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834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景观地基上开挖有等腰梯形凹槽,景观基础设置在等腰梯形凹槽中央;景观基础两侧分层回填,用机械打夯机夯实,打夯机移动时,夯压,半夯,来回夯打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地基处理
,具体公开了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景观结构在项目工程建造完毕或主体已完成后,进行施工作业;景观基础置于前期工程活动的深回回填区域时,深回回填区域填土比较松软,景观基础的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处理;深回回填区域夯实工期长,项目费用较高;景观结构基础位于积水区域时,地基成软塑状态,形成橡皮土;景观基础在积水区域建造比较困难。
[0003]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以解决景观结构的基础置于前期工程活动的深回回填区域时,深回回填区域夯实工期长,项目费用较高的问题以及景观基础在积水区域建造比较困难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景观基础置于前期工程活动的深回换填区域时,步骤101,景观地基上开挖有等腰梯形凹槽,景观基础设置在等腰梯形凹槽中央;步骤102,景观基础两侧分层换填,换填材料为粗砂、合适级配砂卵石粗砂混合料以及素土;步骤 103,用机械打夯机夯实换填层,打夯机移动时,夯压,半夯,来回夯打5

6遍,并用眼观察前一遍和后一遍的压痕在1mm以内时,即松填下一层;下一层如此反复,直至换填设计标高;步骤104,换填层上方设置有表面垫层;步骤105,当换填材料一样,夯实作业遍数也一致时,只在第一次换填位置,由项目建设单位或施工方自行委托有资质的静力触探单位做一次静力触探检测;
[0007]景观基础位于积水区域时,针对浅软塑状泥土层,步骤201,铲除软塑层泥土,露出下层未搅动的硬土层;步骤202,在硬土层上设置加厚垫层;
[0008]针对较深软塑泥土层或表面有积水时,步骤301,根据软塑层厚度选择块石大小,软塑层厚度与选定块石大小一致;步骤302,从软塑泥土层一边开始倾倒,人工配合移散块石至软塑泥土层;步骤303,将另一边块石挤压出的泥浆铲运至别处;步骤304,不停地倾倒块石与移散块石,直至石头填至泥浆底部硬土基层上;如此反复逐步将块石向泥塘远处及两侧推进,直至全部填满、填平泥塘;步骤305,块石上设置有配合垫层;步骤306,泥浆塘填完后其表面应测量其表面标高。
[0009]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景观基础置于前期工程活动的深回换填区域时,景观基础两侧的换填材料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和减少基础的沉降量,由于换填的材料透水性好,加速软土中的水份排出;从而加速软土固结,并有效地起到冻胀作用;景观基础两侧换填量比较小,施工周期短,费用较低;解决了景观结构的基础置于前期工程活动的深回回填区域时,深回回填区域夯实工期长,项目费用较高的问题;
[0010]景观基础位于积水区域时,针对浅软塑泥土层、深软塑泥土层分别进行处理,配合垫层以及块石可提高积水区域景观基础地基的承载力;解决了景观基础在积水区域建造比较困难的问题。
[0011]进一步,步骤101中根据景观基础本身宽度b确定换填总厚度h1;h1> 0.7b;再根据总厚度h1以及换填材料扩散角Q、松填厚度C确定等腰梯形凹槽顶面B的宽度;B=b+2
×
h1
×
tan(Q)+2
×
C。
[0012]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换填层确定断面的合理厚度和宽度,有足够的厚度置换可能剪切破坏的软土层,同时具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换填层向两边挤动。
[0013]进一步,步骤102中,景观基础两侧换填材料为砂卵石粗砂混合料,分层换填时每层松填厚度C=200mm;步骤103中,换填层在分层换填过程中,每层砂卵石粗砂混合料在夯打中纹理向下倾斜。
[0014]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砂卵石粗砂混合料排水性能较好,满足了换填层形成足够的排水层的要求。
[0015]进一步,步骤104中表面垫层为素土,素土夯实;步骤305中,配合垫层为粗砂,粗砂夯实。
[001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素土夯实,景观基础地基上表面比较平整美观,同时满足地基的排水需求;粗砂夯实过程之中,粗砂可与块石充分结合,形成稳固地基。
[0017]进一步,步骤105中,静力触探检测完成后,提交有效的静力触控试验成果报告,根据成果报告数据,复核原基础设计及换填地基参数取值。
[001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根据成果报告,及时复核原基础设计及换填地基参数取值,可及时调整后续地基的处理施工方案。
[0019]进一步,步骤306中,表面标高低于设计标高,用加厚垫层方法,使结构基底标高满足设计要求;高于设计标高,调整景观基础竖向设计。
[002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在于:及时测量表面标高,设计人员可根据现场表面标高调整相应的景观基础设计。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示出了景观基础置于前期工程活动的深回换填区域时地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图1A

A面剖视图;
[0024]图3示出了图1俯视图;
[0025]图4示出了景观基础在深软塑泥土层时地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换填层1、表面垫层2、等腰梯形凹槽3、景观基础4、块石5、配合垫层6。
[0029]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实施例如图1~4如下所示,
[0030]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
[0031]如图1以及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32]景观基础4置于前期工程活动的深回换填区域时,步骤101,景观地基上开挖有等腰梯形凹槽3,景观基础4设置在等腰梯形凹槽3中央,等腰梯形凹槽3顶面夹角为30
°
;步骤102,景观基础4两侧分层换填,换填材料为粗砂、合适级配砂卵石粗砂混合料以及素土;步骤103,用机械打夯机夯实换填层1,打夯机移动时,夯压,半夯,来回夯打5

6遍,并用眼观察前一遍和后一遍的压痕在1mm以内时,即松填下一层;下一层如此反复,直至换填设计标高;步骤 104,换填层1上方设置有表面垫层2,表面垫层2厚300mm;步骤105,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景观基础置于前期工程活动的深回换填区域时,步骤101,景观地基上开挖有等腰梯形凹槽,景观基础设置在等腰梯形凹槽中央;步骤102,景观基础两侧分层换填,换填材料为粗砂、合适级配砂卵石粗砂混合料以及素土;步骤103,用机械打夯机夯实换填层,打夯机移动时,夯压,半夯,来回夯打5

6遍,并用眼观察前一遍和后一遍的压痕在1mm以内时,即松填下一层;下一层如此反复,直至换填设计标高;步骤104,换填层上方设置有表面垫层;步骤105,当换填材料一样,夯实作业遍数也一致时,只在第一次换填位置,由项目建设单位或施工方自行委托有资质的静力触探单位做一次静力触探检测;景观基础位于积水区域时,针对浅软塑状泥土层,步骤201,铲除软塑层泥土,露出下层未搅动的硬土层;步骤202,在硬土层上设置加厚垫层;针对较深软塑泥土层或表面有积水时,步骤301,根据软塑层厚度选择块石大小,软塑层厚度与选定块石大小一致;步骤302,从软塑泥土层一边开始倾倒,人工配合移散块石至软塑泥土层;步骤303,将另一边块石挤压出的泥浆铲运至别处;步骤304,不停地倾倒块石与移散块石,直至石头填至泥浆底部硬土基层上;如此反复逐步将块石向泥塘远处及两侧推进,直至全部填满、填平泥塘;步骤3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惠平陈熙浩王晓黎柯玉栋冉洪游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尚源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