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水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67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水表,包括:水表模块,其包括水表壳体,水表壳体上形成有总进水口、总出水口、装配孔;过滤模块,其包括过滤壳体和过滤件,过滤壳体内具有腔体,过滤件设置在腔体内,将腔体分隔成进水腔和出水腔,过滤壳体上形成有与进水腔连通的过滤进水口、与出水腔连通的过滤出水口;过滤壳体上具有连接部,连接部与所述装配孔可拆卸式连接;当连接部与装配孔连接在一起时,过滤进水口与总进水口连通,过滤出水口与总出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水表,当过滤模块需要更换维修时,直接将连接部从装配孔上拆下即可,拆装方便,解决了过滤模块拆装不便的问题,便于过滤模块的维修更换。的维修更换。的维修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水表


[0001]本技术属于水计量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水表。

技术介绍

[0002]水表是测量水流量的仪器,目前用户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一般在水表前端设置有过滤器,用于滤除泥沙等杂质。
[0003]但是,目前的过滤器直接安装在水表前端的水管上,安装比较复杂,容易损坏水管,不易于拆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水表,解决了过滤模块拆装不便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智能水表,包括:
[0007]水表模块,其包括水表壳体,所述水表壳体上形成有总进水口、总出水口、装配孔;
[0008]过滤模块,其包括过滤壳体和过滤件,所述过滤壳体内具有腔体,所述过滤件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将所述腔体分隔成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过滤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过滤进水口、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过滤出水口;
[0009]所述过滤壳体上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装配孔可拆卸式连接;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装配孔连接在一起时,所述过滤进水口与总进水口连通,所述过滤出水口与总出水口连通。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壳体为套筒状,所述过滤件为套筒状,所述过滤件将所述腔体分隔成所述的出水腔和围设在所述出水腔外侧的环形的进水腔;所述过滤壳体的一端的端面上形成有所述的过滤进水口和过滤出水口;
[0011]所述过滤壳体的一端的外周面具有外螺纹,形成所述的连接部;所述装配孔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部与装配孔螺纹连接。
[0012]又进一步的,所述进水腔与出水腔同轴,所述过滤进水口围设在所述过滤出水口的外侧;
[0013]所述过滤进水口为一个环形口,与进水腔同轴;
[0014]或者,所述过滤进水口包括多个子进水口,所述多个子进水口围绕所述进水腔的中轴线均匀布设。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水表模块还包括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具有三个端面和两条通道;
[0016]其中,第一个端面具有第一开口,第二个端面具有第二开口,第三个端面具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通过第一条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第四开口通过第二条通道连通;
[0017]所述第一开口与总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总出水口连通;
[0018]所述第三个端面的边缘形成有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具有内螺纹,所述环形侧
壁与连接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开口与过滤进水口连通,所述第四开口与过滤出水口连通。
[0019]再进一步的,在所述过滤壳体的另一端的端面上形成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腔体连通;在所述排污口处安装有排污阀,在所述过滤出水口处安装有出水阀。
[0020]进一步的,在所述过滤壳体的另一端套设有底座,在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排污口连接。
[0021]又进一步的,所述排污阀为手动阀或电磁阀;所述出水阀为手动阀或电磁阀;
[0022]当所述排污阀或出水阀为手动阀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旋钮,所述旋钮驱动排污阀或出水阀的开闭;
[0023]当所述排污阀或出水阀为电磁阀时,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导电触点,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排污阀或出水阀电连接;
[0024]所述装配孔上设置有第二导电触点,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与水表模块的控制模块电连接;
[0025]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装配孔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第二导电触点接触。
[0026]更进一步的,所述出水腔内设置有电解模块,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导电触点,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电解模块电连接;
[0027]所述装配孔上设置有第二导电触点,所述第二导电触点与水表模块的控制模块电连接;
[0028]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装配孔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第一导电触点与第二导电触点接触。
[0029]再进一步的,所述水表模块的水量计量模块设置在所述过滤模块的前端。
[0030]进一步的,所述水表模块还包括通信模块,所述水表模块的控制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外界设备通信。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智能水表,通过在水表壳体上设置装配孔,在过滤模块的过滤壳体上设置连接部,连接部与装配孔可拆卸连接;当连接部连接在装配孔上时,过滤进水口与总进水口连通,过滤出水口与总出水口连通;水流经总进水口流至过滤进水口,然后进入过滤模块,经过滤模块过滤后,经过滤出水口流至总出水口;实现过滤功能,保证后端各用水设备的安全用水;当过滤模块需要更换维修时,直接将连接部从装配孔上拆下即可,拆装方便,解决了过滤模块拆装不便的问题,便于过滤模块的维修更换。而且,由于过滤模块与水表壳体连接,而不是安装在进水管上,因此,过滤模块的拆装不会损坏进水管,延长了进水管的使用寿命。
[0032]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是本技术所提出的智能水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是图1中管接头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3是本技术所提出的智能水表的一个实施例的水路图;
[0037]图4是图1中过滤模块的一个实施例的水路图;
[0038]图5是本技术所提出的智能水表的一个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0039]附图标记:
[0040]1、水表模块;
[0041]10、水表壳体;10

1、总进水口;10

2、总出水口;
[0042]11、控制模块;
[0043]12、通信模块;
[0044]13、叶轮;
[0045]14、进水管;
[0046]15、出水管;
[0047]16、电磁阀;
[0048]17、管接头;17

1、第一开口;17

2、第二开口;17

3、第三开口;17

4、第四开口;17

5、环形侧壁;
[0049]2、过滤模块;
[0050]21、过滤件;
[0051]22、过滤壳体;22

1、连接部;22

2、进水腔;22

3、出水腔;22

4、过滤进水口;22

5、过滤出水口;22

6、排污口;22

7、排污阀;2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表模块,其包括水表壳体,所述水表壳体上形成有总进水口、总出水口、装配孔;过滤模块,其包括过滤壳体和过滤件,所述过滤壳体内具有腔体,所述过滤件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将所述腔体分隔成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过滤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进水腔连通的过滤进水口、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过滤出水口;所述过滤壳体上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装配孔可拆卸式连接;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装配孔连接在一起时,所述过滤进水口与总进水口连通,所述过滤出水口与总出水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壳体为套筒状,所述过滤件为套筒状,所述过滤件将所述腔体分隔成所述的出水腔和围设在所述出水腔外侧的环形的进水腔;所述过滤壳体的一端的端面上形成有所述的过滤进水口和过滤出水口;所述过滤壳体的一端的外周面具有外螺纹,形成所述的连接部;所述装配孔具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部与装配孔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与出水腔同轴,所述过滤进水口围设在所述过滤出水口的外侧;所述过滤进水口为一个环形口,与进水腔同轴;或者,所述过滤进水口包括多个子进水口,所述多个子进水口围绕所述进水腔的中轴线均匀布设。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水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表模块还包括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具有三个端面和两条通道;其中,第一个端面具有第一开口,第二个端面具有第二开口,第三个端面具有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通过第一条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第四开口通过第二条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总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总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三个端面的边缘形成有环形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兴运杨磊薛晓艳谢交兵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施特劳斯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