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红丽专利>正文

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966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属于塑胶跑道领域,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在铺设跑道前需得将需要施工的地面进行整体的清理,清理完毕后,在地面上铺设水泥混凝土,先用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胶跑道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塑胶良好的弹性和防滑性,可有效保护运动者的腿部关节,防止意外受伤并可减少体力的消耗,增进竞赛成绩;塑胶可适度吸收脚部冲击力,减少运动伤害,长期练习及比赛均适宜;塑胶场地还可以防止跌倒所发生的运动伤害。
[0003]塑胶跑道又称全天候运动跑道,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废轮胎橡胶、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塑胶跑道是由聚氨酯橡胶等材料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色彩,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老化力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全天候室外运动场地坪材料。
[0004]起泡是塑胶跑道比较常见的几种问题之一,起泡的原因是底部有渗水,在太阳照射下产生水汽而造成面层起泡,目前解决起泡的方式大多是采用多孔的材料进行铺设,虽然解决了透气问题,但是多孔材料生产成本高,再加上铺设工艺的参差不齐,很容易导致跑道渗水,不但未解决透气问题,反而加重了起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它通过在底胶与黑橡胶颗粒层之间加入导气链来把底部的水汽引导至外部,从而达到透气的目的,底部产生的水汽由进气管进入到通气腔并由排气管引导入排水沟中,减少水汽的积攒,从而有效降低起泡问题,利用人脚踩的下压力使挤压腔压缩,从而加快水汽排出的速度,它利用毛细管的高吸水性来吸收底部的水,减少水汽的产生,进一步降低跑道起泡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9]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在铺设跑道前需得将需要施工的地面进行整体的清理,清理完毕后,在地面上铺设水泥混凝土,先用5%

8%稀盐酸进行酸洗,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将表面粗糙、凸起或凹陷部分进行打磨修平后;
[0011]S2,铺设底胶,铺设前先将地基基础清扫干净,采用边倒胶边刮胶的方式进行,刮胶时速度均匀,及时对露底、凹陷、凸起处进行补胶或刮平;
[0012]S3,在底胶为未固化前,将导气链平放在底胶层上,导气链之间等间距放置,然后把搅拌混合好的黑橡胶颗粒摊铺在导气链上方;
[0013]S4,最后喷涂防滑面层,固化后测画规线。它通过在底胶与黑橡胶颗粒层之间加入
导气链来把底部的水汽引导至外部,从而达到透气的目的,底部产生的水汽由进气管进入到通气腔并由排气管引导入排水沟中,减少水汽的积攒,从而有效降低起泡问题,利用人脚踩的下压力使挤压腔压缩,从而加快水汽排出的速度,它利用毛细管的高吸水性来吸收底部的水,减少水汽的产生,进一步降低跑道起泡问题。
[0014]进一步的,所述S3步骤中铺设导气链的方法为:
[0015]S31,握住每条导气链的两端拉直,以让其保持直线,方便后面导气链的铺设,导气链之间的间距为10

15厘米;
[0016]S32,将导气链轻放在未固化的底胶层上,让其在底胶层上自然下坠;
[0017]S33,将导气链的两端放进排水沟中,端口处要高于水面。
[0018]进一步的,所述S3步骤中的导气链包括多个排气球,相邻两个所述排气球之间连通有排气管,水汽上升到排气球中,排气管将水汽引导至排水沟中,从而实现透气,所述排气管为软质弹性材料制成,是为了避免人的重量将排气管压断。
[0019]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球包括耐压球,所述耐压球的上端内部开设有通气腔,且通气腔的两端与排气管连通,所述耐压球的下端内壁开设有多个进气管,且进气管与通气腔连通,水汽由进气管进入到通气腔,进而由排气管排出去。
[0020]进一步的,所述耐压球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受压层,所述受压层与耐压球之间围成挤压腔,且挤压腔的下端与通气腔连通,当人经过时,受压层受压变形使挤压腔收缩,进而使通气腔中的水汽被快速挤入排气管中,有效加快了排气速度。
[0021]进一步的,所述受压层为弹性材料制成,且受压层的体积占耐压球体积的五分之一,体积过小导致受力面积小,从而起不到很好的挤压作用,而体积过大又影响整个耐压球的内部布局。
[0022]进一步的,所述耐压球的下端内壁开设有吸收腔,且吸收腔中固定连接有储水球,所述储水球上固定镶嵌有多个引水管,且引水管延伸至耐压球的外表面,引水管的毛细现象让底部的水上升到储水球中,进而被高吸水性的储水球吸收,从而减小渗水量,有效减少水汽的产生。
[0023]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球的体积小于吸收腔的容积,且储水球为高吸水性树脂材料制成,储水球吸水后膨胀变大,为了防止吸收腔现在储水球的膨胀,因此吸收腔的容积要大于储水球。
[0024]进一步的,所述引水管由储水球的上端至下端均匀分布,且引水管为毛细管,利用毛细现象来吸水,从而达到减少水汽的目的。
[0025]进一步的,所述耐压球为不导热的高强度材料制成,是为了避免被人踩坏,且相邻两个耐压球之间的间距为5

10厘米,间距过大无法有效吸水,间距过小又增加了成本投入,因此间距适中以保证每个耐压球能覆盖一定的范围。
[0026]3.有益效果
[002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8](1)本方案通过在底胶与黑橡胶颗粒层之间加入导气链来把底部的水汽引导至外部,从而达到透气的目的,底部产生的水汽由进气管进入到通气腔并由排气管引导入排水沟中,减少水汽的积攒,从而有效降低起泡问题,利用人脚踩的下压力使挤压腔压缩,从而加快水汽排出的速度,它利用毛细管的高吸水性来吸收底部的水,减少水汽的产生,进一步
降低跑道起泡问题。
[0029](2)S3步骤中的导气链包括多个排气球,相邻两个排气球之间连通有排气管,水汽上升到排气球中,排气管将水汽引导至排水沟中,从而实现透气,排气管为软质弹性材料制成,是为了避免人的重量将排气管压断。
[0030](3)排气球包括耐压球,耐压球的上端内部开设有通气腔,且通气腔的两端与排气管连通,耐压球的下端内壁开设有多个进气管,且进气管与通气腔连通,水汽由进气管进入到通气腔,进而由排气管排出去。
[0031](4)耐压球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受压层,受压层与耐压球之间围成挤压腔,且挤压腔的下端与通气腔连通,当人经过时,受压层受压变形使挤压腔收缩,进而使通气腔中的水汽被快速挤入排气管中,有效加快了排气速度。
[0032](5)受压层为弹性材料制成,且受压层的体积占耐压球体积的五分之一,体积过小导致受力面积小,从而起不到很好的挤压作用,而体积过大又影响整个耐压球的内部布局。
[0033](6)耐压球的下端内壁开设有吸收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铺设跑道前需得将需要施工的地面进行整体的清理,清理完毕后,在地面上铺设水泥混凝土,先用5%

8%稀盐酸进行酸洗,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将表面粗糙、凸起或凹陷部分进行打磨修平后;S2,铺设底胶,铺设前先将地基基础清扫干净,采用边倒胶边刮胶的方式进行,刮胶时速度均匀,及时对露底、凹陷、凸起处进行补胶或刮平;S3,在底胶为未固化前,将导气链平放在底胶层上,导气链之间等间距放置,然后把搅拌混合好的黑橡胶颗粒摊铺在导气链上方;S4,最后喷涂防滑面层,固化后测画规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铺设导气链的方法为:S31,握住每条导气链的两端拉直,以让其保持直线,方便后面导气链的铺设,导气链之间的间距为10

15厘米;S32,将导气链轻放在未固化的底胶层上,让其在底胶层上自然下坠;S33,将导气链的两端放进排水沟中,端口处要高于水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的导气链包括多个排气球,相邻两个所述排气球之间连通有排气管(1),所述排气管(1)为软质弹性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透气型塑胶跑道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球包括耐压球(2),所述耐压球(2)的上端内部开设有通气腔(201),且通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袁红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