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风电类产品的轻量化浇流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565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6
一种应用于风电类产品的轻量化浇流道,包括主浇道,主浇道位于铸件砂模内。主浇道包括第一竖直段、水平连接段和第二竖直段;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的底端分别连接水平连接段的首尾两端;第一竖直段的顶端连接于铸件砂模的浇口;水平连接段位于型腔的下方;第二竖直段的轴线与型腔的中轴线重合;第二竖直段的侧面为铁水出口,它与型腔的底部连通;型腔的顶部的最外端设冒口和排气口,冒口和排气口通过铁水流路连通于铸件砂模的顶部。本浇道主要针对风电类球墨铸铁产品浇流道系统的优化,使得铁水流入型腔路径变短,减少浮渣产生、降低冲砂风险,提升产品质量;又可提升得料率,减少成本浪费;同时,还能减少造型作业与后处理打磨人员的工作负荷。人员的工作负荷。人员的工作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风电类产品的轻量化浇流道


[0001]本技术涉及风电类产品的浇铸应用领域,具体是一种应用于风电类产品的轻量化浇流道。

技术介绍

[0002]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工商社会,企业面对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价格又在同业竞价中持续面临下调的压力;降本增效是企业持续获利并在商战中立于不败的核心竞争力。如何“锱铢必较”是所有企业永恒关注的课题。
[0003]在风电球墨铸铁生产过程中,由工艺设计之初就融入成本控制的思维,藉由人、机、料、法、环等层面着手,可谓最有效的降本方式。
[0004]利用轻量化的浇流道之布局,可以有效减省原物料的使用,降低不良产生, 精简生产人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在风电类的大型铸件产品中布局轻量化浇流道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例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浇流道形式结构,具体为:
[0006]一种应用于风电类产品的轻量化浇流道,包括主浇道,主浇道位于铸件砂模内,其特征是所述主浇道包括第一竖直段、水平连接段和第二竖直段;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的底端分别连接水平连接段的首尾两端;第一竖直段的顶端连接于铸件砂模的浇口;水平连接段位于型腔的下方;第二竖直段的轴线与型腔的中轴线重合;第二竖直段的侧面为铁水出口,它与型腔的底部连通;型腔的顶部的最外端设冒口和排气口,冒口和排气口通过铁水流路连通于铸件砂模的顶部。
[0007]对于所述型腔是轴对称结构,连通第二竖直段与型腔底部的铁水流路是
ꢀ“
薄饼”状,“薄饼”状铁水流路的外缘连通型腔,“薄饼”状铁水流路的中间连接第二竖直段。
[0008]所述第二竖直段的顶部设有浮渣收集腔,浮渣收集腔在第二竖直段的铁水出口上方。
[0009]技术方案原理说明:
[0010]本风电类产品的轻量化浇流道,是在造型时,利用木模带出结构(型腔),砂型直接做出铁水流路。铁水流路前端连接直浇道(主浇道)尾端,后端直接自进水连接型腔,帮助铁水直接充型。
[0011]本技术方法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方案可以实现铁水充型路径缩短。由直浇道流出的铁水通过上端集渣后,再由两侧薄片(饼状铁水流路)进入型腔,减少浇道冲砂以及铁水搅动接触空气形成氧化渣的机率,有效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报废率。
[0013]2、本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原材料用量减少,并提升铸件铁水得料率。
[0014]3、本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减少造型工作人员与后处理作业者的工作量,降低安全隐患。
[0015]4、本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例的轻量化浇流道在铸件砂模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例的轻量化浇流道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例的连通第二竖直段与型腔底部的铁水流路的俯视图;
[0019]图中:第一竖直段1、水平连接段2、第二竖直段3、型腔4、第二竖直段的铁水出口5、冒口/排气口6、连通第二竖直段与型腔底部的铁水流路7、浮渣收集腔8、铸件砂模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案进一步说明:
[0021]参考图2,本例加工的铸件的形状不规则,其主体成“碗”形,且其上沿和下沿都有背向中轴线的折边,同时,主体的侧壁上还有多个“缺”。采用传统的直浇道+横浇道形式结构很难制作型腔,即使制得可用于铸造的型腔后,需要很多横浇道来注入铁水到型腔。在本案中,型腔的形状与铸件的形状一致。
[0022]采用本浇流道,把第二主浇道置于“碗”的底面中央位置,同时,把“碗底”部分的型腔作为“横浇道”使用。铁水从“碗底”部分的薄片位置进入“碗”下部的折边部分的型腔,以及“碗壁”部分的型腔,并自下而上逐渐直到“碗”的上沿,并进入“碗”下部的折边部分的型腔,这部分型腔设计有冒口/排气口。
[0023]参考图1~3,本例中的应用于风电类产品的轻量化浇流道,包括主浇道,主浇道位于铸件砂模9内,其特征是所述主浇道包括第一竖直段1、水平连接段2和第二竖直段3;第一竖直段1和第二竖直段3的底端分别连接水平连接段2的首尾两端;第一竖直段1的顶端连接于铸件砂模9的浇口;水平连接段2位于型腔4的下方;第二竖直段3的轴线与型腔4的中轴线重合;第二竖直段3的侧面为铁水出口,它与型腔4的底部连通;型腔4的顶部的最外端设冒口和/或排气口,冒口和/或排气口通过铁水流路连通于铸件砂模9的顶部。
[0024]参考图3,对于所述型腔4是轴对称结构,连通第二竖直段与型腔底部的铁水流路7是“薄饼”状,“薄饼”状铁水流路的外缘连通型腔4,“薄饼”状铁水流路的中间连接第二竖直段3。
[0025]再参考图1,所述第二竖直段3的顶部设有浮渣收集腔8,浮渣收集腔8在第二竖直段的铁水出口5上方。
[0026]本技术方案主要针对风电类球墨铸铁产品浇流道系统的优化,使得铁水流入型腔4路径变短,减少浮渣产生、降低冲砂风险,提升产品质量;又可提升得料率,减少成本浪费; 同时,还能减少造型作业与后处理打磨人员的工作负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风电类产品的轻量化浇流道,包括主浇道,主浇道位于铸件砂模内,其特征是所述主浇道包括第一竖直段、水平连接段和第二竖直段;第一竖直段和第二竖直段的底端分别连接水平连接段的首尾两端;第一竖直段的顶端连接于铸件砂模的浇口;水平连接段位于型腔的下方;第二竖直段的轴线与型腔的中轴线重合;第二竖直段的侧面为铁水出口,它与型腔的底部连通;型腔的顶部的最外端设冒口和排气口,冒口和排气口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机床铸造一厂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