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线圈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958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减少导体图案的连接部周边的电流集中,且可靠性高的层叠线圈部件。层叠线圈部件具备:层叠体,其层叠绝缘层而成;线圈,其设置于上述层叠体内;以及外部电极,其设置于上述层叠体的表面,并与上述线圈电连接,上述层叠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上述线圈至少包括两个线圈导体组,上述线圈导体组包括经由两个连结导体并联连接的至少两个线圈导体,上述至少两个线圈导体组经由连接导体串联连接,上述连接导体将各线圈导体组的两个连结导体之间的线圈导体彼此连接。的线圈导体彼此连接。的线圈导体彼此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叠线圈部件


本公开涉及一种层叠线圈部件。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的大电流化的趋势,线圈部件要求直流电阻低。为了降低直流电阻,通常增大构成线圈的导体的截面积。然而,在层叠线圈部件中,若线圈导体变粗,则可引起裂缝等构造缺陷。相对于上述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层压型电子元件,其层压有绝缘体层和导体图案,并在所述绝缘体层之间连接所述导体图案,以在层压体内形成有线圈,所述层压型电子元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具有一对导体图案,所述一对导体图案由夹着绝缘体层重叠配置的两个导体图案构成,第一连接部,所述两个导体图案的两端部之间由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以并联连接所述两个导体图案,第二连接部,多组的所述一对导体图案由所述第二连接部串联连接,通过相互在线圈图案的较长线路方向上错开位置地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参照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18852号公报如图8所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层压型电子部件,存在在第一连接部101和第二连接部102的导体图案103的周边(图中,虚线的区域),电流集中,温度上升,引起不良状况之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的目的在于提供减少导体图案的连接部周边的电流集中,且可靠性高的层叠线圈部件。本公开包括以下的方式。
[0001]一种层叠线圈部件,具备:层叠体,其层叠绝缘层而成;线圈,其设置于上述层叠体内;以及外部电极,其设置于上述层叠体的表面,并与上述线圈电连接,上述层叠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上述线圈至少包括两个线圈导体组,上述线圈导体组包括经由两个连结导体并联连接的至少两个线圈导体,上述至少两个线圈导体组经由连接导体串联连接,上述连接导体将各线圈导体组的两个连结导体之间的线圈导体彼此连接。
[0002]在上述[1]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中,上述连接导体的截面积为该连接导体所连接的一个线圈导体的截面积的2.0倍以上。
[0003]在上述[1]或[2]所述的层叠线圈部件中,在上述线圈导体与上述绝缘层之间形成有空隙部。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减少导体图案的连接部周边的电流集中,且可靠性高的线圈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公开的层叠线圈部件1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层叠线圈部件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层叠线圈部件1的x

x剖视图,且是对电流的流动进行说明的图。图4的(a)~4(h)是表示其他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的层构造的俯视图。图5是重叠了图4的(a)~图4的(d)的图。图6是图5所示的层叠体的y

y剖视图。图7是对电流从图6所示的剖视图的17c、d向17e、f流动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以往的层叠线圈部件的连接状态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

层叠线圈部件;2

本体;4、5

外部电极;6a~6j

绝缘层;7a~7h

线圈导体;8a~8f

连结导体;9a~9f

导通孔;11a~11c

连接导体;12a~12c

导通孔;16a~16h

绝缘层;17a~17h

线圈导体;18a~18f

连结导体;21a~21c

连接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1详细地进行说明。其中,本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和各构成要素的形状和配置等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本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该层叠线圈部件1的本体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所示。另外,层叠线圈部件1的x

x剖视图和在层叠线圈部件1流动的电流由图3示意性地表示。其中,下述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和各构成要素的形状和配置方式等不限定于图示的例子。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1是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层叠线圈部件。在层叠线圈部件1中,将与图1的L轴垂直的面称为“端面”,将与W轴垂直的面称为“侧面”,将与T轴垂直的面称为“上下表面”。层叠线圈部件1大致包括本体2和在该本体2的两端面设置的外部电极4、5。本体2包括层叠绝缘层而成的层叠体和设置于该层叠体内的线圈。如图2所示那样,层叠体由层叠的绝缘层6a~6j(以下,也统称为“绝缘层6”)构成。线圈由通过连结导体8a~8f(以下,也统称为“连结导体8”)和连接导体11a~11c(以下,也统称为“连接导体11”)连接的线圈导体7a~7h(以下,也统称为“线圈导体7”)构成。对于线圈导体而言,在层叠方向上邻接的线圈导体成为组,并通过与两个连结导体连接而构成线圈导体组。即,线圈导体7a、7b通过连结导体8a和外部电极5并联电连接,构成第1线圈导体组。线圈导体7c、7d通过连结导体8b和8c并联电连接,构成第2线圈导体组。线圈导体7e、7f通过连结导体8d、8e并联电连接,构成第3线圈导体组。线圈导体7g、7h通过连结导体8f和外部电极4并联电连接,构成第4线圈导体组。第1线圈导体组和第2线圈导体组通过连接导体11a串联电连接。连接导体11a在第1线圈导体组的连结导体8a和外部电极5之间并且第2线圈导体组的连结导体8b、8c之间,将线圈导体7b和线圈导体7c连接。第2线圈导体组和第3线圈导体组通过连接导体11b串联电连接。连接导体11b在第2线圈导体组的连结导体8b、8c
之间并且第3线圈导体组的连结导体8d、8e之间,将线圈导体7d和线圈导体7e连接。第3线圈导体组和第4线圈导体组通过连接导体11c串联电连接。连接导体11c在第3线圈导体组的连结导体8d、8e之间并且第4线圈导体组的连结导体8f和外部电极4之间,将线圈导体7f和线圈导体7g连接。如图3所示那样,通过线圈导体如上述那样连接,从而在线圈导体组中电流平行流动,能够减少线圈整体的直流电阻,并且抑制发热。在本实施方式的层叠线圈部件1中,本体2由绝缘层6的层叠体和埋设于该层叠体中的线圈构成。在本公开的层叠线圈部件中,层叠体是层叠有多个绝缘层而成的。此外,在本公开的层叠线圈部件中,绝缘层的层叠层数没有特别限定。上述绝缘层6优选由磁性体构成,进一步优选由烧结铁氧体构成。上述烧结铁氧体作为主成分,至少包含Fe、Ni和Zn。烧结铁氧体也可以还包含Cu。在一个方式中,上述烧结铁氧体作为主成分,至少包含Fe、Ni、Zn和Cu。在上述烧结铁氧体中,Fe含量换算为Fe2O3,优选为40.0摩尔%以上且49.5摩尔%以下(主成分合计基准,以下也相同),更优选为45.0摩尔%以上且49.5摩尔%以下。在上述烧结铁氧体中,Zn含量换算为ZnO,优选为5.0摩尔%以上且35.0摩尔%以下(主成分合计基准,以下也相同),更优选为10.0摩尔%以上且30.0摩尔%以下。在上述烧结铁氧体中,Cu含量换算为CuO,优选为4.0摩尔%以上且12.0摩尔%以下(主成分合计基准,以下也相同),更优选为7.0摩尔%以上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叠线圈部件,具备:层叠体,其层叠绝缘层而成;线圈,其设置于所述层叠体内;以及外部电极,其设置于所述层叠体的表面,并与所述线圈电连接,所述层叠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至少包括两个线圈导体组,所述线圈导体组包括经由两个连结导体并联连接的至少两个线圈导体,所述至少两个线圈导体组经由连接导体串联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木亮川端良兵今田胜久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