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旋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100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旋换热器,包括壳体、两端盖和多个螺旋换热管,两端盖螺纹连接在壳体的两端,两端盖内均设置有第一防水板,两端盖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热媒进管和热媒出管,热媒进管和热媒出管分别贯穿对应端盖和第一防水板,两第一防水板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二防水板,第二防水板与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防水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螺旋换热管的两端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对应连接孔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端与对应连接孔过盈配合,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拆卸,可对单独部件进行检修、更换以及清洗,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提高了使用寿命。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旋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旋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传统螺旋换热器通常包括筒状壳体、管板和缠绕管束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无法拆开,当换热器出现异常时无法进行检修,只能进行整体更换,维修成本太高,同时换热器壳体内壁相对粗糙、流体流速较缓,死角过多、使得整个换热器结垢倾向大大增加,换热器结垢后清洗困难,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旋换热器,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拆卸,可对单独部件进行检修、更换以及清洗,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旋换热器,包括壳体、两端盖和多个螺旋换热管,所述壳体为筒状,两所述端盖螺纹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两所述端盖内均设置有第一防水板,所述第一防水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壳体的外径,当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一防水板用于密封所述壳体的端部;
[0006]两所述端盖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热媒进管和热媒出管,所述热媒进管的两端和热媒出管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所述端盖和所述第一防水板,所述热媒进管和热媒出管分别用于通入热媒和输出热媒;
[0007]两所述第一防水板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二防水板,两所述第二防水板之间形成热交换区,所述第二防水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水板可沿所述壳体内壁左右滑动,所述第二防水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螺旋换热管设置在两所述防水板之间,所述螺旋换热管的两端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对应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对应所述连接孔过盈配合;
[0008]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分别用于向所述热交换区通入冷媒和输出冷媒。
[0009]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外螺纹,通过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实现两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0010]进一步地,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连的所述连接孔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一连接端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通过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实现第一连接端与对应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板和第二防水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水板相连,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水板抵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防水板的外侧壁设置有滑柱,通过所述滑柱与所述滑槽,实现所述第二防水板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截面为半圆形。
[0014]进一步地,所述螺旋换热管的数量为3个或3个以上,各所述螺旋换热管呈圆周均匀分布。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设置有端盖与壳体螺纹连接,当端盖与壳体相连时,通过第一防水板密封壳体的两端;同时第二防水板与壳体滑动连接,拆卸端盖后可以将第二防水板连同螺旋换热管一并推出壳体外;此外螺旋换热管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防水板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端与另一第二防水板过盈配合,拆卸时可以将第二连接端的第二防水板直接拆卸,再通过第一连接端的螺纹配合将螺旋换热管整体拆卸下来,此时可以对壳体、端盖和螺旋换热管分别检修、更换或清洗;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拆卸,可对单独部件进行检修、更换以及清洗,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螺旋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壳体与第二防水板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中:1、壳体;11、第一外螺纹;12、滑槽;2、端盖;21、第一内螺纹;3、螺旋换热管;31、第一连接端;32、第二连接端;311、第二外螺纹;4、热媒进管;5、热媒出管;6、冷媒进管;7、冷媒出管;8、第一防水板;9、第二防水板;91、连接孔;911、第二内螺纹;92、滑柱;10、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3]如图1

4所示,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旋换热器,包括壳体1、两端盖2和多个螺旋换热管3,壳体1为筒状,两端盖2螺纹连接在壳体1的两端,两端盖2内均设置有第一防水板8,第一防水板8的直径大于壳体1的外径,当端盖2与壳体1连接时,第一防水板8用于密封壳体1的端部,防止壳体1端部发生泄漏;
[0024]两端盖2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热媒进管4和热媒出管5,热媒进管4的两端和热媒出管5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端盖2和第一防水板8,热媒进管4和热媒出管5分别用于通入热媒和输出热媒;
[0025]两第一防水板8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二防水板9,两第二防水板9之间形成热交换区,第二防水板9与壳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防水板9可沿壳体1内壁左右滑动,第二防水板9
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91,多个螺旋换热管3设置在两防水板之间,螺旋换热管3的两端为第一连接端31和第二连接端32,第一连接端31与对应连接孔91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端32与对应连接孔91过盈配合;
[0026]壳体1的侧壁设置有冷媒进管6和冷媒出管7,冷媒进管6和冷媒出管7分别用于向热交换区通入冷媒和输出冷媒。
[002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端盖2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21,壳体1的外侧壁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1,通过第一内螺纹21与第一外螺纹11配合,实现两端盖2与壳体1螺纹连接,通过旋转端盖2可实现壳体1与端盖2的连接或拆卸,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002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与第一连接端31相连的连接孔91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911,第一连接端31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311,通过第二内螺纹911与第二外螺纹311配合,实现第一连接端31与对应连接孔91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螺旋换热管3可实现螺旋换热管3的第一连接端31与第二防水板9的连接或拆卸,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002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防水板8和第二防水板9之间设置有多个限位柱10,限位柱10的一端与第二防水板9相连,限位柱10的另一端与第一防水板8抵接,限位柱10用于限定第一防水板8与第二防水板9之间的距离,当端盖2与壳体1相连时,第一防水板8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旋换热器,包括壳体、两端盖和多个螺旋换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筒状,两所述端盖螺纹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两所述端盖内均设置有第一防水板,所述第一防水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壳体的外径,当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连接时,所述第一防水板用于密封所述壳体的端部;两所述端盖的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有热媒进管和热媒出管,所述热媒进管的两端和热媒出管的两端分别贯穿对应所述端盖和所述第一防水板,所述热媒进管和热媒出管分别用于通入热媒和输出热媒;两所述第一防水板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二防水板,两所述第二防水板之间形成热交换区,所述第二防水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水板可沿所述壳体内壁左右滑动,所述第二防水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螺旋换热管设置在两所述防水板之间,所述螺旋换热管的两端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与对应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对应所述连接孔过盈配合;所述壳体的侧壁设置有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所述冷媒进管和所述冷媒出管分别用于向所述热交换区通入冷媒和输出冷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拆卸的螺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玉成胡国平程敦让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新锦龙生物基材料湖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