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36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包括基座(1)、油污分离主体(2)、端盖(3)、驱动电机(4)、驱动齿轮(5)、分离部(6)及分散部(7);其中,分离部(6)设置在油污分离主体(2)内部,包括分离腔(61)、齿轮环(62)、楔形齿(63)、支撑分离轴(64)、分离碟片(65)及肋片(66);分散部(7)设置在分离部(6)内部,包括进料管(71)、从动齿轮(72)、分散腔(73)及螺旋叶片组件(74),螺旋叶片组件(74)包括连接芯轴(741)、隔断板(742)及螺旋叶片(743)。该设备移动方便,适用于少量或大量含油污泥的处理,同时,该设备处理含油污泥效率高、能耗低,处理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资源回收率高。资源回收率高。资源回收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型含油污泥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大型污泥处理厂进行含油污泥的环保处理,其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且需要多名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因此,不适用于少量、快速含油污泥的处理。同时,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计量间、转油站或井场维修队会使用小型焚烧炉对少量的含油污泥进行焚烧处理,焚烧达标后再进行后续掩埋等处理;然而,这种直接焚烧含油污泥,一是没有回收含有污泥中的原油、造成能源浪费,二是湿油泥的含水量比较高,影响焚烧效率,浪费时间以及焚烧能源,三是焚烧含有污泥过程中易产生污染气体、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对于目前主流的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其污泥压缩挤压的过程需要大功率的电机带动设备运转,能耗大、效率低,极大的浪费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该设备移动方便、少量或大量含油污泥的处理均适用,同时,该设备处理含油污泥效率高、能耗低,处理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资源回收率高,能有效节省时间与人力物力。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油污分离主体、端盖、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分离部以及分散部;所述油污分离主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上端面且所述油污分离主体顶部设置端盖,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端盖上端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贯穿所述端盖且在位于所述端盖下侧的一端固定套接一驱动齿轮;所述分离部设置在所述油污分离主体内部,包括分离腔、齿轮环、楔形齿、支撑分离轴、分离碟片以及肋片;所述分离腔为无顶盖且内部中空的腔体、其底部设置为漏斗形状,且所述分离腔外壁通过第一密封轴承与所述油污分离主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分离腔顶部内壁与一齿轮环外壁固定连接且所述齿轮环的齿形设置在其内侧,所述齿轮环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分离腔位于所述齿轮环下侧的内壁设置若干阵列错位排布的楔形齿;所述分离腔底端中部固定连接一支撑分离轴,所述支撑分离轴上端内壁对应所述分离腔的漏斗口设置出料空腔、支撑分离轴外壁沿竖直方向固定套接若干分离碟片,所述支撑分离轴对应相邻两张所述分离碟片的空隙处开设扇形孔且所述扇形孔绕所述支撑分离轴的中轴线均匀分布,相邻两张分离碟片之间嵌入若干肋片,所述肋片绕所述支撑分离轴中轴线均匀分布且两个肋片之间的空隙与所述扇形孔相对应;所述支撑分离轴远离所述分离腔的一端与所述油污分离主体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分散部设置在所述分离部内部且所述分散部、分离部以及油污分离主体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分散部包括进料管、从动齿轮、分散腔以及螺旋叶片组件,所述进料管设置
在所述端盖中部且进料管的中轴线与端盖中轴线共线,所述进料管贯穿所述端盖且与所述端盖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位于所述端盖下侧的外壁固定套接一从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远离所述齿轮环的一端啮合;所述进料管下端与所述分散腔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分散腔为密封腔体、其外壁对应所述楔形齿位置均匀分布若干分散孔;所述分散腔下端设置螺旋叶片组件,所述螺旋叶片组件包括连接芯轴、隔断板以及螺旋叶片,所述连接芯轴上端与所述分散腔底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芯轴外壁由下至下依次固定套接隔断板与螺旋叶片,所述隔断板外壁通过第二密封轴承与所述分离腔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旋叶片外壁与所述分离腔内壁接触,所述隔断板与所述螺旋叶片上均匀开设若干叶片孔。
[0005]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基座两侧开设安装螺纹孔,所述安装螺纹孔内设置安装螺栓,通过安装螺栓与安装螺纹孔的配合实现将处理设备安装在地面或移动下车上,进而实现处理设备的固定与移动。
[0006]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处理设备还包括喷头设备;所述喷头设备设置在所述端盖上且与所述驱动电机对称的一侧,包括喷管与喷雾头,所述喷管一端外接抽吸泵、另一端贯穿所述端盖且与位于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喷管与所述端盖固定连接且喷管位于所述端盖下侧(即分离腔内)固定连接一喷雾头。
[0007]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油污分离主体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轴承下端的外壁由上至下分别设置一出油口与一出水口,所述油污分离主体另一侧底部设置一出料口;所述出油口、出水口与出料口上分别设置一电磁阀,用于控制各个出口的通断。
[0008]作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支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端盖上。
[0009]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分离轴通过第三密封轴承与所述油污分离主体底部转动连接。
[0010]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分离碟片相邻两张之间的距离相等。
[0011]作进一步优化,所述进料管与所述端盖通过滚珠轴承转动连接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密封轴承上端固定设置环形导流块,所述环形导流块外壁与所述分离腔内壁固定连接。
[0012]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分离腔、齿轮环、支撑分离轴、进料管、从动齿轮、分散腔以及连接芯轴的中轴线共线。
[001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申请的含油污泥处理设置结构紧凑、体积小、方便移动,能够有效应对不同地点的含油污泥的处理需求,且该设备未采用挤压方式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仅采用一个驱动电机就能完成粉碎污泥、搅拌以及分离的作用,能耗小、处理成本低,能够有效节约生产成本以及劳动生产力;同时,该设备通过油污分离主体、端盖、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分离部以及分散部的配合,实现污泥破碎、搅拌以及分离同时进行,从而有效节约处理时间、处理效率高。并且,该设备不需要对污泥进行焚烧等处理,避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该设备适用于大量或少量的含油污泥的处理,适用范围广、资源回收率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含油污泥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含油污泥处理设备的剖视图。
[0016]图3为图2的A向局部放大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含油污泥处理设备的分散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含油污泥处理设备的分离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基座;11、安装螺纹孔;12、安装螺栓;2、油污分离主体;20、第一密封轴承;21、出油口;22、出水口;23、出料口;3、端盖;4、驱动电机;40、电机支座;5、驱动齿轮;6、分离部;61、分离腔;62、齿轮环;63、楔形齿;64、支撑分离轴;640、第三密封轴承;641、出料空腔;642、扇形孔;65、分离碟片;66、肋片;7、分散部;71、进料管;710、滚珠轴承;72、从动齿轮;73、分散腔;730、分散孔;74、螺旋叶片组件;741、连接芯轴;742、隔断板;7420、叶片孔;7421、第二密封轴承;7422、环形导流块;743、螺旋叶片;8、喷头设备;81、喷管;82、喷雾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泥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油污分离主体(2)、端盖(3)、驱动电机(4)、驱动齿轮(5)、分离部(6)以及分散部(7);所述油污分离主体(2)固定安装在所述基座(1)上端面且所述油污分离主体(2)顶部设置端盖(3),所述驱动电机(4)固定安装在所述端盖(3)上端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4)输出端贯穿所述端盖(3)且在位于所述端盖(3)下侧的一端固定套接一驱动齿轮(5);所述分离部(6)设置在所述油污分离主体(2)内部,包括分离腔(61)、齿轮环(62)、楔形齿(63)、支撑分离轴(64)、分离碟片(65)以及肋片(66);所述分离腔(61)为无顶盖且内部中空的腔体、其底部设置为漏斗形状,且所述分离腔(61)外壁通过第一密封轴承(20)与所述油污分离主体(2)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分离腔(61)顶部内壁与一齿轮环(62)外壁固定连接且所述齿轮环(62)的齿形设置在其内侧,所述齿轮环(62)与所述驱动齿轮(5)啮合;所述分离腔(61)位于所述齿轮环(62)下侧的内壁设置若干阵列错位排布的楔形齿(63);所述分离腔(61)底端中部固定连接一支撑分离轴(64),所述支撑分离轴(64)上端内壁对应所述分离腔(61)的漏斗口设置出料空腔(641)、支撑分离轴(64)外壁沿竖直方向固定套接若干分离碟片(65),所述支撑分离轴(64)对应相邻两张所述分离碟片(65)的空隙处开设扇形孔(642)且所述扇形孔(642)绕所述支撑分离轴(64)的中轴线均匀分布,相邻两张分离碟片(65)之间嵌入若干肋片(66),所述肋片(66)绕所述支撑分离轴(64)中轴线均匀分布且两个肋片(66)之间的空隙与所述扇形孔(642)相对应;所述支撑分离轴(64)远离所述分离腔(61)的一端与所述油污分离主体(2)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分散部(7)设置在所述分离部(6)内部且所述分散部(7)、分离部(6)以及油污分离主体(2)的中轴线共线;所述分散部(7)包括进料管(71)、从动齿轮(72)、分散腔(73)以及螺旋叶片组件(74),所述进料管(71)设置在所述端盖(3)中部且进料管(71)的中轴线与端盖(3)中轴线共线,所述进料管(71)贯穿所述端盖(3)且与所述端盖(3)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管(71)位于所述端盖(3)下侧的外壁固定套接一从动齿轮(72)且所述从动齿轮(72)与所述驱动齿轮(5)远离所述齿轮环(62)的一端啮合;所述进料管(71)下端与所述分散腔(73)顶部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超关娇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