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CC汽油吸附分离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221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FCC汽油吸附分离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工艺,将FCC汽油分成两股物料,股物流为富饱和烃组分,另一股物流为富芳烃和烯烃组分;富饱和烃组分送入抽出液精馏单元,将解吸剂和饱和烃切割,得到高纯度饱和烃和解吸剂,解吸剂循环回吸附分离系统,饱和烃生产乙烯;将富芳烃和烯烃组分送入抽余液精馏单元得到不饱和烃和解吸剂,解吸剂循环回吸附分离系统,烯烃和芳烃组分返回催化裂化装置,既可生产汽油,也可经过加氢、抽提后得到BTX,进而实现了FCC汽油组分分类管理的目标。FCC汽油组分分类管理的目标。FCC汽油组分分类管理的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FCC汽油吸附分离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催化裂化汽油中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分离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吸附分离技术分离催化汽油饱和烃与烯烃和芳烃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2018年,国内原油产量下降,炼油能力较快增长,原油和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和逼近70%,成品油供需均保持低速增长。其中汽油消费连续4年低速增长。另外,我国近日宣布将在全国范围推广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在此之前,德国、法国、荷兰、印度等相继宣布将在未来数十年间陆续终止汽油车和燃油车的销售,引发了全球热议。因此,未来汽柴油,尤其是汽油的需求量必然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如何将过剩的汽油进行适宜的转化成为摆在各个传统炼厂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另外,我国催化裂化汽油约占总汽油产量的80%,部分炼油企业生产的汽油中90%以上是催化裂化汽油。通常,我国FCC汽油呈现高烯烃含量、低芳烃含量的特征。一般烯烃体积分数在50%左右,芳烃体积分数在20%以下。传统加工工艺是将FCC汽油经过加氢精制,生产满足国标和行标的汽油产品。为了满足清洁汽油规格的要求,烯烃需要大幅度的降低。烯烃是FCC汽油中辛烷值来源的重要组分,烯烃含量的大幅降低将导致FCC汽油辛烷值的明显下降。根据我国FCC汽油组成的特点,在FCC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过程中,使部分烯烃通过烷基化、芳构化、异构化等反应转化成为各种类型带侧链的芳烃和异构烷烃。可见,FCC汽油传统加工路线最终的产品还是燃料油,没有从根本上将汽油转化为化工品等高竞争力产品,而且加氢过程能耗高,没有充分利用FCC中的烯烃组分。
[0003]通过吸附分离方法将汽油中各组分进行分离,得到两股物料,其一为较高纯度的饱和烃组分,其二为烯烃和芳烃组成的混合不饱和烃组分;其中饱和烃是乙烯裂解的优质原料;烯烃是催化裂解增产低碳烯烃的优质原料,降低装置负荷;芳烃组分与烯烃同时返回催化裂化装置,可以生产汽油,或者经过加氢、抽提后得到BTX,不仅是高附加值芳烃产品,而且精馏后的C9+芳烃是高辛烷值产品,可以调入高芳溶剂油进行直接销售,进而实现了汽油组分分类管理的目标;这不仅达到了汽油深度处理的目的,而且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04]CN106929098A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的方法,催化汽油与氢气混合进入预加氢反应器,产物进入分馏塔切割成轻、中、重汽油组分;从分馏塔塔顶出来的轻汽油组分作为改质汽油调和组分,从侧线出来的中汽油组分和氢气混合进入第一加氢脱硫反应器反应后返回分馏塔;分馏产物进入第二加氢脱硫反应器反应,产物冷却后,进入产品分离器气液分离,顶部氢气循环使用,底部液相进入稳定塔脱除含硫气体,与轻汽油混合得到改质汽油产品。该方法存在能耗高、液收低、生产的汽油中芳烃损失率较高,辛烷值无法直接满足国标的要求等问题。
[0005]CN102382678A公开了一种焦化汽油生产芳烃的方法,焦化汽油原料进行芳烃抽提,抽提塔顶的抽余油相经分离后的抽余油进行芳构化反应,芳构化反应的液体产物返回
作为芳烃抽提的进料,抽提塔底的溶剂相经分离后的混合芳烃进行加氢精制,精制后的混合芳烃经芳烃精馏得到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芳烃产品。该方法生产的混合芳烃组分芳烃纯度较低(芳烃含量<85wt%),且存在芳构化反应能耗高等问题。
[0006]CN102295955A公开了一种劣质汽油的选择加氢脱硫、大幅降烯烃、辛烷值恢复的加氢改质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采用两剂、两器串联的工艺流程。一段反应器装填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二段反应器装填辛烷值恢复催化剂。改质后产品汽油中硫含量<30μg/g,和原料相比,烯烃降低20个百分点,最好的效果可达到辛烷值基本不损失,总液收大于99wt%。该方法存在工艺流程复杂,投资成本高,氢耗高等问题,且改质后产品的烯烃和硫含量较高,不能满足成品油质量要求。
[0007]CN102051223A公开了一种催化裂化汽油加氢精制的方法,将汽油全馏分原料分馏切割为轻馏分、中间馏分和重馏分三个馏分,重馏分在第一反应区进行深度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和烯烃饱和反应,第一反应区流出物与中间馏分混合进入第二反应区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反应;第二反应区反应流出物分离出的加氢后的汽油馏分与轻馏分混合进行无碱脱臭后得到低硫和较高辛烷值的汽油产品。该方法存在能耗高、液收低等问题。
[0008]CN106118728A公开了一种焦化汽油加氢精制的方法,所述工艺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中装填有加氢脱硫脱氮催化剂。反应温度为240~350℃,氢分压为2~3.5MPa,氢油体积比450~700,体积空速1~2h

1。该工艺可以将焦化汽油总硫含量控制在低于5ppm,并将催化剂使用寿命提高到8年以上。但该方法存在芳烃损失率高,辛烷值无法直接满足国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FCC汽油高效分离的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吸附分离技术分离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方法。该法通过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工艺,可以将FCC汽油分成两股物料,其一为较高高纯度的饱和烃组分,其二为烯烃和芳烃混合组分。其中饱和烃是乙烯裂解的优质原料;烯烃是催化裂解增产低碳烯烃的优质原料,芳烃组分与烯烃同时返回催化裂化装置,既可生产汽油,也可经过加氢、抽提后得到BTX,进而实现了FCC汽油组分分类管理的目标。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FCC汽油吸附分离芳烃和烯烃的方法,包括:
[0011]1)FCC汽油首先进入选择性加氢装置,脱除汽油中的二烯烃、硫、氮及胶质杂质,加氢后汽油进入预处理吸附塔进行预处理,随后进入四区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装置进行吸附分离,四区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装置所用吸附剂为硅胶、硅铝胶、分子筛、树脂和硅酸盐类吸附剂,所用的解吸剂为烷烃、烯烃、烷烃烯烃的混合物、加氢精制煤油、加氢精制柴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2)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系统选择性的将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分离,从吸附分离系统采出两股物流,一股物流为富饱和烃组分,另一股物流为富芳烃和烯烃组分;
[0013]3)将富饱和烃组分送入抽出液精馏单元,将解吸剂和饱和烃切割,得到纯度≥95%的饱和烃和解吸剂,解吸剂循环回吸附分离系统,饱和烃送去乙烯裂解单元,生产乙烯;
[0014]4)将富芳烃和烯烃组分送入抽余液精馏单元,将解吸剂与不饱和烃切割,得到解
吸剂与不饱和烃,解吸剂循环回吸附分离系统,烯烃和芳烃组分经返回催化裂化、增产低碳烯烃。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FCC汽油原料为终馏点50℃的催化加氢轻汽油、馏程50~100℃的催化加氢中汽油,或馏程100~200℃的催化加氢重汽油以及馏程40~180℃的焦化汽油。
[0016]预处理吸附塔吸附剂床层温度30~150℃,质量空速为0.1~3.0h

1,吸附压力为0.1~5.0MPa,通过预处理吸附剂脱除加氢汽油中强极性物质,脱除后碱性氮和氧化物含量均不超过1ppm。
[0017]四区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FCC汽油吸附分离饱和烃与不饱和烃的方法,包括:(1)FCC汽油首先进入选择性加氢装置,脱除汽油中的二烯烃、硫、氮及胶质杂质,加氢后汽油进入预处理吸附塔进行预处理,随后进入四区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系统进行吸附分离,四区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系统所用吸附剂为硅胶、硅铝胶、分子筛、树脂和硅酸盐类吸附剂,所用的解吸剂为烷烃、烯烃、烷烃烯烃的混合物、加氢精制煤油、加氢精制柴油中的一种或几种;(2)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系统选择性的将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分离,从吸附分离系统采出两股物流,一股物流为富饱和烃组分,另一股物流为富芳烃和烯烃组分;(3)将富饱和烃组分送入抽出液精馏单元,将解吸剂和饱和烃切割,得到纯度为≥95%的饱和烃和解吸剂,解吸剂循环回吸附分离系统,饱和烃送去乙烯裂解单元,生产乙烯;(4)将富芳烃和烯烃组分送入抽余液精馏单元,将解吸剂与不饱和烃切割,得到不饱和烃和解吸剂,解吸剂循环回吸附分离系统,烯烃和芳烃组分返回催化裂化、增产低碳烯烃。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CC汽油为终馏点50℃的催化加氢轻汽油。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FCC汽油为馏程50~100℃的催化加氢中汽油或或馏程100~200℃的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犇范景新郭春垒赵闯孙振海李滨臧甲忠汪洋宫毓鹏赵云靳凤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