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重比集成化大承载的全电直线作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968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高功重比集成化大承载的全电直线作动装置,包括:中间腔体、螺纹滚子、内腔体、行星轮、定子套筒、螺旋传动组件、输出丝杠等。电机定子、永磁体分别安装在定子套筒外侧和太阳轮内侧,电机定子与永磁体构成集成式永磁同步电机;行星轮与太阳轮外侧加工的外齿圈、内腔体内侧加工的内齿圈组成行星齿轮减速器;中间腔体、内腔体的多段环形滚道与螺纹滚子零导程螺纹啮合,构成高承载集成式轴承;大螺母、输出丝杠、螺旋传动组件组成行星滚柱丝杠副,输出丝杠将大螺母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推动负载运动;多种传感器集成在装置内部;此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直线作动装置体积、重量大的问题,提高了全电作动装置的集成度、功重比及载荷能力。比及载荷能力。比及载荷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功重比集成化大承载的全电直线作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全电直线作动装置,特别是针对一种高功重比集成化大承载的全电直线作动装置,属于航空航天航海机械、电子及控制技术、机电伺服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功率电传作动系统已成为航空、航天、航海、核能及工业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其通过电能转化及传递的方式,完成二次能源系统到执行机构之间的功率传输,并驱动末端负载运动,比传统液压传动具有绿色能源、安全性高、效率高、便于维护等优点。
[0003]功率电传作动系统分为全电作动系统和电静液作动系统,其中电静液作动系统保留部分液压传动组件在作动系统内部,虽可用于大承载条件,但其体积和重量较大,且存在液压作动系统的普遍问题;全电作动系统完全舍弃液压系统,直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电机、机械传动组件推动负载进行直线运动,这种全电作动系统属于绿色能源,具有效率高、便于维护等优点。
[0004]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高性能装备的研制,对全电作动系统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直线作动装置的结构形式存在集成度不高、功率密度低、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功重比集成化大承载的全电直线作动装置,由中间腔体(1);螺纹滚子(2);内腔体(3);内齿圈(4);永磁体(5);电机定子(6);大螺母(7);输出丝杠(8);螺旋传动组件(9);行星轮(10);后壳体(11);行星架(12);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3);前壳体(14);角度传感器外圈(15);角度传感器内圈(16);扭矩传感器外圈(17);扭矩传感器内圈(18);定子套筒(19);导向铜套(20);超薄支撑轴承(21);太阳轮(22);驱动器散热片(23);集成式驱动器(24)组成;其特征在于:中间腔体(1)、行星架(12)、定子套筒(19)、集成式驱动器(24)安装在后壳体(11)上;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13)安装在行星架(12)上,用于检测作动装置内部温度,驱动器散热片(23)安装在太阳轮(22)的外侧,用于为集成式驱动器(24)和电机散热;电机定子(6)固定安装在定子套筒(19)的外侧,永磁体(5)固定安装在太阳轮(22)的内侧,电机定子(6)与永磁体(5)构成集成式永磁同步电机,电机两侧由超薄支撑轴承(21)作为支撑,超薄支撑轴承(21)安装在太阳轮(22)和定子套筒(19)之间;行星轮(10)安装在行星架(12)上,行星轮(10)与太阳轮(22)外侧加工的外齿圈(4)、内腔体(3)内侧加工的内齿圈组成行星齿轮减速器;角度传感器外圈(15)与角度传感器内圈(16)分别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健郑世成胡子祥张普常帅李林杰付永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