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移动、升降模板支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9031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新型可移动、升降模板支撑体系,包括若干前后平行设置的水平门架横梁和两个垂直于门架横梁的纵向支撑杆,门架横梁底面两端各连有一个可调节长度的竖直侧立柱,且门架横梁底面中部连有两个竖直的主立柱,两个纵向支撑杆上连有若干可调节长度的支腿,与位于前侧的门架横梁连接的两个主立柱和与位于后侧的门架横梁连接的两个主立柱上均连有移动升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需安拆一次,操作简单,可重复利用,降低了时间成本,减少了材料损耗,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重复安拆工作,减少了人力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侧立柱和主立柱占用空间小,可以实现先铺设管道再进行支撑的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可移动、升降模板支撑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模板支撑体系领域,尤其涉及新型可移动、升降模板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在框架结构顶板模板支撑体系施工领域主要采用的是满堂支撑脚手架体系,满堂支撑架体系需要保证足够的作业空间方能保证架体的安全和稳定,为了满足支撑要求,通常满堂支撑架体系的若干支撑柱均布在地面上,满堂支撑架体系占用空间大,在满堂支撑架体系支撑时,无法进行其他作业施工,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延长施工周期;满堂支撑架需要在每次顶板混凝土浇筑前后重新安装拆卸,周期较长,不利于工程进展;满堂支撑架对工人的操作要求较高,在多次安拆的情况下易出现架体连接节点位置连接固定不牢情况,产生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新型可移动、升降模板支撑体系。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新型可移动、升降模板支撑体系,包括若干前后平行设置的水平门架横梁和两个垂直于门架横梁的纵向支撑杆,门架横梁顶面连有若干平行的水平上纵梁,上纵梁与门架横梁垂直,上纵梁顶面铺设有支撑模板,门架横梁底面两端各连有一个可调节长度的竖直侧立柱,且门架横梁底面中部连有两个竖直的主立柱,每个门架横梁上的两个主立柱中的一个主立柱均与两个纵向支撑杆中的一个纵向支撑杆连接,每个门架横梁上的两个主立柱中的另一个主立柱均与两个纵向支撑杆中的另一个纵向支撑杆连接,两个纵向支撑杆之间连有若干横向支撑杆,两个纵向支撑杆上连有若干可调节长度的支腿,与位于前侧的门架横梁连接的两个主立柱和与位于后侧的门架横梁连接的两个主立柱上均连有移动升降组件;
[0005]移动升降组件包括与主立柱连接的固定块,固定块底面连有竖直的千斤顶,千斤顶下端安装有轨道轮,地面上铺设有与轨道轮相匹配的轨道。
[0006]门架横梁包括水平段和两个倾斜段,两个倾斜段对称连接在水平段的两端,且倾斜段远离水平段的一端较低,且较低的一端与侧立柱连接。
[0007]门架横梁和主立柱之间连有门架斜撑。
[0008]侧立柱包括带有内螺纹的上调节筒和带有内螺纹的下调节筒,上调节筒和下调节筒之间螺纹连接有高度调节螺杆,上调节筒上端与门架横梁固定连接,下调节筒下端连有木垫块。
[0009]支腿包括与纵向支撑杆连接的安装筒,安装筒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且安装筒螺纹连接有带有外螺纹的支腿调节杆,支腿调节杆下端连有支撑底座。
[0010]纵向支撑杆两端均连有倒链。
[0011]门架横梁和上纵梁均为工字钢。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仅需安拆一次,操作简单,可重复利用,降
低了时间成本,减少了材料损耗,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重复安拆工作,减少了人力成本;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连接节点弱化,门架横梁和上纵梁均为工字钢,增强了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技术在相邻侧立柱和主立柱之间留有较大的间隙,在本技术支撑时,可以进行其他作业施工。此外,本技术的侧立柱和主立柱占用空间小,可以实现先铺设管道再进行支撑的施工工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浇筑状态时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行走状态时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技术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中:1

门架横梁;11

水平段;12

倾斜段;13

门架斜撑;2

上纵梁;3

支撑模板;4

侧立柱;41

上调节筒;42

下调节筒;43

高度调节螺杆;44

木垫块;5

主立柱;6

纵向支撑杆;7

横向支撑杆;8

支腿;81

安装筒;82

支腿调节杆;83

支撑底座;9

移动升降组件;91

固定块;92

千斤顶;93

轨道轮;94

轨道;10

倒链;
[0018]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至图4所示,新型可移动、升降模板支撑体系,包括若干前后平行设置的水平门架横梁1和两个垂直于门架横梁1的纵向支撑杆6,门架横梁1顶面连有若干平行的水平上纵梁2,上纵梁2与门架横梁1垂直,上纵梁2顶面铺设有支撑模板3,门架横梁1底面两端各连有一个可调节长度的竖直侧立柱4,且门架横梁1底面中部连有两个竖直的主立柱5,每个门架横梁1上的两个主立柱5中的一个主立柱5均与两个纵向支撑杆6中的一个纵向支撑杆6连接,每个门架横梁1上的两个主立柱5中的另一个主立柱5均与两个纵向支撑杆6中的另一个纵向支撑杆6连接,两个纵向支撑杆6之间连有若干横向支撑杆7,两个纵向支撑杆6上连有若干可调节长度的支腿8,与位于前侧的门架横梁1连接的两个主立柱5和与位于后侧的门架横梁1连接的两个主立柱5上均连有移动升降组件9;
[0021]移动升降组件9包括与主立柱5连接的固定块91,固定块91底面连有竖直的千斤顶92,千斤顶92下端安装有轨道轮93,地面上铺设有与轨道轮93相匹配的轨道94。
[0022]门架横梁1包括水平段11和两个倾斜段12,两个倾斜段12对称连接在水平段11的两端,且倾斜段12远离水平段11的一端较低,且较低的一端与侧立柱4连接。
[0023]门架横梁1和主立柱5之间连有门架斜撑13。
[0024]侧立柱4包括带有内螺纹的上调节筒41和带有内螺纹的下调节筒42,上调节筒41和下调节筒42之间螺纹连接有高度调节螺杆43,上调节筒41上端与门架横梁1固定连接,下调节筒42下端连有木垫块44。
[0025]支腿8包括与纵向支撑杆6连接的安装筒81,安装筒8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且安装筒81螺纹连接有带有外螺纹的支腿调节杆82,支腿调节杆82下端连有支撑底座83。
[0026]纵向支撑杆6两端均连有倒链10。
[0027]门架横梁1和上纵梁2均为工字钢。
[0028]本技术工作时,

框架箱涵底板钢筋绑扎时,预埋钢筋用以作为本技术的牵引点;

框架箱涵底板及侧墙混凝土浇筑完成且顶板施工前的其他工序均完成后,铺设固定8#槽钢作为本技术的轨道94进行;

采用吊车将本技术吊装至轨道94之上,此时调节支腿8和侧立柱4的高度,支撑模板3跟随升高至顶板设计标高,此时两端轨道轮93与轨道94脱离且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可移动、升降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前后平行设置的水平门架横梁(1)和两个垂直于门架横梁(1)的纵向支撑杆(6),门架横梁(1)顶面连有若干平行的水平上纵梁(2),上纵梁(2)与门架横梁(1)垂直,上纵梁(2)顶面铺设有支撑模板(3),门架横梁(1)底面两端各连有一个可调节长度的竖直侧立柱(4),且门架横梁(1)底面中部连有两个竖直的主立柱(5),每个门架横梁(1)上的两个主立柱(5)中的一个主立柱(5)均与两个纵向支撑杆(6)中的一个纵向支撑杆(6)连接,每个门架横梁(1)上的两个主立柱(5)中的另一个主立柱(5)均与两个纵向支撑杆(6)中的另一个纵向支撑杆(6)连接,两个纵向支撑杆(6)之间连有若干横向支撑杆(7),两个纵向支撑杆(6)上连有若干可调节长度的支腿(8),与位于前侧的门架横梁(1)连接的两个主立柱(5)和与位于后侧的门架横梁(1)连接的两个主立柱(5)上均连有移动升降组件(9);移动升降组件(9)包括与主立柱(5)连接的固定块(91),固定块(91)底面连有竖直的千斤顶(92),千斤顶(92)下端安装有轨道轮(93),地面上铺设有与轨道轮(93)相匹配的轨道(9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移动、升降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王滨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