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及其包边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144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19
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及其包边工艺,涉及板材加工领域;包括条状的主体,所述主体内部设有上端开口且从左至右贯穿主体的通槽,所述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动块、固定块和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与固定块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块与固定块可相对转动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通过连续的通槽使包边一体成型,不易断层或脱落,第一活动块、第二活动块与固定块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包边效果好,棱角包边平整均匀,且适用于具有不同角度的蜂窝板,方便外部施压,使胶水能充分填满蜂窝板侧面的蜂窝孔,密封性强,稳定性高。稳定性高。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及其包边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板材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及其包边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蜂窝板是蜂窝夹层结构的板材,具有比重轻、强度高、刚性大、结构稳定等特点。由于蜂窝芯具有多个独立的小孔,可以阻止空气的流动,使热量和声波不易传递,因此具有良好的隔音和隔热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根据其使用环境的不同会分为铝质蜂窝,塑料蜂窝,纸质蜂窝等。
[0003]在现有的蜂窝板中,作为工作面的上下两个大平面可以通过诸多技术进行加强,能够达到理想使用效果,但是由于侧边面积较小,蜂窝板的封边技术一直成为整个结构中的软肋而饱受诟病。现有封边技术一般为采用预先成型的封边条粘封边或者包覆封边。但是蜂窝板由于具有蜂窝芯,其侧面是间隔的蜂窝墙组成,故蜂窝板与封边条的有效接触面积极低,现有封边条通常只能对蜂窝板进行表面粘结覆盖,无法填满蜂窝板的各个独立蜂窝孔,因此在蜂窝板受到强冲击力后,封边条容易变形或者破裂,导致蜂窝板产品漏水失效;而且采用封边条封边时在边角处容易出现胶水不足,封边条凸出形成边刺,封边效果相对较差,需用经过繁琐的加工步骤进一步处理。
[0004]申请号为CN201610250397.9,名称为一种蜂窝板封边结构及工艺的专利,将蜂窝板放入模具中,定位好之后闭合模具,在注射口处注射封边材料;封边材料注射完毕后,约13分钟后,开启模具修边后完成制品。该方案采用聚氨酯自结皮发泡材料封边,质软、耐磨,一次成型,具有良好的抗撞击性;且封边材料填充蜂窝板侧面的蜂窝孔中,具有极好的密封性;但是该方案一套闭合模具只能对应一种特定型号的蜂窝板,通用性差,封边材料无法充分填满蜂窝板侧面,且容易污染板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结构简单,包边效果好,不易脱落,棱角包边平整均匀。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蜂窝板的包边工艺,胶水能充分填满蜂窝板侧面的蜂窝孔,密封性强,且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蜂窝板。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提供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包括条状的主体,所述主体内部设有上端开口且从左至右贯穿主体的通槽,所述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动块、固定块和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与固定块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块与固定块可相对转动的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一体成型,且所述主体为由柔性材料制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夹板,所述夹板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且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位于通槽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轴对称。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板与底板的夹角为45

90
°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活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活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位于所述夹板上V形的活动空间,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交且关于相交线对称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夹角为60

120
°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相同。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6]一种蜂窝板的包边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将蜂窝板的一侧插入固定块的通槽内,转动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并使其分别与蜂窝板的两侧接触,使包边装置包覆蜂窝板的边缘部;
[0018]S2,分别从第一活动块和第二活动块的端部向通槽内注入胶水,直至胶水充满通槽后停止;
[0019]S3,分别向蜂窝板方向按压第一活动块、固定块和第二活动块,静置,胶水凝固后取下包边装置;
[0020]S4,将蜂窝板的另一侧依次重复步骤S1

S3,即得成品。
[0021]进一步地,步骤S1中,蜂窝板与通槽底面之间保持0.5

2mm的空隙。
[0022]进一步地,按压的压强为1

200kPa,静置时间0.5

2h。
[0023]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通过连续的通槽使包边一体成型,不易断层或脱落,第一活动块、第二活动块与固定块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包边效果好,棱角包边平整均匀,且适用于具有不同角度的蜂窝板,方便外部施压,使胶水能充分填满蜂窝板侧面的蜂窝孔,密封性强,稳定性高。
[002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蜂窝板的包边工艺,使胶水能充分填满蜂窝板侧面的蜂窝孔,密封性强,牢固性高,不易变形或者破裂。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的立体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的主视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图2的俯视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图2的左视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0、主体;11、第一夹板;12、第二夹板;13、底板;20、通槽;30、蜂窝板;1、第一活动块;2、第一连接部;21、第一连接面;22、第二连接面;3、固定块;4、第二连接部;5、第二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
例。
[0033]实施例1
[0034]如图1

3所示,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包括条状的主体10,所述主体10内部设有上端开口且从左至右贯穿主体10的通槽20,所述主体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动块1、固定块3和第二活动块5,所述第一活动块1与固定块3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块5与固定块3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其中,第一活动块1、固定块3和第二活动块5的长度比为1:2:1,所述主体10一体成型,且所述主体10为由表面光滑的弹性树脂制成。
[0035]如图2

4所示,所述主体10包括底板13和与底板13连接的夹板,所述夹板包括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且所述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分别位于通槽20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轴对称;所述第一夹板11与底板13的夹角为60
°
,该夹角有利于包边装置与蜂窝板的定位安装并留出注胶通道。
[0036]如图1

2所示,所述第一活动块1与固定块3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2;所述第二活动块5与固定块3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4;所述第一连接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条状的主体,所述主体内部设有上端开口且从左至右贯穿主体的通槽,所述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活动块、固定块和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一活动块与固定块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块与固定块可相对转动的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一体成型,且所述主体为由柔性材料制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夹板,所述夹板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且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位于通槽的两侧连接,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轴对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与底板的夹角为45

90
°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活动块与固定块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位于所述夹板上V形的活动空间,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交且关于相交线对称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蜂窝板的包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明程柯黄帅廖志晖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荷力胜蜂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