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冠病毒预防的医用防护目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68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冠病毒预防的医用防护目镜,包括束紧带,日字扣,护目镜,记录装置和减雾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护目镜,采用气囊眼镜圈与医护人员的面部直接接触,减少护目镜与人体的直接硬接触,使得护目镜佩戴更舒适;通过设置记录装置,摄像头能对医护人员接触的病人进行录像,一旦有医护人员被感染,可取下几位受感染医护人员的护目镜进行录像交叉比对,尽最大可能排除疑似病例和实际病例,减少疑似病例的排除困难程度,通过补光灯可对较暗的环境进行补光,以满足医护人员随时随地灯光补偿的需求;通过设置USB接口和USB接口芯片,通过USB接口和USB接口芯片便于将储存卡内的影像进行导出至电脑。将储存卡内的影像进行导出至电脑。将储存卡内的影像进行导出至电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冠病毒预防的医用防护目镜


[0001]本技术涉及护目镜
,具体为一种用于新冠病毒预防的医用防护目镜。

技术介绍

[0002]感染肺炎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医护人员在对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佩戴防护服、口罩以及护目镜。
[0003]由于肺炎病毒的传播性强,病人较多,疑似病例和实际感染病例无法区分,导致很多医护人员被感染,而且在临时病房中取药时光线较暗,没有补光设备,以及长时间的工作,医护人员产生的热量容易雾化镜片。
[0004]为此,提出一种用于新冠病毒预防的医用防护目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冠病毒预防的医用防护目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由于肺炎病毒的传播性强,病人较多,疑似病例和实际感染病例无法区分,导致很多医护人员被感染,而且在临时病房中取药时光线较暗,没有补光设备,以及长时间的工作,医护人员产生的热量容易雾化镜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冠病毒预防的医用防护目镜,包括束紧带,日字扣,护目镜,记录装置和减雾机构,所述的束紧带从护目镜的两侧穿过,并通过日字扣固定;所述的记录装置设置在护目镜的上方;所述的减雾机构设置在记录装置的一侧。
[0007]优选的,所述的护目镜包括眼镜框,挂孔,镜片和气囊眼镜圈,所述的眼镜框的两侧开设有便于束紧带穿过的挂孔;所述的镜片嵌装在眼镜框内,该镜片采用医用拜耳PC材质制成;所述的气囊眼镜圈设置在眼镜框与人面部接触的一侧,该气囊眼镜圈沿眼镜框的边缘粘接固定;所述的眼镜框上端的一侧开设有2个通孔,采用气囊眼镜圈与医护人员的面部直接接触,减少护目镜与人体的直接硬接触,使得护目镜佩戴更舒适。
[0008]优选的,所述的记录装置包括外壳,摄像头,补光灯,电量监测模块,第一开关,第二开关,USB接口,锂电池,单片机,USB接口芯片和储存卡,所述的摄像头嵌装在外壳的一侧;所述的补光灯采用2个,嵌装在摄像头的两侧;所述的电量监测模块嵌装在外壳的内部,该电量监测模块上的电量指示灯从外壳顶部的小孔内透出;所述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嵌装在外壳的顶部;所述的USB接口设置在外壳的一侧,摄像头能对医护人员接触的病人进行录像,一旦有医护人员被感染,可取下几位受感染医护人员的护目镜进行录像交叉比对,尽最大可能排除疑似病例和实际病例,减少疑似病例的排除困难程度,通过补光灯可对较暗的环境进行补光,以满足医护人员随时随地灯光补偿的需求。
[0009]优选的,所述的外壳内部设置有锂电池,单片机,USB接口芯片和储存卡,所述的锂
电池与单片机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的USB接口芯片通过导线分别与单片机和USB接口连接;所述的储存卡与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的补光灯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开关和单片机连接;所述的摄像头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二开关和单片机连接;所述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与锂电池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的电量监测模块与锂电池通过导线连接,通过USB接口便于将储存卡内的影像进行导出至电脑,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交叉比对。
[0010]优选的,所述的减雾机构包括按压气囊,进气管,进气单向阀,出气管和出气单向阀,所述的按压气囊粘接在眼镜框上方,该按压气囊的两端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从眼镜框上的通孔内穿入;所述的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分别串接在进气管和出气管上,当镜片出现雾气的时候,医护人员可不断按压按压气囊,使得护目镜内的气体流动起来,以减少雾气的存在,有效的避免因雾气而影像医疗工作。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护目镜,采用气囊眼镜圈与医护人员的面部直接接触,减少护目镜与人体的直接硬接触,使得护目镜佩戴更舒适;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记录装置,摄像头能对医护人员接触的病人进行录像,一旦有医护人员被感染,可取下几位受感染医护人员的护目镜进行录像交叉比对,尽最大可能排除疑似病例和实际病例,减少疑似病例的排除困难程度,通过补光灯可对较暗的环境进行补光,以满足医护人员随时随地灯光补偿的需求;
[0014]3、本技术,通过设置USB接口和USB接口芯片,通过USB接口和USB 接口芯片便于将储存卡内的影像进行导出至电脑,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交叉比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护目镜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记录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减雾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束紧带;2、日字扣;3、护目镜;31、眼镜框;32、挂孔;33、镜片;34、气囊眼镜圈;4、记录装置;41、外壳;42、摄像头;43、补光灯; 44、电量监测模块;45、第一开关;46、第二开关;47、USB接口;48、锂电池;49、单片机;40、USB接口芯片;411、储存卡;5、减雾机构;51、按压气囊;52、进气管;53、进气单向阀;54、出气管;55、出气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冠病毒预防的医用防护目镜,如图1和5所示,包括束紧带1,日字扣2,护目镜3,记录装置4和减雾机构5,所述的束紧带1从护目镜3的两侧穿过,并通过日字扣 2固定;所述的记录装置4设置在护目镜3的上方;
所述的减雾机构5设置在记录装置4的一侧。
[0023]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的护目镜3包括眼镜框31,挂孔32,镜片33 和气囊眼镜圈34,所述的眼镜框31的两侧开设有便于束紧带1穿过的挂孔32;所述的镜片33嵌装在眼镜框31内,该镜片33采用医用拜耳PC材质制成;所述的气囊眼镜圈34设置在眼镜框31与人面部接触的一侧,该气囊眼镜圈34沿眼镜框31的边缘粘接固定;所述的眼镜框31上端的一侧开设有2 个通孔。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气囊眼镜圈34与医护人员的面部直接接触,减少护目镜与人体的直接硬接触,使得护目镜佩戴更舒适。
[0025]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记录装置4包括外壳41,摄像头42,补光灯43,电量监测模块44,第一开关45,第二开关46,USB接口47,锂电池48,单片机49,USB接口芯片40和储存卡411,所述的摄像头42嵌装在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冠病毒预防的医用防护目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束紧带(1),日字扣(2),护目镜(3),记录装置(4)和减雾机构(5),所述的束紧带(1)从护目镜(3)的两侧穿过,并通过日字扣(2)固定;所述的记录装置(4)设置在护目镜(3)的上方;所述的减雾机构(5)设置在记录装置(4)的一侧;所述的护目镜(3)包括眼镜框(31),挂孔(32),镜片(33)和气囊眼镜圈(34),所述的眼镜框(31)的两侧开设有便于束紧带(1)穿过的挂孔(32);所述的镜片(33)嵌装在眼镜框(31)内,该镜片(33)采用医用拜耳PC材质制成;所述的气囊眼镜圈(34)设置在眼镜框(31)与人面部接触的一侧,该气囊眼镜圈(34)沿眼镜框(31)的边缘粘接固定;所述的眼镜框(31)上端的一侧开设有2个通孔;所述的记录装置(4)包括外壳(41),摄像头(42),补光灯(43),电量监测模块(44),第一开关(45),第二开关(46),USB接口(47),锂电池(48),单片机(49),USB接口芯片(40)和储存卡(411),所述的摄像头(42)嵌装在外壳(41)的一侧;所述的补光灯(43)采用2个,嵌装在摄像头(42)的两侧;所述的电量监测模块(44)嵌装在外壳(41)的内部,该电量监测模块(44)上的电量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