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水电缆用隔膜式多层阻水带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228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阻水电缆用隔膜式多层阻水带及其制造方法,包括挡水层,所述挡水层为两面均匀布置有凹槽的瓦楞型挡水层,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吸水材料形成中部吸水区,所述挡水层两侧面设有覆盖挡水层和中部吸水区的粘合层,所述粘合层外表面粘合有透水层,所述粘合层和透水层之间设有外部吸水层,挡水层为聚酯薄膜,所述透水层为涤纶热轧长丝无纺布,粘合层为无水丙烯酸粘结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凹槽内填充了吸水树脂粉形成中部吸水区,大大提高吸水速度、吸水量和吸水效果;总共形成中部的挡水层和对称设置在挡水层两侧的共四层吸水层结构,达到两面遇水快速吸水的性能,吸水、凝水量大的效果。凝水量大的效果。凝水量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水电缆用隔膜式多层阻水带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阻水电缆用隔膜式多层阻水带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我国温度大、雨季多,特别是南方地区,温度高、湿度大,电缆几乎以地理形式运行工作。另外东南亚等地区的中低压电缆几乎均为阻水型电缆,随着出口量和国内需求增加,市场对阻水型电缆的需求量逐年递增,2020年达到近1000多亿元,由于竞争的激烈和需求量的增大,对电缆具有阻水、防水性能的要求越来越多,特别是当破损进水情况下,要求电缆自行具有内部堵水,防止在电缆内部纵横向长距离流动,保证电缆电气性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用于内部导体表面、绝缘表面及外包在多芯成缆绞合电缆外的具有吸水成份的阻水带用量越来越大,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阻水型电缆用料产品。
[0003]目前市场上阻水带的种类较多,但均是采用水性胶做粘结复合剂将吸水性丙稀酸树脂粉体粘结在无纺布一侧面或两层无纺布之间做成单面或双面阻水带,同时为了提高挡水能力,还有部分阻水带在无纺布外层覆膜作为覆膜阻水带。现有的这种结构的无纺布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由于水性胶内含有较高水份,与吸水性树脂粉相遇后会膨胀,严重破坏其吸水性能,;
[0005]2、含水率达到6

9%,易造成导体铝、铜氧化;
[0006]3、强度差,伸长率≤12%,抗张强度≤40N/cm;
[0007]4、吸水性树脂粉体在粘结烘干后,粉体外部整体被粘胶复盖,遇水时水渗透慢,导致吸水速度也慢,其膨胀速度也就较差;
[0008]5、无纺布表面被水性胶体粘连烘干后,易在布表面形成薄层膜状物,使其透水性差,导致阻水带表面遇水后,水渗入内部时速度慢,水与吸水性树脂相遇时间长,影响吸水性粉体吸收膨胀性能。
[0009]6、只有一层吸水性树脂粉层,无多层吸水层;
[0010]7、电缆内部纵向和横向流水时,复膜式阻水带薄膜层表面因不含吸水树脂,只有挡水功能,无吸水功能,而其他单双面阻水带又无中间PET膜隔挡阻水功能。
[0011]由于上述工艺和结构的原因,导致了目前市场上阻水带的性能吸水性能指标低,膨胀速度≤16mm/1min,膨胀高度≤20mm/3min,透水性阻值大,易腐蚀,很难满足国内高质量阻水电缆制造要求和参与国际业务的竞争。
[0012]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阻水带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水电缆用隔膜式多层阻水带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阻水电缆用隔膜式多层阻水带,包括挡水层,所述挡水层为两面均匀布置有凹槽的瓦楞型挡水层,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吸水材料形成中部吸水区,所述挡水层两侧面设有覆盖挡水层和中部吸水区的粘合层,所述粘合层外表面粘合有透水层,所述粘合层和透水层之间设有外部吸水层。
[00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中部吸水区的吸水材料无粘结剂包覆,水液到达中部吸水区时渗透速度快,遇水能快速膨胀吸水;凹槽内填入吸水材料,从而形成复合的挡水层和中部吸水区,达到两面遇水能快速吸水,同时水无法渗透到另一面,且吸水、凝水量大;填充在凹槽内的中部吸水区、设置在粘合层上的外部吸水层以及中间挡水层形成了四层吸水功能阻水层和一层挡水层,克服了同类产品吸水层少的缺点;在最外侧设置透水层保护外部吸水层,避免出现脱粉、掉粉现象。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7]进一步的,所述挡水层为聚酯薄膜,所述透水层为克重10~20g/m2的涤纶热轧长丝无纺布。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聚酯薄膜作为基材,便于制作瓦楞型结构,同时具有优异的挡水性能,成本低,性能优;涤纶热轧长丝无纺布具有透水性好,伸长率高,强度高的优点,伸长率达20%以上,能够有效提高阻水带的强度。
[0019]进一步的,所述粘合层为无水丙烯酸粘结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丙烯酸丁醋0.5~1.5份,丙烯酸甲醋0.5~1.5份,涤纶级乙二醇2.5~3.5份。
[00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无水丙烯酸粘结剂,不含水,不会破坏中部吸水区和外部吸水层的性能,在遇水时更能快速吸水膨胀,克服了目前市场上用水性乳液作粘结剂,使吸水性粉体发生轻微膨胀,降低了吸水性能的问题;并且由于粘合剂不含水不易使Al、Cu导体腐蚀氧化,克服了目前同类产品含水率高易导致导体表面氧化的问题。
[0021]进一步的,所述中部吸水区由填充在所述凹槽内的丙烯酸树脂粉组成,所述外部吸水层由均匀喷洒在所述粘合层表面的丙烯酸树脂粉组成。
[0022]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1.2mm,凹槽的开口宽度为2~3mm。
[0023]本专利技术第二专利技术公开了上述阻水电缆用隔膜式多层阻水带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S1取聚酯薄膜原料,用高温轧纹机将聚酯薄膜压制成两面均匀布置凹槽的瓦楞型结构,得到A;
[0025]S2将S1得到的A平行浸入吸水树脂粉槽内,使A上表面的所述凹槽内填满吸水树脂粉,之后用刮刀刮平除去多余吸水树脂粉,得到B;
[0026]S3在S2得到的B上表面均匀喷涂粘合剂,得到C;
[0027]S4在S3得到的C上表面均匀喷洒吸水树脂粉,得到D;
[0028]S5利用压辊将透水层复合在所述S4得到的D的上表面,之后烘干,得到E;
[0029]S6将S5得到的E翻面,之后重复S2~S5,即得。
[003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首先通过高温轧纹机在聚酯薄膜表面压制成型凹槽,之后在聚酯薄膜一侧表面填入吸水树脂粉并刮平,之后喷涂粘合剂和喷洒吸水树脂粉,最后采用压辊复合透水层,压辊同时将凹槽和凹槽内部的吸水树脂粉压紧压实,降低整体厚度,烘干之后再在聚酯薄膜另一侧表面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003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32]进一步的,所述S2中粘合剂的喷涂量为5~8g/m2,所述S2中粘合剂的喷涂量为5~8g/m2,所述S4中吸水树脂粉的喷洒量为20

50g/m2。
[0033]进一步的,所述S1中的高温轧纹机的作业温度为240~250℃。
[0034]进一步的,所述S1中聚酯薄膜原料在进入高温轧纹机前还经过表面磨毛工序,所述表面磨毛工序具体为:将聚酯薄膜原料放卷,放卷时利用一对磨毛辊对聚酯薄膜两面进行磨毛处理,所述磨毛辊的朝走料方向旋转,且磨毛辊的转速是聚酯薄膜放卷速度的2~3倍,所述磨毛辊为200~300目镀铬辊。
[003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对聚酯薄膜表面进行磨毛处理,能够使得薄膜表面粗糙,增加了表面粘结吸附力,从而能够显著提高聚酯薄膜表面对吸水树脂粉和粘合剂的吸附量和吸附强度;将磨毛辊设定为200~300目,避免目数太小易使“划痕”太深,使膜抗张强度变小;限定磨毛辊转速为放卷速度的2~3倍,避免磨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水电缆用隔膜式多层阻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层,所述挡水层为两面均匀布置有凹槽的瓦楞型挡水层,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吸水材料形成中部吸水区,所述挡水层两侧面设有覆盖挡水层和中部吸水区的粘合层,所述粘合层外表面粘合有透水层,所述粘合层和透水层之间设有外部吸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水电缆用隔膜式多层阻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层为聚酯薄膜,所述透水层为涤纶热轧长丝无纺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水电缆用隔膜式多层阻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为无水丙烯酸粘结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丙烯酸丁醋0.5~1.5份,丙烯酸甲醋0.5~1.5份,涤纶级乙二醇2.5~3.5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水电缆用隔膜式多层阻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吸水区由填充在所述凹槽内的丙烯酸树脂粉组成,所述外部吸水层由均匀喷洒在所述粘合层表面的丙烯酸树脂粉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阻水电缆用隔膜式多层阻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1.2mm,凹槽的开口宽度为2~3mm。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阻水电缆用隔膜式多层阻水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取聚酯薄膜原料,用高温轧纹机将聚酯薄膜压制成两面均匀布置凹槽的瓦楞型结构,得到A;S2将S1得到的A平行浸入吸水树脂粉槽内,使A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付前刚周敏玉张雨雷史小红王彪强新发郝桐帆江涛张灿灿张云芳吴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腾飞电缆电器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