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润土搅拌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813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膨润土生产技术领域,是一种膨润土搅拌输送装置,包括机架、磨机、料仓、出料管、预混输送机和输料搅拌机,机架左部上方设有至少两个磨机,磨机下方设有第一出料口,对应每个磨机下方位置的机架上均设有开口向上的料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设置预混输送机对多个料仓落入的物料进行预混,使物料输送过程中混合均匀,从而使得物料在后续的搅拌过程中获得质量稳定、波动较小的产品;通过调节预混输送机和输料搅拌机的输送及搅拌速度,从而使物料搅拌的更加充分和混合的更加均匀,避免每袋内的产品混合料配比波动大和不稳定的问题,降低每袋内产品上层与下层的指标的差异,具有高效、稳定和质量波动小的特点。波动小的特点。波动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膨润土搅拌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膨润土生产
,是一种膨润土搅拌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膨润土是一种黏土岩、亦称蒙脱石,具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吸附相当于自身体积8

20倍的水而膨胀至30倍)、在水介质中能分散呈胶体悬浮液,并具有一定的粘滞性、触变性和润滑性,它和泥沙等的掺和物具有可塑性和粘结性,有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能力。因此,膨润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如钻井泥浆、铁矿球团和铸造三大行业。
[0003]采用干法钠化膨润土产品加工时,现有加工工艺是在磨机前加入添加剂,入磨机磨粉,磨粉后搅拌装袋成产品。这种工艺生产出的产品,每袋内的产品混合料配比的波动大、不稳定,从而造成每袋产品上层与下层的指标有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膨润土搅拌输送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干法钠化膨润土产品加工工艺存在质量波动大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膨润土搅拌输送装置,包括机架、磨机、料仓、出料管、预混输送机和输料搅拌机,机架左部上方设有至少两个磨机,磨机下方设有第一出料口,对应每个磨机下方位置的机架上均设有开口向上的料仓,机架中部设有能够由左向右输送物料的预混输送机,预混输送机左部上侧设有第一进料口,料仓底面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内固定安装有下端位于第一进料口内的出料管,预混输送机右部下侧设有第三出料口,机架右部设有能够由左向右输送物料的输料搅拌机,输料搅拌机左端位于预混输送机右部下方,对应第三出料口位置的输料搅拌机左部上侧设有第二进料口,输料搅拌机右部下侧设有第四出料口。
[0006]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7]上述预混输送机可包括第一输料筒、第一转轴、第一螺旋叶片、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轴座,第一输料筒内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一输料腔,第一输料筒内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中部外侧设有第一螺旋叶片,第一转轴左端位于第一输料筒左方,第一输料筒左方设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右侧设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在一起,第一转轴右端位于第一输料筒右方,第一输料筒右方设有第一轴座,第一驱动轴右端安装在第一轴座内。
[0008]上述第一驱动电机可为变频控制电机。
[0009]上述输料搅拌机可包括第二输料筒、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二螺旋叶片、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第三螺旋叶片、第三搅拌叶片、第四搅拌叶片、第二驱动电机、减速机、第二轴座和第三轴座,第二输料筒内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二输料腔,第二输料筒内前后间隔设有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第二转轴中部外侧设有第二螺旋叶片,对应第二螺旋叶片上每两相邻的波峰之间位置的第二转轴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搅拌叶片,对应第二螺旋叶片上
每两相邻的波谷之间位置的第二转轴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叶片,第三转轴中部外侧设有第三螺旋叶片,对应第三螺旋叶片上每两相邻的波峰之间位置的第三转轴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搅拌叶片,对应第三螺旋叶片上每两相邻的波谷之间位置的第三转轴外侧固定安装有第四搅拌叶片;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左端均位于第二输料筒左方,第二输料筒左方设有减速机,减速机左方设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右侧设有第二驱动轴,减速机左侧设有输入端,减速机右侧前后间隔设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二驱动轴的右端与输入端传动连接在一起,第二转轴左端与第一输出端传动连接在一起,第三转轴左端与第二输出端传动连接在一起;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右端均位于第二输料筒右方,第二输料筒右方前后间隔设有第二轴座和第三轴座,第二转轴右端安装在第二轴座内,第三转轴右端安装在第三轴座内。
[0010]上述第二驱动电机可为变频控制电机。
[0011]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构思巧妙,通过设置预混输送机对多个料仓落入的物料进行预混,使物料输送过程中混合均匀,从而使得物料在后续的搅拌过程中获得质量稳定、波动较小的产品;通过调节预混输送机和输料搅拌机的输送及搅拌速度,从而使物料搅拌的更加充分和混合的更加均匀,避免每袋内的产品混合料配比波动大和不稳定的问题,降低每袋内产品上层与下层的指标的差异,具有高效、稳定和质量波动小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2为附图1中输料搅拌机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机架,2为磨机,3为料仓,4为第一输料筒,5为第一转轴,6为第一螺旋叶片,7为第一驱动电机,8为第一轴座,9为第二输料筒,10为第二转轴,11为第二螺旋叶片,12为第一搅拌叶片,13为第二搅拌叶片,14为第二驱动电机,15为减速机,16为第二轴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6]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8]如附图1、2所示,该膨润土搅拌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磨机2、料仓3、出料管、预混输送机和输料搅拌机,机架1左部上方设有至少两个磨机2,磨机2下方设有第一出料口,对应每个磨机2下方位置的机架1上均设有开口向上的料仓3,机架1中部设有能够由左向右输送物料的预混输送机,预混输送机左部上侧设有第一进料口,料仓3底面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内固定安装有下端位于第一进料口内的出料管,预混输送机右部下侧设有第三出料口,机架1右部设有能够由左向右输送物料的输料搅拌机,输料搅拌机左端位于预混输送机右部下方,对应第三出料口位置的输料搅拌机左部上侧设有第二进料口,输料搅拌机右
部下侧设有第四出料口。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预混输送机对多个料仓3落入的物料进行预混,使物料输送过程中混合均匀,从而使得物料在后续的搅拌过程中获得质量稳定、波动较小的产品。根据需求,预混输送机为现有公知技术,其可为单螺旋输送机。
[0019]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膨润土搅拌输送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0]如附图1所示,预混输送机包括第一输料筒4、第一转轴5、第一螺旋叶片6、第一驱动电机7和第一轴座8,第一输料筒4内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一输料腔,第一输料筒4内设有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中部外侧设有第一螺旋叶片6,第一转轴5左端位于第一输料筒4左方,第一输料筒4左方设有第一驱动电机7,第一驱动电机7右侧设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与第一转轴5传动连接在一起,第一转轴5右端位于第一输料筒4右方,第一输料筒4右方设有第一轴座8,第一驱动轴右端安装在第一轴座8内。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预混输送机将多个料仓3内的物料混合并输送至输料搅拌机。
[0021]如附图1所示,第一驱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膨润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磨机、料仓、出料管、预混输送机和输料搅拌机,机架左部上方设有至少两个磨机,磨机下方设有第一出料口,对应每个磨机下方位置的机架上均设有开口向上的料仓,机架中部设有能够由左向右输送物料的预混输送机,预混输送机左部上侧设有第一进料口,料仓底面设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内固定安装有下端位于第一进料口内的出料管,预混输送机右部下侧设有第三出料口,机架右部设有能够由左向右输送物料的输料搅拌机,输料搅拌机左端位于预混输送机右部下方,对应第三出料口位置的输料搅拌机左部上侧设有第二进料口,输料搅拌机右部下侧设有第四出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润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预混输送机包括第一输料筒、第一转轴、第一螺旋叶片、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轴座,第一输料筒内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一输料腔,第一输料筒内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中部外侧设有第一螺旋叶片,第一转轴左端位于第一输料筒左方,第一输料筒左方设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右侧设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在一起,第一转轴右端位于第一输料筒右方,第一输料筒右方设有第一轴座,第一驱动轴右端安装在第一轴座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膨润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电机为变频控制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膨润土搅拌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料搅拌机包括第二输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刚刘洪冯晓菊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中非夏子街膨润土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