4)和第三轴转向器(1

5)的安装方式与第一轴转向器(1

3)的安装方式相同,所述纵向联动齿条(1

6)上设有一个齿槽(2

7)和一个锁止销孔(3

5),所述滑动套总成一(1
‑3‑
3)包括滑动套一(2

1)、滑动套齿轮一(2

4)、滑动套齿轮二(2

3)、滑动套齿轮三(2

6)、滑动套齿轮四(2

8)、滑动套齿轮五(2

9)、滑动套齿轮六(2

10)、助力电机(2

13)、助力电机输出轴(2

11)、滑动套齿轮轴一(2

2)、滑动套齿轮轴二(2

5)、滑动套齿轮轴三(2

12),滑动套齿轮一(2

4)与滑动套齿轮轴一(2

2)固定连接,滑动套齿轮轴一(2

2)与滑动套一(2

1)转动连接,滑动套齿轮二(2

3)、滑动套齿轮三(2

6)与滑动套齿轮轴二(2

5)固定连接,滑动套齿轮轴二(2

5)与滑动套一(2

1)转动连接,滑动套齿轮四(2

8)、滑动套齿轮五(2

9)与滑动套齿轮轴三(2

12)固定连接,滑动套齿轮轴三(2

12)与滑动套一(2

1)转动连接,滑动套齿轮六(2

10)与助力电机输出轴(2

11)固定连接,滑动套齿轮一(2

4)与滑动套齿轮二(2

3)啮合连接,滑动套齿轮二(2

3)与滑动套齿轮四(2

8)啮合连接,滑动套齿轮五(2

9)与滑动套齿轮六(2

10)啮合连接,滑动套齿轮三(2

6)与纵向联动齿条(1

6)的齿槽(2

7)啮合连接,所述滑动套总成二(1
‑4‑
3)包括滑动套二(3

4)、锁止电机(3

1)、锁止电机输出轴(3

2)、锁止销(3

3),锁止电机(3

1)固定在滑动套二(3

4)上,锁止电机输出轴(3

2)设有外螺纹,锁止销(3

3)设有内螺纹,锁止销(3

3)与锁止电机输出轴(3

2)螺纹连接,锁止销(3

3)与滑动套二(3

4)滑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转向模式的六轮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转向模式控制系统(1

7)包括操纵手柄(1
‑7‑
1)、手柄底座(1
‑7‑
5),第一轴左拉线(1
‑7‑
6)、第一轴右拉线(1
‑7‑
4)、第二轴左拉线(1
‑7‑
7)、第二轴右拉线(1
‑7‑
3)、第三轴左拉线(1
‑7‑
8)、第三轴右拉线(1
‑7‑
2),手柄底座(1
‑7‑
5)与车架固定连接,操纵手柄(1
‑7‑
1)转动连接在手柄底座(1
‑7‑
5)上,第一轴左拉线(1
‑7‑
6)一端与操纵手柄(1
‑7‑
1)后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套一(2

1)左端固定连接,第一轴右拉线(1
‑7‑
4)一端与操纵手柄(1
‑7‑
1)前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动套一(2

1)右端固定连接,第二轴拉线、第三轴拉线与第一轴拉线的安装方式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转向模式的六轮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总成一(1
‑3‑
2)包括固定底座一(4

3)、传动齿轮组一、转向横拉齿条一(4

7)、限位座一(5

1),传动齿轮组一包括圆柱齿轮一(4

1)、圆柱齿轮二(4

10)、圆柱齿轮三(4

8)、锥齿轮一(4

4)、锥齿轮二(4

5)、齿轮轴一(4

2)、齿轮轴二(4

9)、齿轮轴三(4

6),圆柱齿轮一(4

1)与齿轮轴一(4

2)固定连接,齿轮轴一(4

2)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一(4

3)上,圆柱齿轮二(4

10)、锥齿轮一(4

4)与齿轮轴二(4

9)固定连接,齿轮轴二(4

9)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一(4

3)上,圆柱齿轮三(4

8)、锥齿轮二(4

5)与齿轮轴三(4

6)固定连接,齿轮轴三(4

6)转动连接
在固定底座一(4

3)上,所述纵向联动齿条(1

6)与圆柱齿轮一(4

1)啮合连接,圆柱齿轮一(4

1)与圆柱齿轮二(4

10)啮合连接,锥齿轮一(4

4)与锥齿轮二(4

5)啮合连接,圆柱齿轮三(4

8)与转向横拉齿条一(4

7)啮合连接,转向横拉齿条一(4

7)与固定底座一(4

3)滑动连接,限位座一(5

1)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一(4

3)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转向模式的六轮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总成二(1
‑4‑
2)包括固定底座二(6

3)、传动齿轮组二、转向横拉齿条二(6

7)、限位座二(7

1),传动齿轮组二包括圆柱齿轮四(6

1)、圆柱齿轮五(6

10)、圆柱齿轮六(6

8)、锥齿轮三(6

4)、锥齿轮四(6

5)、齿轮轴四(6

2)、齿轮轴五(6

9)、齿轮轴六(6

6),圆柱齿轮四(6

1)与齿轮轴四(6

2)固定连接,齿轮轴四(6

2)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二(6

3)上,圆柱齿轮五(6

10)、锥齿轮三(6

3)与齿轮轴五(6

9)固定连接,齿轮轴五(6

9)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二(6

3)上,圆柱齿轮六(6

8)、锥齿轮四(6

5)与齿轮轴六(6

6)固定连接,齿轮轴六(6

6)转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二(6

3)上,所述纵向联动齿条(1

6)与圆柱齿轮四(6

1)有啮合连接和不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圆柱齿轮四(6

1)与圆柱齿轮五(6

10)啮合连接,锥齿轮三(6

4)与锥齿轮四(6

5)啮合连接,圆柱齿轮六(6

8)与转向横拉齿条二(6

7)啮合连接,转向横拉齿条二(6

7)与固定底座二(6

3)滑动连接,限位座二(7

1)固定连接在固定底座二(6

3)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转向模式的六轮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总成三(1
‑5‑
2)包括固定底座三(8

13)、传动齿轮组三、转向横拉齿条三(8

7)、限位座三(9

1),传动齿轮组三包括圆柱齿轮七(8

1)、圆柱齿轮八(8

12)、圆柱齿轮九(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娟卜海祥黄欣王希波高岩飞曹家平牛传虎韩文尧张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