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褪色的涤棉针织印花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48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褪色的涤棉针织印花布,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针织层、置于针织层一侧的涤纶层、以及置于针织层另一侧的弹性层,所述涤纶层设有若干排列均匀的通孔,所述弹性层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将针织层顶出通孔外,所述涤纶层的上面设有固色层,所述固色层设有反光层,所述固色层与反光层之间粘接,所述针织层包括第一纱线线圈、以及第二纱线线圈,所述第一纱线线圈与第二纱线线圈交替分布,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弹性、且防褪色的涤棉针织印花布。棉针织印花布。棉针织印花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褪色的涤棉针织印花布


[0001]本技术属于纺织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褪色的涤棉针织印花布。

技术介绍

[0002]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分为纬编和经编。目前,涤棉针织印花布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2065985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涤棉针织粗针布,包括针织层,所述针织层包括由透气纤维纺织而成,所述透气纤维包括中心纤维和缠绕在中心纤维上的缠绕纤维,所述中心纤维为氨纶纤维,所述缠绕纤维为纯棉纤维,所述针织层上还设置有涤纶层,所述涤纶层上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针织层从通孔中露出。涤棉针织粗针布主要由针织层和涤纶层构成,针织层的纤维主要由氨纶纤维和纯棉纤维缠绕而成,通过氨纶纤维的弹性,来弥补纯棉纤维本身的弹性不足的问题,能够在整体纤维受理过程中,能够起到一个缓解应力的作用,提高了整体弹性的同时也提高的整体的强度。之后再在针织层上设置一层涤纶层,就实现了一个粗针布。同时,通过通孔的设置,提供了针织层的形变空间,是的在受理过程中有更大的空间形变。
[0004]上述针织布虽然具有较好的弹性,但是针织布在被印染后被紫外线照射容易掉色,影响针织印花布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弹性、且防褪色的涤棉针织印花布。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褪色的涤棉针织印花布,包括针织层、置于针织层一侧的涤纶层、以及置于针织层另一侧的弹性层,所述涤纶层设有若干排列均匀的通孔,所述弹性层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将针织层顶出通孔外,所述涤纶层的上面设有固色层,所述固色层设有反光层,所述固色层与反光层之间粘接,所述针织层包括第一纱线线圈、以及第二纱线线圈,所述第一纱线线圈与第二纱线线圈交替分布。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针织层、置于针织层一侧的涤纶层、以及置于针织层另一侧的弹性层,涤纶层设置有若干排列均匀的通孔,弹性层设置有凸起,凸起将针织层顶出通孔外,通过通孔、凸起、以及突出通孔外的针织层使印花布具有较好的弹性,增加印花布的受力性能,涤纶层的上面设置有固色层,固色层设置有反光层,固色层与反光层之间粘接,通过在固色层将染剂固定,使印花布具有较好的色彩图案,使印花布更加美观,通过反光层使固色层更加稳固,防止染料升华或者受日晒褪色,防止固色层褪色,增加印花布的使用寿命,针织层包括第一纱线线圈、以及第二纱线线圈,第一纱线线圈与第二纱线线圈交替分布,针织层通过第一纱线线圈和第二纱线线圈编织而成,使针织层编织结构稳固。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线线圈为包芯纱,所述第一纱线线圈包括
处于最里层的芯纱、处于中间层的包覆纱和处于最外层的外层纱,所述芯纱与外层纱均采用棉纤维,所述包覆纱采用涤纶纤维。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纱线线圈为包芯纱,第一纱线线圈包括处于最里层的芯纱、处于中间层的包覆纱和处于最外层的外层纱,芯纱与外层纱均采用棉纤维,包覆纱采用涤纶纤维,通过棉纤维使第一纱线线圈具有较好的保暖吸湿性,通过涤纶纤维使第一纱线线圈具有更好的弹性,增加针织层的抗拉性。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纱线线圈采用棉纤维纱线和羊绒纤维纱线并线捻合成的双股纱。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纱线线圈采用棉纤维纱线和羊绒纤维纱线并线捻合成的双股纱,使第二纱线线圈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且通过棉纤维纱线和羊绒纤维纱线增加第二纱线线圈的保暖性,且使针织布使用更加舒适。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反光层采用反光纤维制成的纱线编织而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光层采用反光纤维制成的纱线编织而成,反光纤维降低紫外线对固色层的照射,降低染料的升华,防止染料褪色,且通过反光层观看固色层的色彩情况不受影响。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纱采用呈中空管状的异性纤维。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纱采用呈中空管状的异性纤维,增加芯纱的透气性,使通过使用芯纱编织而成的第一纱线线圈具有较高的透气性,使穿着更加舒适。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涤纶层、针织层、弹性层通过棉线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纶层、针织层、弹性层通过棉线连接,使涤纶层、针织层、弹性层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增加印花布的使用寿命。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通过通孔、凸起、以及突出通孔外的针织层使印花布具有较好的弹性,增加印花布的受力性能,使印花布在受到较大拉力时,能够起到一个缓解应力的作用,提高了整体弹性的同时也提高的整体的强度。
[0020]2、通过在固色层将染剂固定,使印花布具有较好的色彩图案,使印花布更加美观,通过反光层使固色层更加稳固,防止染料升华或者受日晒褪色,防止固色层褪色,增加印花布的使用寿命。
[0021]3、针织层通过第一纱线线圈和第二纱线线圈编织而成,第一纱线线圈具有较好的保暖吸湿性、以及更好的弹性,第二纱线线圈具有较好的保暖性,使使用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涤棉针织印花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针织层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第一纱线线圈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第二纱线线圈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附图标记,1、针织层;11、第一纱线线圈;111、芯纱;112、包覆纱;113、外层纱;12、第二纱线线圈;121、棉纤维纱线;122、羊绒纤维纱线;2、涤纶层;21、通孔;3、弹性层;31、凸起;4、固色层;5、反光层;6、棉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8]一种防褪色的涤棉针织印花布,包括针织层1、置于针织层1一侧的涤纶层2、以及置于针织层1另一侧的弹性层3,涤纶层2设置有若干排列均匀的通孔21,弹性层3设置有凸起31,凸起31将针织层1顶出通孔21外,通过通孔21、凸起31、以及突出通孔21外的针织层1使印花布具有较好的弹性,增加印花布的受力性能,涤纶层2的上面设置有固色层4,固色层4设置有反光层5,固色层4与反光层5之间粘接,通过在固色层4将染剂固定,使印花布具有较好的色彩图案,使印花布更加美观,通过反光层5使固色层4更加稳固,防止染料升华或者受日晒褪色,防止固色层4褪色,增加印花布的使用寿命,针织层1包括第一纱线线圈11、以及第二纱线线圈12,第一纱线线圈11与第二纱线线圈12交替分布,针织层1通过第一纱线线圈11和第二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褪色的涤棉针织印花布,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织层(1)、置于针织层(1)一侧的涤纶层(2)、以及置于针织层(1)另一侧的弹性层(3),所述涤纶层(2)设有若干排列均匀的通孔(21),所述弹性层(3)设有凸起(31),所述凸起(31)将针织层(1)顶出通孔(21)外,所述涤纶层(2)的上面设有固色层(4),所述固色层(4)设有反光层(5),所述固色层(4)与反光层(5)之间粘接,所述针织层(1)包括第一纱线线圈(11)、以及第二纱线线圈(12),所述第一纱线线圈(11)与第二纱线线圈(12)交替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褪色的涤棉针织印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线圈(11)为包芯纱,所述第一纱线线圈(11)包括处于最里层的芯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冠木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