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多模式油电混合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8401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动力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多模式油电混合传动装置。该装置通过发动机、两个电机、三个行星排、三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来实现纯电低速启动、并联驱动、混联驱动和固定机械挡等模式。该装置可以使发动机常工作在高效区,电机可实现制动能量回收,有效节能减排,同时两个电机功率需求低,有利于减小传动装置的尺寸,减轻变速箱的重量,降低制造费用。该装置能够实现多个模式切换,电池容量需求小,提高了汽车的续航里程;该装置还拥有机械挡,可提高其传动效率。可提高其传动效率。可提高其传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多模式油电混合传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传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多模式油电混合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能源短缺以及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环保汽车日益受到重视。混合动力汽车不仅可以使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在高效区,提高其燃油经济性,并且可以实现制动能量回收,节约了能源,同时弥补了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和充电难的问题。混合动力汽车是当今世界汽车发展的主流形式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的多模式油电混合传动装置,不仅可以使车辆实现无级变速驱动,发动机常工作在高效区,节约能源,同时降低电机功率需求,提高功率密度,节约成本。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多模式油电混合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ICE、两个电机、三个行星排、两个制动器和三个离合器;
[0007]其中,所述两个电机分为第一电机MG1和第二电机MG2;
[0008]所述两个制动器分为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
[0009]所述三个离合器分为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
[0010]第一个行星排为内外啮合单星行星排,包括:一排齿圈R1、一排行星架PC1、一排太阳轮S1和一排行星轮P1;所述一排行星轮P1同时和一排太阳轮S1、一排齿圈R1啮合;所述一排行星架PC1用于支撑一排行星轮P1;
[0011]第二个行星排为内外啮合双星行星排,包括:二排齿圈R2、二排行星架PC2、二排太阳轮S2、二排小行星轮P21和二排大行星轮P22;所述二排小行星轮P21同时和二排太阳轮S2、二排大行星轮P22啮合;所述二排大行星轮P22同时和二排齿圈R2、二排小行星轮P21啮合;所述二排行星架PC2用于支撑二排小行星轮P21和二排大行星轮P22;
[0012]第三个行星排为内外啮合单星行星排,包括:三排齿圈R3、三排行星架PC3、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行星轮P3;所述三排行星轮P3同时和三排太阳轮S3、三排齿圈R3啮合;所述三排行星架PC3用于支撑三排行星轮P3;
[0013]所述一排太阳轮S1与第一电机MG1、第二离合器C2內毂及第三离合器C3外毂固定连接;所述一排行星架PC1与二排行星架PC2、三排行星架PC3及输出轴Output固定连接;所述一排齿圈R1与第一离合器C1外毂固定连接;
[0014]所述二排太阳轮S2与第三离合器C3內毂固定连接;所述二排齿圈R2与第二离合器C2外毂、三排齿圈R3和第一制动器B1內毂固定连接;
[0015]所述三排太阳轮S3分别与第二制动器B2內毂及第二电机MG2固定连接;
[0016]所述发动机ICE通过阻尼减振器ZN与第一离合器C1内毂固定连接;
[0017]所述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外毂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
[0018]其中,所述三个行星排的内传动比,即各个行星排的齿圈与太阳轮的齿数比分别为:
[0019]一排齿圈R1与一排太阳轮S1:Z
R1
/Z
S1
=3;
[0020]二排齿圈R2与二排太阳轮S2:Z
R2
/Z
S2
=3.5;
[0021]二排齿圈R3与二排太阳轮S3:Z
R3
/Z
S3
=3。
[0022]其中,在结合所述第一制动器B1的情况下,形成第二电机MG2纯电驱动模式。
[0023]其中,在结合所述第一制动器B1和第三离合器C3的情况下,形成第一电机MG1和第二电机MG2共同纯电驱动模式。
[0024]其中,在结合所述第一制动器B1、第三离合器C3和第一离合器C1的情况下,发动机ICE助力,形成发动机ICE和双电机并联混合驱动模式。
[0025]其中,在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B1的情况下,形成发动机ICE和双电机功率分流型混合驱动的第一种模式。
[0026]其中,在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的情况下,形成发动机ICE和双电机功率分流型混合驱动的第二种模式。
[0027]其中,在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离合器C3的情况下,形成发动机ICE和双电机功率分流型混合驱动的第三种模式。
[0028]其中,在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第一制动器B1的情况下,形成第一机械挡位;
[0029]在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B1的情况下,形成第二机械挡位;
[0030]在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的情况下,形成第三机械挡位,该挡位为直接挡。
[0031]其中,在结合所述第一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3和第二制动器B2的情况下,形成第四机械挡位,该挡位为超速挡。
[0032](三)有益效果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多模式油电混合传动装置,通过发动机、两个电机、三个行星排、三个离合器和两个制动器来实现纯电低速启动、并联驱动、混联驱动和固定机械挡等模式。该装置可以使发动机常工作在高效区,电机可实现制动能量回收,有效节能减排,同时两个电机功率需求低,有利于减小传动装置的尺寸,减轻变速箱的重量,降低制造费用。该装置能够实现多个模式切换,电池容量需求小,提高了汽车的续航里程;该装置还拥有机械挡,可提高其传动效率。
附图说明
[0034]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混合动力车用的多模式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ICE为发动机、ZN为阻尼减振器、MG1为第一电机、MG2为第二电机、R1为一排齿圈、PC1为一排行星架、S1为一排太阳轮、P1为一排行星轮;R2为二排齿圈、PC2为二排行星
架、S2为二排太阳轮、P21为二排小行星轮、P22为二排大行星轮;R3为三排齿圈、PC3为三排行星架、S3为三排太阳轮、P3为三排行星轮。操纵件B1、B2为制动器,操纵件C1、C2和C3为离合器。
[0036]图中

为发动机输入构件,

为输出构件,



为电机输入构件,





为传动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多模式油电混合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ICE)、两个电机、三个行星排、两个制动器和三个离合器;通过不同操纵件的组合和发动机电机控制,该传动装置可实现纯电驱动、并联模式、混联驱动模式和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多模式油电混合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ICE)、两个电机、三个行星排、两个制动器和三个离合器;其中,所述两个电机分为第一电机(MG1)和第二电机(MG2);所述两个制动器分为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所述三个离合器分为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三离合器(C3);第一个行星排为内外啮合单星行星排,包括:一排齿圈(R1)、一排行星架(PC1)、一排太阳轮(S1)和一排行星轮(P1);所述一排行星轮(P1)同时和一排太阳轮(S1)、一排齿圈(R1)啮合;所述一排行星架(PC1)用于支撑一排行星轮(P1);第二个行星排为内外啮合双星行星排,包括:二排齿圈(R2)、二排行星架(PC2)、二排太阳轮(S2)、二排小行星轮(P21)和二排大行星轮(P22);所述二排小行星轮(P21)同时和二排太阳轮(S2)、二排大行星轮(P22)啮合;所述二排大行星轮(P22)同时和二排齿圈(R2)、二排小行星轮(P21)啮合;所述二排行星架(PC2)用于支撑二排小行星轮(P21)和二排大行星轮(P22);第三个行星排为内外啮合单星行星排,包括:三排齿圈(R3)、三排行星架(PC3)、三排太阳轮(S3)和三排行星轮(P3);所述三排行星轮(P3)同时和三排太阳轮(S3)、三排齿圈(R3)啮合;所述三排行星架(PC3)用于支撑三排行星轮(P3);所述一排太阳轮(S1)与第一电机(MG1)、第二离合器(C2)內毂及第三离合器(C3)外毂固定连接;所述一排行星架(PC1)与二排行星架(PC2)、三排行星架(PC3)及输出轴(Output)固定连接;所述一排齿圈(R1)与第一离合器(C1)外毂固定连接;所述二排太阳轮(S2)与第三离合器(C3)內毂固定连接;所述二排齿圈(R2)与第二离合器(C2)外毂、三排齿圈(R3)和第一制动器(B1)內毂固定连接;所述三排太阳轮(S3)分别与第二制动器(B2)內毂及第二电机(MG2)固定连接;所述发动机(ICE)通过阻尼减振器(ZN)与第一离合器(C1)内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器(B1)和第二制动器(B2)外毂固定在变速器壳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多模式油电混合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行星排的内传动比,即各个行星排的齿圈与太阳轮的齿数比分别为:一排齿圈(R1)与一排太阳轮(S1):Z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融许晋李洪武程燕张强张玉东李亮邢庆坤盖江涛李慎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