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884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地震离散数据,将地震离散数据转换成网格离散数据;根据网格离散数据,生成时深曲线;根据时深曲线,建立三维近地表模型;对三维近地表模型进行交互调整,得到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三维近地表模型;根据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三维近地表模型,进行静校正处理,得到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量。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静校正的精度,有利于高精度地震勘探。有利于高精度地震勘探。有利于高精度地震勘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资料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地震资料处理领域的中、长波长静校正方案普遍是野外现场测得的静校正量,该静校正量是基于高程模型的点对点计算得到的,不同测量物理点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较大,例如室内设计点位在现场施工中遇到障碍发生点位偏移、一些位于山地陡峭地段的设计点位无法测量等等。
[0003]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法,用以提高静校正的精度,该方法包括:
[0005]获取地震离散数据,将地震离散数据转换成网格离散数据;
[0006]根据网格离散数据,生成时深曲线;
[0007]根据时深曲线,建立三维近地表模型;
[0008]对三维近地表模型进行交互调整,得到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三维近地表模型;
[0009]根据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三维近地表模型,进行静校正处理,得到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量。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装置,用以提高静校正的精度,该装置包括:
[0011]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地震离散数据,将地震离散数据转换成网格离散数据;
[0012]时深曲线生成单元,用于根据网格离散数据,生成时深曲线;
[0013]建模单元,用于根据时深曲线,建立三维近地表模型;
[0014]交互调整单元,用于对三维近地表模型进行交互调整,得到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三维近地表模型;
[0015]静校正单元,用于根据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三维近地表模型,进行静校正处理,得到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量。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法。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地震离散数据,将地震离散数据转换成
网格离散数据;根据网格离散数据,生成时深曲线;根据时深曲线,建立三维近地表模型;对三维近地表模型进行交互调整,得到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精确的三维近地表模型,根据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三维近地表模型,进行静校正处理,该精确的三维近地表模型可以准确、清晰地刻画出近地表低速层、降速层及高速层的分布形态,进而可以精确地得到近地表结构的模型静校正量。因此,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静校正的精度,有利于高精度地震勘探。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建立三维近地表模型(Delaunay三角网格)的原理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三维近地表模型交互调整的原理示意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5]在介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之前,首先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专业名词进行介绍如下。
[0026]1、低速层(带):大地地表基本是土壤等松散沉积物构成,属于未成岩介质,地震波在该层区间(未成岩介质)传播速度低,可以把未成岩地层理解成低速层。低速层(带)与降速层(带)的分界面,即低速层底界面。
[0027]2、降速层(带):低速层往下,属于半成岩介质,地震波在该层区间(半成岩介质)传播速度较低,但是比未成岩地层中传播速度高一些,因此可以把半成岩地层理解成降速层(带)。降速层(带)与高速层(带)的分界面,即降速层底界面或高速层顶界面。
[0028]3、高速层:降速层往下,属于真正的成岩介质,即岩层。地震波在该层区间(成岩介质)传播速度较高,因此可以把成岩地层理解成高速层。
[0029]4、高速层顶界面网格数据体:由地表实施微测井,微测井布设1km*1km,即1公里1口微测井点,每口微测井都要打穿高速层顶界面,每口井都记录到低速层底界面和高速层顶界面,全工区的微测井记录插值就得到近地表模型,近地表模型最下面一层,即高速层顶界面网格数据体。
[0030]5、测线控制点:测量控制点是指在进行测量作业之前,在要进行测量的区域范围内,布设一系列的点来完成对整个区域的测量作业,即控制点是从调查点中抽取的检验点。
[0031]5、测线交点:纵测线和横测线的交点,也叫主测线和联络测线的交点。
[0032]6、高程:高程指的是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称绝对高程,简称高程。
[0033]由于专利技术人发现了现有地震资料处理领域的中、长波长静校正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案,该方案在近地表建模过程中,可以通过插值精确估
算物理点的近地表结构,建立的近地表模型的设计科学,符合近地表地质规律,进而较精确地计算出该点位的模型静校正量。同时,静校正精度要高于传统野外静校正,有利于高精度地震勘探,整个过程简单、快捷。下面对该基于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如下。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于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5]步骤101:获取地震离散数据,将地震离散数据转换成网格离散数据;
[0036]步骤102:根据网格离散数据,生成时深曲线;
[0037]步骤103:根据时深曲线,建立三维近地表模型;
[0038]步骤104:对三维近地表模型进行交互调整,得到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三维近地表模型;
[0039]步骤105:根据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三维近地表模型,进行静校正处理,得到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量。
[0040]下面再结合附图2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如下。
[0041]一、首先,介绍步骤101,即离散数据的网格化。
[0042]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地震离散数据,将地震离散数据转换成网格离散数据,可以包括:
[0043]根据所述网格离散数据,显示网格离散数据对应的色块图;所述色块图用于判断所述网格离散数据是否满足预设要求。
[0044]离散数据的网格化:根据加载的离散点数据(SPS炮检点数据,低速带测量成果数据等),生成相应的网格数据,并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地震离散数据,将地震离散数据转换成网格离散数据;根据网格离散数据,生成时深曲线;根据时深曲线,建立三维近地表模型;对三维近地表模型进行交互调整,得到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三维近地表模型;根据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三维近地表模型,进行静校正处理,得到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时深曲线,建立三维近地表模型包括:利用表层模型数据,结合相似度的内插方法,生成目标区域的高速层顶界面网格数据体;从所述高速层顶界面网格数据体中,提取测线控制点坐标;所述测线控制点坐标用于平面解释成图;根据所述测线控制点坐标,确定测线交点坐标;所述测线交点坐标用于交点数据的闭合监控检查,以及用于剖面处理的图头;根据测线交点坐标,对交点低速带进行闭合求解,得到相交测线在交点上一致的低速带控制点数据;根据低速带控制点数据,以及层间相关系数,确定任意两个控制点之间的任一点的层界面高程;根据所述层界面高程,建立三维近地表表层模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三维近地表模型进行交互调整,得到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三维近地表模型,包括:显示建立初始模型的平面图,定义要调整的区域,在区域中定义一个极大点,调整极大点形成平滑的曲面上下运动,得到符合复杂地区表层特征的三维近地表模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地震离散数据,将地震离散数据转换成网格离散数据,包括:根据所述网格离散数据,显示网格离散数据对应的色块图;所述色块图用于判断所述网格离散数据是否满足预设要求。5.一种基于三维近地表模型的静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地震离散数据,将地震离散数据转换成网格离散数据;时深曲线生成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磊柳世光高树生高源韩敏刘洋孔祥占蓝阔吴佳乐于洪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