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52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涉及管路、线束防护领域,包括拉链和热缩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布是由经纱、纬纱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热缩布围成管状结构,且连接部位缝合有拉链,并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拉链可开口功能,极易方便套装于异型胶管、塑料管、多线束线缆等表面,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具有热收缩、降噪、耐磨、柔韧、阻燃等作用,收缩比可2:1或3:1。长期使用不失柔韧性,同时产品使用后期后续维护、改装、重装、检修等带来操作上的便利性,同时节约成本。同时节约成本。同时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


[0001]本技术涉及管路、线束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机车行业高速发展,极大推动了其相关行业的零部件产业的产品升级换代。目前使用的热缩编织套管都是闭口套管,且为了套装橡胶管方便,一般采用过浆或上胶定型,使用时套管易穿过胶管,这样的工艺造成产品在长期高温情况使用时易出现僵硬板结状态,柔韧性丧失,产品失去防护功能。
[0003]申请号CN202308946U公开了一种编织热收缩套管,具体的公开了,由内壁涂有胶水的热收缩片材缝合而成管状,但该管需要有自由端来使用,如后续长期高温运行,护套会有破损发生,这样就需要拆卸管路、线束来维修,这就需要寻求一种可开口的新型结构护套来满足市场需要,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包括拉链和热缩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布是由经纱、纬纱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热缩布围成管状结构,且连接部位缝合有拉链,并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经纱可为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两种的混合。
[0007]优选的,所述经纱为单根单股,其单根纤维旦数为150D

3000D。
[0008]优选的,所述经纱为多根合股并纱。
[0009]优选的,所述纬纱可为聚烯烃单丝或聚烯烃单丝和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两种的混合丝构成。
[0010]优选的,所述聚烯烃单丝线径为0.12mm

0.25mm,聚烯烃单丝可为两根、三根、四根单丝中的任意一种组合形式。
[0011]优选的,所述聚烯烃单丝和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两种的混合丝构成,其构成可为两根、三根、四根单丝中的任意一种组合形式。
[0012]优选的,所述聚烯烃单丝和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两种的混合丝构成,其构成为单根、两根、三根纤维中的任意一种组合形式,其中单根纤维旦数为300D

1500D。
[0013]优选的,所述热缩布收缩比可2:1或3:1。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本技术通过拉链可开口功能,极易方便套装于异型胶管、塑料管、多线束线缆等表面,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具有热收缩、降噪、耐磨、柔韧、阻燃等作用,收缩比可2:1或3:1。长期使用不失柔韧性,同时产品使用后期后续维护、改装、重装、检修等带来操作上的便利性,同时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热缩布;2、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包括拉链2和热缩布1,热缩布1是由经纱、纬纱交叉编织而成,热缩布1围成管状结构,且连接部位缝合有拉链2,并通过拉链2可拆卸连接。
[002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经纱可为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两种的混合;经纱为单根单股,其单根纤维旦数为150D

3000D。
[002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经纱可为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两种的混合;经纱为多根合股并纱。
[002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纬纱可为聚烯烃单丝或聚烯烃单丝和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两种的混合丝构成;聚烯烃单丝线径为0.12mm

0.25mm,聚烯烃单丝可为两根、三根、四根单丝中的任意一种组合形式。
[002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纬纱可为聚烯烃单丝或聚烯烃单丝和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两种的混合丝构成;聚烯烃单丝和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两种的混合丝构成,其构成可为两根、三根、四根单丝中的任意一种组合形式。
[002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纬纱可为聚烯烃单丝或聚烯烃单丝和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两种的混合丝构成;聚烯烃单丝和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两种的混合丝构成,其构成为单根、两根、三根纤维中的任意一种组合形式,其中单根纤维旦数为300D

1500D。
[002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热缩布1收缩比可2:1或3:1。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8]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的制成,可先把纬纱中的聚烯烃单丝通过电子加速器或钴源辐照定型,再经高速无梭机把经、纬纱编织成热缩布1;或采用高速无梭机把经、纬纱经编织成热缩布1,再经电子加速器或钴源辐照定型,最后热缩布1与拉链2通过缝合方式制成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
[0029]通过拉链可开口功能,极易方便套装于异型胶管、塑料管、多线束线缆等表面,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具有热收缩、降噪、耐磨、柔韧、阻燃等作用,收缩比可2:1或3:1,长期使用不失柔韧性,同时产品使用后期后续维护、改装、重装、检修等带来操作上的便利性,同时节约成本。
[00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包括拉链(2)和热缩布(1),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布(1)是由经纱、纬纱交叉编织而成,所述热缩布(1)围成管状结构,且连接部位缝合有拉链(2),并通过拉链(2)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可为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其两种的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为单根单股,其单根纤维旦数为150D

3000D。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为多根合股并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为聚烯烃单丝或涤纶纤维、锦纶纤维中的一种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拉链式热缩编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邓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经纬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