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工装夹具及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021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工装夹具及测试装置。该工装夹具包括立柱、与立柱成十字交叉且固定连接立柱的横板及位于立柱长度方向一端的套环;立柱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曲形成卡爪一,横板的长度方向末端朝同侧弯曲形成卡爪二,卡爪一与卡爪二位于立柱同侧。将该工装夹具置于恒温恒湿槽内形成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一方面能够模拟涂装生产现场工序间隔,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测试板评价的准确性。测试板评价的准确性。测试板评价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工装夹具及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身涂装工艺使用的测试装置,属于车身涂装
,具体地涉及一种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工装夹具及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所采用的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测试装置比较简单,由不锈钢钳子、不锈钢桶、常规搅拌机、搅拌杆组成。
[0003]一方面在装置方面比较简单,未能真实的反应涂装车间生产现场的实际工艺,特别是没有考虑到涂装前处理工序之间的间隔时间,没有考虑设置工序之间采用哪种测试装置,这会带来测试结果的误差。
[0004]另一方面装置测试的可重复性差,测试板的测试结果有波动,测试准确率下降,当采用不锈钢钳子(测试板固定用治具)夹着测试板来进行测试,用人力在槽液中摆动测试板时,测试板的上半部、下半部会存在流速不均的情况,测试板上半部、下半部的结果会存在差异,并且用不锈钢钳子夹住的测试板两面都会经过处理,在评价时到底是对测试板哪一面进行评价也没有明确规定。特别是当不锈钢钳子在处理一定数量的2mm后的测试板后,再去处理板材厚度只有0.8mm的板材会存在板材掉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了一种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工装夹具及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用来测试不同厚度的测试板可保证评价的准确性。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工装夹具,它包括立柱、与所述立柱成十字交叉且固定连接所述立柱的横板及位于所述立柱长度方向一端的套环;所述立柱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曲形成卡爪一,所述横板的长度方向末端朝同侧弯曲形成卡爪二,所述卡爪一与卡爪二位于所述立柱同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横板为两块或两块以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横板为两块,且各横板上的卡爪二尺寸不一致。
[0009]此外,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技术目的,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测试装置,它包括上述工装夹具。
[0010]进一步地,它还包括恒温恒湿槽、置于所述恒温恒湿槽顶部的槽盖、位于所述恒温恒湿槽内部的搅拌杆、测试板和连接杆;
[0011]其中,所述工装夹具也位于所述恒温恒湿槽内且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恒温恒湿槽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两端固定在所述恒温恒湿槽上,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板为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厚度为 0.8~2.0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立柱长度大于所述测试板长度,所述横板长度等于所述测试板宽
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上设有搅拌片。
[0016]进一步地,所述恒温恒湿槽内盛有去离子水。
[0017]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工装夹具,该工装夹具适用于对不同厚度测试板的固定,有利于降低板材掉落的发生率。
[0019]2、本技术公开的工装夹具及配套性测试装置一方面能够模拟涂装生产现场工序间隔,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测试板评价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测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设计的工装夹具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的侧视图
[0023]图4为图2中A

A向局部剖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设计的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测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1的测试板表面处理工艺流程图;
[0027]其中,上述附图中各部件编号如下:
[0028]恒温恒湿槽1、槽盖2、搅拌杆3(其中,搅拌片3.1)、测试板4 (其中,通孔4.1、钢印编号4.2、工装夹具接触处4.3)、工装夹具5 (其中,立柱5.1、横板5.2、卡爪一5.3、卡爪二5.4、套环5.5)、连接杆6。
具体实施方式
[0029]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是要解决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工装夹具及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一方面能够模拟涂装生产现场工序间隔,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测试板评价的准确性、测试用工装夹具的多功能性,可以满足长
×

×
厚为150mm
×
70mm
×
(0.8~2.0)mm的测试板尺寸。
[0030]为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0031]如图1、图6所示,准备好长
×

×
厚为150mm
×
70mm
×ꢀ
0.8

2.0mm的钢板,在所述钢板表面打孔4.1、标出钢印编号4.2,及与工装夹具接触处4.3。这些位置都将不作为评价部位。
[0032]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工装夹具5,它包括立柱5.1、与所述立柱5.1成十字交叉且固定连接所述立柱5.1的横板5.2及位于所述立柱5.1长度方向一端的套环5.5;所述立柱5.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曲形成卡爪一5.3,所述横板5.2的长度方向末端朝同侧弯曲形成卡爪二5.4,所述卡爪一5.3与卡爪二5.4位于所述立柱5.1同侧。将测试板置于工装夹具5上,无论从高度方向,还是宽度方向,所述卡爪一5.3、卡爪二5.4即可实现对所述测试板的固定。
[0033]其中,所述横板5.2为两块或两块以上。
[0034]本技术优选所述横板5.2为两块,且各横板5.2上的卡爪二 5.4尺寸不一致,
从而实现对不同厚度测试板的固定。
[0035]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技术目的,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测试装置,如图5所示,它包括上述工装夹具5;它还包括恒温恒湿槽1、置于所述恒温恒湿槽 1顶部的槽盖2、位于所述恒温恒湿槽1内部的搅拌杆3、测试板4 和连接杆6;
[0036]其中,所述工装夹具5也位于所述恒温恒湿槽1内且通过连接杆 6与所述恒温恒湿槽1相连;
[0037]本技术优选所述连接杆6两端固定在所述恒温恒湿槽1上,所述套环5.5套设于所述连接杆6上,从而方便工装夹具5带动测试板4在连接杆6上滑动,实现测试板4在实际处理时的摆动要求。
[0038]所述测试板4为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厚度为0.8~2.0mm,同时,所述立柱5.1长度大于所述测试板4长度,所述横板5.2长度等于所述测试板4宽度。该设置方式能节省测试装置的内部空间,当需要同时处理一块以上测试板时,可将一套以上的工装夹具置于恒温恒湿槽内部。
[0039]此外,所述搅拌杆3上设有搅拌片3.1,所述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立柱(5.1)、与所述立柱(5.1)成十字交叉且固定连接所述立柱(5.1)的横板(5.2)及位于所述立柱(5.1)长度方向一端的套环(5.5);所述立柱(5.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曲形成卡爪一(5.3),所述横板(5.2)的长度方向末端朝同侧弯曲形成卡爪二(5.4),所述卡爪一(5.3)与卡爪二(5.4)位于所述立柱(5.1)同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5.2)为两块或两块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工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5.2)为两块,且各横板(5.2)上的卡爪二(5.4)尺寸不一致。4.一种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工装夹具(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前处理工艺与车身钢板油品配套性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恒温恒湿槽(1)、置于所述恒温恒湿槽(1)顶部的槽盖(2)、位于所述恒温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勾天生马千里彭金涛张正业漆东梅席建斌郑传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