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卒中病人急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992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脑卒中病人急救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上方平行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床板之间连接有减震器,且所述减震器均匀分布在支撑板底部四周,所述支撑板顶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在头部位置设有头枕,所述头枕顶部开设有头部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侧头部固定气囊,所述头部固定气囊一侧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充气球,所述防护板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身固定带、下身固定带与小腿固定圈,该种脑卒中病人急救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折叠搬运,能够快速固定病人,能够根据病人头部的大小良好固定头部,防止病人头部受到震荡,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避免了病人受到二次伤害,有效对病人抽搐时进行防护。有效对病人抽搐时进行防护。有效对病人抽搐时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卒中病人急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脑卒中病人急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由于脑卒中是突发性疾病,病人在病发时会无意识的出现浑身抽搐和颤抖现象,严重者将会出现死亡现象,为此对脑卒中病人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十分重要,在将病人送往医院的过程中不能对病人摇晃,病人需要稳定,现有的急救装置,只是简单对病人进行固定,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由于颠簸会对病人产生晃动,加重病情,在病发抽搐时头部晃动,由于病人的头部大小不同,很难适应于不同病人头部的固定,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脑卒中病人急救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脑卒中病人急救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折叠搬运,能够快速将病人的上身、下身与腿部进行固定,有效对病人抽搐时进行防护,能够根据病人头部的大小良好固定头部,防止病人头部受到震荡,在急救运送病人的过程中,能够全程进行减震,有效稳定地支撑与防护病人,避免了病人受到二次伤害,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脑卒中病人急救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上方平行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床板之间连接有减震器,且所述减震器均匀分布在支撑板底部四周,所述支撑板顶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在头部位置设有头枕,所述头枕顶部开设有头部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侧头部固定气囊,所述头部固定气囊一侧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充气球,所述防护板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身固定带、下身固定带与小腿固定圈,且所述上身固定带、下身固定带与小腿固定圈分别按照人体的上身部位、大腿部位与小腿部位设置,所述床板底部四角对称开设有床腿收纳槽,所述床腿收纳槽内端铰接有床腿,且所述床腿端部通过方型限位销与床板连接。
[0006]进一步而言,所述减震器采用阻尼减震器,相邻的减震器的活动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
[0007]进一步而言,所述防护板顶部表面呈弧形凹面,且所述防护板顶部包覆有海绵垫层。
[0008]进一步而言,所述头部固定槽呈U型结构,所述头部固定槽底部设有水凝胶层。
[0009]进一步而言,所述头部固定气囊设为与头部固定槽相匹配的结构,所述充气球的出气端设有气阀。
[0010]进一步而言,所述上身固定带、下身固定带与小腿固定圈均由两条尼龙绒带与尼
龙勾带构成,所述上身固定带、下身固定带与小腿固定圈内侧均连接有柔性防护布层。
[0011]进一步而言,所述床板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床板底部四周连接有橡胶缓冲垫。
[0012]进一步而言,所述床板两侧与床腿端部设有与方型限位销相匹配的限位孔,所述床腿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种脑卒中病人急救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折叠床腿,便于搬运,通过在支撑板与床板之间设置减震器,有效减小支撑板受到的震动,能够全程地在路面行走或救护车运送病人的过程进行减震,有效避免了病人受到二次伤害;
[0015]2、通过防护板的设置,能够舒适稳定地支撑病人平躺在上面,通过上身固定带、下身固定带与小腿固定圈的设置,便于快速将病人的上身、下身与腿部进行固定,对病人身体进行良好的防护;
[0016]3、通过在头枕上设置U型的头部固定槽,能够稳定托住病人的头部与颈部,通过挤压充气球向头部固定气囊内充气,能够根据病人头部的大小进一步固定其头部,有效防止病人头部发生晃动。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头枕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床板顶部的减震器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的床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的床腿与床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1、床板;2、支撑板;3、减震器;4、防护板;5、头枕;6、头部固定槽;7、头部固定气囊;8、充气球;9、上身固定带;10、下身固定带;11、小腿固定圈;12、床腿收纳槽;13、床腿;14、方型限位销;15、加固杆;16、海绵垫层;17、水凝胶层;18、把手;19、橡胶缓冲垫;20、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脑卒中病人急救装置,包括床板1,所述床板1上方平行设有支撑板2,用于支撑病人,所述支撑板2与床板1之间连接有减震器3,且所述减震器3均匀分布在支撑板2底部四周,具有良好的减震作用,减少病人在运送过程中受到的震动,所述支撑板2顶部连接有防护板4,所述防护板4上在头部位置设有头枕5,所述头枕5顶部开设有头部固定槽6,所述固定槽内侧头部固定气囊7,所述头部固定
气囊7一侧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充气球8,通过挤压充气球8向头部固定气囊7内充气,能够根据病人头部的大小将其头部固定在头部固定槽6内,防止病人头部发生晃动,所述防护板4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身固定带9、下身固定带10与小腿固定圈11,且所述上身固定带9、下身固定带10与小腿固定圈11分别按照人体的上身部位、大腿部位与小腿部位设置,能够将病人的上身、下身与腿部进行固定,对病人身体进行良好的防护,所述床板1底部四角对称开设有床腿收纳槽12,所述床腿收纳槽12内端铰接有床腿13,且所述床腿13端部通过方型限位销14与床板1连接,能够折叠床腿13,便于搬运。
[002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减震器3采用阻尼减震器3,相邻的减震器3的活动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15,增加减震器3的稳定性,提高了减震效果。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板4顶部表面呈弧形凹面,且所述防护板4顶部包覆有海绵垫层16,能够舒适稳定地支撑病人平躺在上面。
[00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头部固定槽6呈U型结构,稳定托住病人的头部与颈部,所述头部固定槽6底部设有水凝胶层17,使得病人头部比较清爽,提高了舒适度,所述头部固定气囊7设为与头部固定槽6相匹配的结构,便于稳定舒适地固定病人头部,所述充气球8的出气端设有气阀,方便充气泄气。
[00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身固定带9、下身固定带10与小腿固定圈11均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卒中病人急救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上方平行设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与床板(1)之间连接有减震器(3),且所述减震器(3)均匀分布在支撑板(2)底部四周,所述支撑板(2)顶部连接有防护板(4),所述防护板(4)上在头部位置设有头枕(5),所述头枕(5)顶部开设有头部固定槽(6),所述固定槽内侧头部固定气囊(7),所述头部固定气囊(7)一侧通过导气管连接有充气球(8),所述防护板(4)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身固定带(9)、下身固定带(10)与小腿固定圈(11),且所述上身固定带(9)、下身固定带(10)与小腿固定圈(11)分别按照人体的上身部位、大腿部位与小腿部位设置,所述床板(1)底部四角对称开设有床腿收纳槽(12),所述床腿收纳槽(12)内端铰接有床腿(13),且所述床腿(13)端部通过方型限位销(14)与床板(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病人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3)采用阻尼减震器(3),相邻的减震器(3)的活动端之间连接有加固杆(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卒中病人急救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会珍张振香赵文利张红梅袁长伟蒋秋焕郭亚茹李海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