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883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装置,其包括筒体、推杆,筒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筒体一体成型的锥形头,筒体内沿筒体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一内腔,内腔贯穿所述筒体;内腔内设有所述推杆,推杆的推杆头可伸入锥形头所在位置的内腔内;筒体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内腔的开口,开口用于将骨软骨支架放置在内腔内。该放置装置通过将手术用的骨软骨支架事先放置在筒体内,在手术时将筒体的锥形头对准事先钻好的骨软骨支架的放置孔,再通过推杆将骨软骨支架推到放置孔内,不仅避免了骨软骨支架在手术时不易放到位、易丢失、易损坏和易倒置的问题,还便于对同一个患者同时进行多次骨软骨支架的植入操作,减少了手术时间,减轻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负担。护人员的负担。护人员的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关节软骨损伤是医学领域的难治性损伤,软骨损伤后常会引起关节肿痛等症状。由于软骨组织结构特殊,其内无神经、血管和淋巴管,软骨的营养供给是通过关节滑液间接提供;故损伤后的关节软骨难以修复与再生,且易导致明显的功能障碍。现在主要通过软骨支架修复人体关节软骨组织损伤,使病人避免或延迟关节置换手术,同时手术费用也大大降低。
[0003]针对软骨修复手术时,由于软骨处的钻孔处会溢出血水,使得手术视野不清晰,并且骨软骨支架体积较小、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骨软骨支架不易放到位、易丢失、方向难区分,并且还会存在用镊子易损坏支架等问题,不仅增加了手术过程中放置骨软骨支架的时间,也增加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软骨修复手术时,骨软骨支架不易放到位、易丢失、易损坏等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用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放置装置包括筒体、推杆,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筒体一体成型的锥形头,所述筒体内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一内腔,所述内腔贯穿所述筒体;
[0007]所述内腔内设有所述推杆,所述推杆的推杆头可伸入所述锥形头所在位置的所述内腔内;
[0008]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内腔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将所述骨软骨支架放置在所述内腔内。
[0009]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将手术用的骨软骨支架事先放置在筒体内,在手术时将筒体的锥形头对准事先钻好的骨软骨支架的放置孔,再通过推杆将骨软骨支架推到放置孔内,不仅避免了骨软骨支架在手术时不易放到位、易丢失、易损坏的问题。在筒体上设置开口,便于医护人员对同一个患者同时进行多次骨软骨支架的植入操作,不用将推杆取出后再向筒体内放置骨软骨支架,极大减少了手术时间,减轻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负担。
[0010]较佳地,所述开口设置在靠近所述锥形头的一端。
[0011]较佳地,所述锥形头处的所述筒体的壁厚沿所述锥形头的外径变小的方向减小。
[00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锥形头开口端处的壁厚很薄,方便医护人员将锥形头的开口端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孔对齐,减少手术时间。
[0013]较佳地,所述放置装置还包括限位安全扣,所述限位安全扣用于扣在所述推杆上,
以防止所述推杆将所述骨软骨支架推出。
[00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限位安全扣卡设在推杆上,可以避免不小心推动推杆将筒体内的骨软骨支架推出,造成损失。
[0015]较佳地,所述限位安全扣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筒体或所述推杆上。
[001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避免限位安全扣丢失。
[0017]较佳地,所述筒体上远离所述锥形头的一端设有托指部,所述托指部用于在推动所述推杆时阻止所述筒体朝所述推杆移动方向滑动。
[001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使用时,通过食指和中指夹住筒体,大拇指按在推杆上推动推杆将骨软骨支架推出,便于单手操作。
[0019]较佳地,所述托指部为两个沿所述筒体径向方向向外延伸且延伸方向相反的托板。
[0020]较佳地,所述推杆头与所述骨软骨支架接触的一侧为平面。
[0021]较佳地,所述推杆头与所述骨软骨支架接触的一侧还设有橡胶垫。
[0022]较佳地,所述筒体上靠近所述锥形头的一端设有观察槽,所述观察槽用于观察所述骨软骨支架的位置。
[0023]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使医生更清晰的了解手术过程,便于后续操作。
[0024]较佳地,所述观察槽为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设置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一端靠近所述锥形头的开口端。
[0025]较佳地,所述开口槽上设置有透明材料制成的遮挡件。
[0026]较佳地,所述筒体由透明材料制成。
[0027]较佳地,所述内腔的截面为圆形。
[0028]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施例。
[0029]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放置装置通过将手术用的骨软骨支架事先放置在筒体内,在手术时将筒体的锥形头对准事先钻好的骨软骨支架的放置孔,再通过推杆将骨软骨支架推到放置孔内,不仅避免了骨软骨支架在手术时不易放到位、易丢失、易损坏和易倒置的问题。在筒体上设置开口,便于医护人员对同一个患者同时进行多次骨软骨支架的植入操作,不用将推杆取出后再向筒体内放置骨软骨支架,极大减少了手术时间,减轻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放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放置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筒体 1
[0035]内腔 11
[0036]锥形头 12
[0037]托指部 13
[0038]开口 14
[0039]观察槽 15
[0040]推杆 2
[0041]杆身 21
[0042]推杆头 22
[0043]按压部 23
[0044]限位安全 扣3
[0045]软绳 4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以下实施例范围之中。
[0047]如图1-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装置。该放置装置可重复使用,在使用时,直接将相应规格的骨软骨支架通过开口14放置在筒体1内,在使用完毕后回收,经清洗消毒后以备下次使用。
[0048]如图1-3所示,该放置装置包括筒体1、推杆2,筒体1的一端具有与筒体1一体成型的锥形头12,筒体1内沿筒体1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一内腔11,内腔11贯穿筒体1;内腔11内设有推杆2,推杆2的推杆头22可伸入锥形头12所在位置的内腔11内。筒体1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内腔11的开口14,开口14用于将骨软骨支架放置在内腔11内。其中,开口14设置在靠近锥形头12的一端。
[004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手术用的骨软骨支架事先放置在筒体1内,在手术时将筒体1的锥形头12对准事先钻好的骨软骨支架的放置孔,再通过推杆2将骨软骨支架推到放置孔内,不仅避免了骨软骨支架在手术时不易放到位、易丢失、易损坏的问题,还便于医护人员对同一个患者同时进行多次骨软骨支架的植入操作,不用将推杆2取出后再向筒体1内放置骨软骨支架,有效地减少了手术过程中放置骨软骨支架的时间,减轻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负担。
[0050]在本实施例中,锥形头12处的筒体1的壁厚沿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装置包括筒体、推杆,所述筒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筒体一体成型的锥形头,所述筒体内沿所述筒体的轴线方向上具有一内腔,所述内腔贯穿所述筒体;所述内腔内设有所述推杆,所述推杆的推杆头可伸入所述锥形头所在位置的所述内腔内;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连通所述内腔的开口,所述开口用于将所述骨软骨支架放置在所述内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置在靠近所述锥形头的一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头处的所述筒体的壁厚沿所述锥形头的外径变小的方向减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装置还包括限位安全扣,所述限位安全扣用于扣在所述推杆上,以防止所述推杆将所述骨软骨支架推出。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安全扣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筒体或所述推杆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软骨支架的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远离所述锥形头的一端设有托指部,所述托指部用于在推动所述推杆时阻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慧敏汪争光
申请(专利权)人:华夏司印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