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永钦专利>正文

一种液冷式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162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冷式交换器,其解决了现有交换器功率固定无法满足不同需求等技术问题。本交换器包括基座以及若干个热交换模块,热交换模块可拆卸设置于基座上,基座上还设置有进液管一、进液管二、出液管一和出液管二,进液管一、进液管二、出液管一、出液管二均与各热交换模块相连通。使用时,进液管一和进液管二可分别输入热水和冷水,进液管一、进液管二、出液管一、出液管二均与各热交换模块相连通,可在热交换模块中实现热交换,使得进去的热水变冷,冷水变热,最后由出液管一、出液管二流出。由于上述热交换模块与基座间是可拆卸设置的,热交换模块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拼接,实现功率调节,以满足不同的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冷式交换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
,涉及一种液冷式交换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乘用车空间和成本的压缩,电子模块趋于高度集成化,导致热源高度集中,电子芯片出现过热风险越来越大,设计结构紧凑且对电子模块快速冷却的热交换器很有必要。
[0003]专利CN112524986A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热交换器模组和车辆,该热交换器包括:进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换热芯体,换热芯体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管,每个换热管分为第一段、中间段和第二段,每个换热管的第一段与进口集流管相连且第二段与出口集流管相连,相邻换热管的第一段之间限定出第一电子模块容纳空间,相邻换热管的第二段之间限定出第二电子模块容纳空间;其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换热管为单面换热管,位于两个单面换热管之间的换热管为双面换热管,双面换热管的第一段内和第二段内均构造有双层流道,双面换热管的中间段内构造有均温混合流道。
[0004]但上述及其它传统的热交换器,采用整体式蜂窝状或板式等结构,其热交换功率固定,无法满足不同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液冷式交换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本交换器可调节热交换功率,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液冷式交换器,所述交换器包括基座以及若干个热交换模块,所述热交换模块可拆卸设置于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进液管一、进液管二、出液管一和出液管二,所述进液管一、进液管二、出液管一、出液管二均与各热交换模块相连通。
[0008]其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进液管一和进液管二可分别输入热水和冷水,而由于进液管一、进液管二、出液管一、出液管二均与各热交换模块相连通,因此,可在各热交换模块中实现热交换,即,使得进去的热水变冷,冷水变热,最后由出液管一、出液管二流出。由于上述热交换模块与基座间是可拆卸设置的,因此,上述热交换模块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拼接,从而实现热交换功率的调节,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并且可实现100%的热交换面积,达到最大的热交换效率。而热水和冷水均在热交换模块中循环,其外部无液体,可实现内置保温的效果。
[0009]在上述的一种液冷式交换器中,所述基座包括平行设置的座体一和座体二,所述进液管一和出液管一设置于所述座体一上,所述进液管二和出液管二设置于所述座体二上,所述热交换模块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座体一和/或座体二上。
[0010]在上述的一种液冷式交换器中,所述进液管一和进液管二的开口均位于左端,所述进液管一和进液管二的右端均设置有堵盖;所述出液管一和出液管二的开口均位于右
端,所述出液管一和出液管二的左端均设置有堵盖。上述设计,使得本交换器整体同侧进、同侧出,并且冷热水可在热交换模块中得到充分的交换。
[0011]在上述的一种液冷式交换器中,所述热交换模块包括上下两组,所述进液管一、进液管二、出液管一和出液管二均位于两组所述热交换模块间,且与所述热交换模块相连通。设计有上下两组热交换模块,可在有限的整体空间内,进一步提高热交换功率。
[0012]在上述的一种液冷式交换器中,所述进液管一、进液管二、出液管一和出液管二分别通过连接管路一、连接管路二、连接管路三、连接管路四与所述热交换模块相连通,所述连接管路一与连接管路三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管路二与连接管道四间隔设置。如上设计,可保证进液管一、进液管二、出液管一和出液管二中的液体能够快速且均匀地在热交换模块中进行热交换。
[0013]在上述的一种液冷式交换器中,连接管路一、连接管路二、连接管路三、连接管路四均倾斜设置。
[0014]在上述的一种液冷式交换器中,所述盒体的上、下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根凸筋,相邻两根凸筋之间形成凹槽。设计有凸筋和凹槽后,可对冷热水的流速进行调节,使冷热水更好地混合,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0015]在上述的一种液冷式交换器中,所述座体一和/或座体二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盒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
[0016]在上述的一种液冷式交换器中,各热交换模块间相互并联。热交换模块采取并联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水阻。
[0017]在上述的一种液冷式交换器中,所述液冷式交换器整体不含铜质材料,且铝材采用钝化处理。整体机构中不含有铜质材料,最大限度降低导电率;铝材均钝化处理,可以形成多种外观要求的产品。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1、由于上述热交换模块与基座间是可拆卸设置的,因此,上述热交换模块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拼接,从而实现热交换功率的调节,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0020]2、本液冷式交换器可实100%的热交换面积,达到最大的热交换效率;
[0021]3、热水和冷水均在热交换模块中循环,其外部无液体,可实现内置保温的效果;
[0022]4、因每个热交换模块体积较小,重量轻,所以组合后整体热交换器体积就小,重量就轻;达到小体积,轻量化的要求;
[0023]5、热交换模块采取并联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水阻
[0024]6、整体机构中不含有铜质材料,最大限度降低导电率;
[0025]7、铝才均钝化处理,可以形成多种外观要求的产品。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交换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实施例二中本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实施例中本交换器的俯视图。
[0030]图5是图4的A

A剖视图。
[0031]图6是图4的B

B剖视图。
[0032]图7是图4的C

C剖视图。
[0033]图中,1、热交换模块;2、进液管一;3、进液管二;4、出液管一;5、出液管二;6、座体一;7、座体二;8、盒体;9、堵盖;10、凸筋;11、凹槽;12、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5]实施例一:
[0036]如图1、图2所示,本交换器包括基座以及若干个热交换模块1,热交换模块1可拆卸设置于基座上,基座上还设置有进液管一2、进液管二3、出液管一4和出液管二5,进液管一2、进液管二3、出液管一4、出液管二5均与各热交换模块1相连通。
[0037]具体来讲,本实施例中,基座包括平行设置的座体一6和座体二7,进液管一2和出液管一4设置于座体一6上,进液管二3和出液管二5设置于座体二7上,热交换模块1包括盒体8,盒体8可拆卸设置于座体一6和/或座体二7上。
[0038]作为优选,座体一6和/或座体二7上设置有用于与盒体8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12。
[0039]作为优选,热交换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式交换器,所述交换器包括基座以及若干个热交换模块(1),所述热交换模块(1)可拆卸设置于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进液管一(2)、进液管二(3)、出液管一(4)和出液管二(5),所述进液管一(2)、进液管二(3)、出液管一(4)、出液管二(5)均与各热交换模块(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平行设置的座体一(6)和座体二(7),所述进液管一(2)和出液管一(4)设置于所述座体一(6)上,所述进液管二(3)和出液管二(5)设置于所述座体二(7)上,所述热交换模块(1)包括盒体(8),所述盒体(8)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座体一(6)和/或座体二(7)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一(2)和进液管二(3)的开口均位于左端,所述进液管一(2)和进液管二(3)的右端均设置有堵盖(9);所述出液管一(4)和出液管二(5)的开口均位于右端,所述出液管一(4)和出液管二(5)的左端均设置有堵盖(9)。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冷式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模块(1)包括上下两组,所述进液管一(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钦王锦
申请(专利权)人:王永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