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引出装置以及电池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0938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3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引出装置,包括:转接板,转接板包括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的中间部分用于与模组面盖连接,柔性电路板的两端设置有贴片排针,柔性电路板中间部分设置有排母,排母用于与电池管理单元电连接;采集板,采集板通过贴片排针与转接板连接,采集板上设置有用于与电芯组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本申请的转接板采用柔性电路板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挠性好,可弯曲折叠,能够减少转接板和采集板之间的应力,能够避免转接板断裂,能够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能够预先将采集板和转接板连接,能够有效减少盲插而导致错位的情况,提高转接板和采集板的连接的准确度,避免采集板和转接板烧断,提高转接板和采集板的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引出装置以及电池模组


[0001]本申请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引出装置以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行业得发展,电动汽车、储能设备得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锂电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和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因此,由锂离子电池构成得电池模组储能装置越来越广泛应用在电动汽车以及储能设备上。
[0003]现有的一种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在安装电芯组后,需要通过转接板和采集板与BMU(电池管理单元)实现采集引出,转接板和采集板均采用硬板PCB(印制电路板),在转接板上设置插件排针,在采集板上设置贴片排母,通过插件排针和贴片排母插接的方式实现模组内部到模组外部的采集引出。先将贴片排母焊接在采集板上,以及将插件排针焊接在转接板上,先将采集板与模组内的铜排焊接,盖上模组面盖后,将插件排针与贴片排母插接,在插接的过程中存在盲插的情况,容易出现错位对插,烧断采集板以及转接板。同时,采用硬板PCB作为转接板,安装在模组面盖上,长期的电池充放电,电池模组整体容易发生膨胀,在转接板和采集板的连接处会出现应力,容易拉断转接板,减短电池模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池模组引出装置,能够提高转接板和采集板连接的准确度,并且能够延长电池模组寿命。
[000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
[0006]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引出装置,包括:转接板,所述转接板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中间部分用于与模组面盖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两端设置有贴片排针,所述柔性电路板中间部分设置有排母,所述排母用于与电池管理单元电连接;采集板,所述采集板通过所述贴片排针与所述转接板连接,所述采集板上设置有用于与电芯组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000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引出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转接板的两端与采集板连接,连接后,通过采集板的第一连接部实现与电芯组的电连接,盖上模组面盖后,模组面盖遮蔽采集板,转接板穿过模组面盖,转接板的中间部分用于与模组面盖连接,便于定位转接板,在定位后,通过排母与电池管理单元连接,实现电池模组的采集引出。同时,转接板包括柔性电路板,与现有技术的转接板和采集板都采用硬连接相比,现有的转接板和采集板之间会存在各种应力,采用柔性电路板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挠性好,可弯曲折叠,能够减少转接板和采集板之间的应力。且转接板中间部分与模组面盖连接时,在长期的电池充放电,电池模组整体产生膨胀时,采用柔性电路板也能够避免转接板断裂,能够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预先将采集板和转接板连接,无需分别焊接排母和排针后,再进行插接,能够有效减少盲插而导致错位的情况,提高转接板和采集板的连接的准确度,也能够避免采集板和转接板烧断,能够提高采集板和转接板的使用寿命。
[000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板还包括补强层,所述补强层位于柔性电路板与采集板相对的侧面上。
[000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采集板为印制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镍片。
[00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采集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
[0011]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如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引出装置、壳体、模组面盖、多个电芯组以及电池管理单元,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用于容纳电芯组的空腔,所述电芯组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模组面盖覆盖在所述壳体上并遮蔽所述采集板,所述模组面盖上开设有供所述转接板穿过的第二开口,所述模组面盖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一侧,所述定位部与所述转接板的中间部分连接,所述电芯组与所述采集板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与所述转接板电连接。
[00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电芯组放置于壳体内,转接板的两端与采集板连接,连接后,通过采集板的第一连接部实现与电芯组的电连接,盖上模组面盖后,模组面盖遮蔽采集板,转接板从第二开口处穿过模组面盖,转接板的中间部分与模组面盖的定位部连接,便于定位转接板,定位后,电池管理单元从侧面滑入并与转接板电连接,实现电池模组的采集引出。同时,转接板包括柔性电路板,与现有技术的转接板和采集板都采用硬连接相比,现有的转接板和采集板之间会存在各种应力,采用柔性电路板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挠性好,可弯曲折叠,能够减少转接板和采集板之间的应力。且转接板中间部分与模组面盖连接时,在长期的电池充放电,电池模组整体产生膨胀时,采用柔性电路板也能够避免转接板断裂,能够延长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同时,能够预先将采集板和转接板连接,无需分别焊接排母和排针后,再进行插接,能够有效减少盲插而导致错位的情况,提高转接板和采集板的连接的准确度,也避免采集板和转接板烧断,能够提高采集板和转接板的使用寿命。
[001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模组面盖上,并遮蔽所述转接板以及所述电池管理单元。
[001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部上设置有安装孔以及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两侧。
[001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电芯组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
[001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以形成若干个存放单元,所述存放单元用于存放所述电芯组。
[0017]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管理单元设置有排针,所述排母与所述排针插接。
[0018]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除去转接板以及电池管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除去电池模组引出装置、模组面盖以及电池管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除去部分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引出装置与电池管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引出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转接板与模组面盖安装前的形状示意图。
[0027]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转接板与模组面盖安装后的形状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电池模组引出装置100、转接板110、柔性电路板111、采集板120、第一连接部121、第一开口122、贴片排针130、排母140;
[0030]模组面盖210、第二开口211、定位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板,所述转接板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中间部分用于与模组面盖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两端设置有贴片排针,所述柔性电路板中间部分设置有排母,所述排母用于与电池管理单元电连接;采集板,所述采集板通过所述贴片排针与所述转接板连接,所述采集板上设置有用于与电芯组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还包括补强层,所述补强层位于柔性电路板与采集板相对的侧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板为印制电路板,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镍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引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口。5.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引出装置、壳体、模组面盖、多个电芯组以及电池管理单元,所述壳体内开设有用于容纳电芯组的空腔,所述电芯组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杰张晓峰曾驱虎刘小民朱伟杰李仁彪杨新火雷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