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力牵引双J管取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838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吸式双J管取出装置,包括外管、两个金属丝管、金属丝、磁圈组、圆片架、推金属丝杆、外坠和强力磁铁;圆片架将两个金属丝管架设在外管内部,磁圈组穿在金属丝上,金属丝两端分别从两个金属丝管前端口穿入从外管后端口延伸出,外坠连接在伸出外管的金属丝上,推金属丝杆穿过圆片架和外坠在外管内部移动,强力磁铁在装置的外端吸引着磁圈组;优点:可以减少装置在进入体内时对尿道、输尿口及膀胱壁产生损伤,避免了在体内有大幅度的弯曲从而伤害到尿道。弯曲从而伤害到尿道。弯曲从而伤害到尿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力牵引双J管取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新型取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磁力牵引双J管取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手术时,将双J管两端的弯头分别置于人体的肾盂和膀胱中,中间部分置于连接肾盂和膀胱的输尿管中,起到引流尿液、防止输尿管狭窄和粘连堵塞的重要作用,一般植入人体内1个月后取出;双J管自上放入输尿管,原本应该末端在膀胱内,如果没能进入膀胱,取出很困难,这样就要输尿管镜经过输尿管口进入输尿管内,用钳子夹住拖入膀胱内再拔除,但是有损伤输尿管和输尿管口的风险,还有进入输尿管困难的可能;现有技术中装置进入尿道也会有对尿道产生擦伤的风险;尿道与输尿管之间约为5cm,装置需要弯曲才容易将双J管取出,现有装置大部分弯曲幅度太大,容易伤及尿道。
[0003]专利技术新型内容本专利技术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装置在进入体内时对尿道、输尿口及膀胱壁产生损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磁力牵引双J管取出装置,包括外管、两个金属丝管、金属丝、磁圈组、圆片架、推金属丝杆、外坠和强力磁铁;所述外管前段内部设置有挡片,挡片与外管前端口保持有一段距离,形成一个藏金属丝段,挡片中间开设有通槽;至少两个圆片架固定在挡片后端的外管内部,圆片架中心开设轨迹孔,轨迹孔两边对称开设两个第一孔;两个金属丝管管身分别穿过两个第一孔,两个金属丝管均连接在挡片内平面上,且与挡片上开设的两个第二孔连通;所述金属丝为韧性可塑性金属丝制成,金属丝两金属丝头分别从两个第二孔穿入两个金属丝管中,两金属丝头延伸出外管后端口并连接在外坠上,金属丝在藏金属丝段里形成一个弯曲段;磁圈组固定在金属丝弯曲段上,外坠上同样设有轨迹孔;所述推金属丝杆包括滑杆、叉头和拉环,滑杆从下往上依次穿过:外坠和圆片架上的轨迹槽,滑杆只能上下移动,不能转动;叉头和拉环分别固定在滑杆的两端,叉头位于外管内部,拉环位于外管后端口外;所述强力磁铁置于患者体外与伸入患者体内的磁圈组相吸引,使金属丝产生形变。
[0004]本专利技术新型技术方案,采用金属丝套的方式,主体外观为管状,管状外表光滑且可制作的比较细,方便从尿道进入人体内,减少对尿道产生伤害的几率,内部结构简单部件少,管内部空间足够设置;利用强力磁铁置于患者体外与伸入患者体内的磁圈组相吸引,使金属丝产生形变更容易套住双J管,在套双J管时,可能会出现一次或多次套不中的情况,金属丝需要重新伸出,因为在装置在体内且金属丝比较软,不容易推出,所以在管内部设置了推金属丝杆。
[0005]对本专利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外管、两个金属丝管、推金属丝杆采用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材质制成;金属丝采用钛合金丝或镍钛丝质制成;装置大部分部件都具有韧性是防止装置太硬会在进入患者体内时,轻微的触碰装置会对患者产生影响产生不适,采用的材质都是对人体无害的。
[0006]对本专利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磁圈组由多节小磁圈组成,多节小磁圈组成
可以改变磁圈组的外形,可以更好的与双J管之间贴合,防止双J管脱落。
[0007]对本专利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金属丝上设有标记,标记设置在金属丝套住双J管并收缩到极限时,金属丝与外管后端管口平齐处,方便观察金属丝是否套住双J管,拉动金属丝,标记位于外管后端管口处止住不动时,说明已经套住双J管,标记超出外管后端管口时,说明并未套住双J管。
[0008]对本专利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推金属丝杆上的叉头能通过通槽,且叉头与金属丝俯视呈“十”型配合,呈“十”字形叉头可以更快、更准的推动金属丝。
[0009]本专利技术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管状外壳可以轻松进入膀胱。
[0010]2.本专利技术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强力磁铁从体外吸引磁圈组,磁圈组带动金属丝弯曲解决了装置弯曲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一种磁力牵引双J管取出装置使用状态下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磁力牵引双J管取出装置使用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金属丝、两个金属丝管、挡片11、圆片架5和磁圈组4配合示意图;图4为图3中圆片架5放大图;图5为推金属丝杆立体示意图;图6为推金属丝杆在运作时立体示意图;图7为强力磁铁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

7,对本专利技术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3]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
ꢀ“
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
ꢀ“
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专利技术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14]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磁力牵引双J管取出装置,包括外管1、两个金属丝管2、金属丝3、磁圈组4、圆片架5、推金属丝杆6、外坠7和强力磁铁8。
[0015]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外管1前段设置有挡片11,挡片中间开设有通槽11

1,挡片11与外管1前端管口持有一定的距离,形成一个藏金属丝段12,装置在进入人体内部时可将金属丝3和磁圈组4拉入藏金属丝段中,避免磁圈组4裸露在外晃动对装置进入体内产生阻碍,挡片11固定在内壁上;两个金属丝管2和圆片架5设置在外管1内部,设置金属丝管2为防止金属丝3在外管内部弯曲缠在一起,金属丝管2一端固定在挡片11的内端上,金属丝管2的孔21通出挡片11体,两个金属丝管2穿过两个圆片架5固定在外管1内部里,圆片架5中心位置上开设有轨迹孔51。
[0016]如图1、2所示,金属丝3为韧性可塑性金属丝制成,钛合金丝或镍钛丝都可以选择;金属丝3两金属丝头分别从两个第二孔21穿入两个金属丝管2中,两金属丝头延伸出外管1后端口并连接在外坠7上,金属丝3在藏金属丝段12里形成一个弯曲段,弯曲段呈“U”型,磁圈组4固定在金属丝3弯曲段上,磁圈组4由多节小磁圈组成,小磁圈外径略大于金属丝3的直径即可,小磁圈节数不能太多,避免套住双J管后收缩金属丝3,磁圈组4形成的弧圈太大与双J管之间不够贴合,导致双J管脱落。
[0017]如图2和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力牵引双J管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两个金属丝管(2)、金属丝(3)、磁圈组(4)、至少两个圆片架(5)、推金属丝杆(6)、外坠(7)和强力磁铁(8);所述外管(1)前段内部设置有挡片(11),挡片(11)与外管(1)前端口保持有一段距离,形成一个藏金属丝段(12),挡片(11)中间开设有通槽(11

1);至少两个圆片架(5)固定在挡片(11)后端的外管(1)内部,圆片架(5)中心开设轨迹孔(51),轨迹孔(51)两边对称开设两个第一孔(52);两个金属丝管(2)管身分别穿过两个第一孔(52),两个金属丝管(2)均连接在挡片(11)内平面上,且与挡片(11)上开设的两个第二孔(21)连通;所述金属丝(3)为韧性可塑性金属丝制成,金属丝(3)两金属丝头分别从两个第二孔(21)穿入两个金属丝管(2)中,两金属丝头延伸出外管(1)后端口并且连接在外坠(7)上,金属丝(3)在藏金属丝段(12)里形成一个弯曲段;磁圈组(4)固定在金属丝(3)弯曲段上,外坠(7)上同样设有轨迹孔(51);所述推金属丝杆(6)包括滑杆(61)、叉头(6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渠陆如纲邓永继郭云飞李小瑜刘赛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