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锂电电源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187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49
一种新型的锂电电源组合结构,包括控制板和呈阵列排布的单体电池,控制板与单体电池固定连接,在单体电池上固设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均贯穿设置在控制板上,控制板的夹层内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中与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的连接接点连接在控制板上固设的铜环上,铜环分别套设在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上;相邻单体电池的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按串并联关系通过连接汇流排电连接,单体电池的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按控制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关系通过极耳汇流排电连接。通过把控制电路集成到控制板内,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穿过控制板后通过汇流排电连接,整体装配和维护简单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锂电电源组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锂电电源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由于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娇气”的蓄电池电源,在使用时不能过充、过放,还必须工作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这就造成了锂离子单体模组在组合时需要安装一系列的电压采集线束、温度采集线束、电流采集线束、加热线束,而正是这一系列线束使电源系统的结构复杂化,安装、调试、维护难度都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锂电电源组合结构。
[0004]一种新型的锂电电源组合结构,包括控制板和呈阵列排布的单体电池,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单体电池的上方并与所述单体电池固定连接,在所述单体电池上位于所述单体电池和控制板之间的位置固设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分别分布在所述单体电池的两侧并贯穿设置在所述控制板上,所述控制板的夹层内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中与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的连接接点连接在所述控制板上固设的铜环上,所述铜环分别套设在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上;相邻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按串并联关系通过连接汇流排电连接,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按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关系通过极耳汇流排电连接。
[0005]进一步:在所述连接汇流排上固定有热敏电阻组件,或者固定有分流器信号线引出端子。
[0006]进一步:所述连接汇流排包括连接铜排、分流器铜排和熔断器铜排。
[0007]进一步:所述极耳汇流排为铜排,或者为铝排,或者为银排。
[0008]进一步:所述控制板为柔性FRC控制板,或者为硬质线路板。
[0009]进一步:所述控制板固设有通信线束引出端子。
[0010]进一步:在所述单体电池上位于所述单体电池和控制板之间的位置固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贯穿设置在所述控制板上开设的通槽内并卡接在所述通槽上。
[0011]进一步:包括加热体,所述加热体为加热板组成的网格状结构,所述单体电池插接在所述网格状结构的网格内并与所述加热体贴合。电源系统能够快速加热到工作温度,缩短了电源系统的工作开启时间。
[0012]进一步:在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的外端端部螺纹配合有螺帽,所述连接汇流排和极耳汇流排均位于所述控制板的外侧,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的外端端部贯穿设置在所述连接汇流排或者极耳汇流排上,所述连接汇流排和极耳汇流排均夹持在所述控制板和螺帽之间,所述连接汇流排和极耳汇流排与所述螺帽之间均设有垫片。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把控制电路集成到控制板内,简化了电源系统的组装结构,使安装、调试、维护都变得简单易操作,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单体电池的正极
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通过汇流排电连接,并通过螺帽固定,结构简单,方便装配和维护;结构的简化,降低了生产技工的知识需求能力,节省了人力资源;本技术整体装配和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单体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单体电池;2、控制板;3、连接汇流排;5、分流器铜排;6、熔断器汇流排;7、极耳汇流排;8、凸块;9、加热体;10、垫片;11、螺帽;12、热敏电阻组件;13、分流器信号线引出端子;14、通信线束引出端子;15、通槽;16、铜环;17、正极接线柱或负极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0019]一种新型的锂电电源组合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控制板2和呈阵列排布的单体电池1,所述控制板2位于所述单体电池1的上方并与所述单体电池1固定连接,在所述单体电池1上位于所述单体电池1和控制板2之间的位置固设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分别分布在所述单体电池1的两侧并贯穿设置在所述控制板2上,所述控制板2的夹层内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中与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的连接接点连接在所述控制板上固设的铜环上16,所述铜环16分别套设在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上;相邻所述单体电池1的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按串并联关系通过连接汇流排3电连接,所述单体电池1的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按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关系通过极耳汇流排7电连接。
[0020]其中,在所述连接汇流排3上固定有热敏电阻组件12,或者固定有分流器信号线引出端子13。
[0021]所述连接汇流排3包括连接铜排、分流器铜排5和熔断器铜排6;所述极耳汇流排7为铜排,或者为铝排,或者为银排;所述控制板2为柔性FRC控制板,或者为硬质线路板,所述控制板2固设有通信线束引出端子。
[0022]在所述单体电池1上位于所述单体电池1和控制板2之间的位置固设有凸块8,所述凸块8贯穿设置在所述控制板2上开设的通槽15内并卡接在所述通槽15上。
[0023]另外,还包括加热体9,所述加热体9为加热板组成的网格状结构,所述单体电池1插接在所述网格状结构的网格内并与所述加热体9贴合,加热板为聚酰亚胺加电阻丝的方式设计。
[0024]在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的外端端部螺纹配合有螺帽11,所述连接汇流排
3和极耳汇流排7均位于所述控制板2的外侧,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的外端端部贯穿设置在所述连接汇流排3或者极耳汇流排7上,所述连接汇流排3和极耳汇流排7均夹持在所述控制板2和螺帽11之间,所述连接汇流排3和极耳汇流排7两者与所述螺帽11之间均设有垫片10。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锂电电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板和呈阵列排布的单体电池,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单体电池的上方并与所述单体电池固定连接,在所述单体电池上位于所述单体电池和控制板之间的位置固设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分别分布在所述单体电池的两侧并贯穿设置在所述控制板上,所述控制板的夹层内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中与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的连接接点连接在所述控制板上固设的铜环上,所述铜环分别套设在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上;相邻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按串并联关系通过连接汇流排电连接,所述单体电池的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按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关系通过极耳汇流排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锂电电源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的外端端部螺纹配合有螺帽,所述连接汇流排和极耳汇流排均位于所述控制板的外侧,所述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的外端端部贯穿设置在所述连接汇流排或者极耳汇流排上,所述连接汇流排和极耳汇流排均夹持在所述控制板和螺帽之间,所述连接汇流排和极耳汇流排与所述螺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臣助李加勇田伟龙徐红云孙晋超李恒飞郭荣荣蒋彦璞睢怀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新太行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