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脊柱骨折治疗用复位固定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脊柱康复辅助
,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脊柱骨折治疗用复位固定器。
技术介绍
[0002]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其发生率占骨折的5%~6%,以胸腰段骨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颈椎,常可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脊柱骨折多见男性青壮年。多由间接外力引起,为由高处跌落时臀部或足着地、冲击性外力向上传至胸腰段发生骨折。临床表现为外伤后脊柱的畸形、疼痛,常可并发脊髓损伤。
[0003]胸腰段脊柱骨折后治疗定型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脊柱附近的肌肉群由于长期被固定器固定为一个状态,从而导致肌肉酸软,并且由于血管收到挤压,从而导致血液流通不变,都会使得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以及二次损伤等问题;二、由于人体背部和脊柱呈S型曲线,从而难以对脊柱周围进行均匀的按压,使得部分区域难以得到有效的按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脊柱骨折治疗用复位固定器,具有对脊柱周边进行按摩以及活血作业的优点,解决了上述中存在的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脊柱骨折治疗用复位固定器,包括弧形靠架(1)、弧形护套(2)、按摩复原装置(3)和锁接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靠架(1)左端中部设置有按摩复原装置(3),弧形靠架(1)和弧形护套(2)之间设置有锁接装置(4);所述的按摩复原装置(3)包括辅助框(31)、驱动机构(32)、导向杆(33)、升降架(34)、从动架(35)、按摩机构(36)、锤击机构(37)和联动机构(38),辅助框(31)设置在弧形靠架(1)左端,驱动机构(32)设置在辅助框(31)左端内壁上,辅助框(31)上下两端之间设置有导向杆(33),升降架(34)通过滑动的方式与导向杆(33)相连接,从动架(35)滑动穿插在升降架(34)右端,从动架(35)和升降架(34)内端内壁之间设置有辅助弹簧,按摩机构(36)通过转动的方式与从动架(35)相连接,锤击机构(37)设置在按摩机构(36)内,联动机构(38)设置在从动架(35)前端;所述的按摩机构(36)包括辅助架(361)、转动柱(362)、按摩轮(363)、辅助齿轮环(364)、降速齿轮(365)、从动齿牙(366)和辅助轮(367),辅助架(361)设置在从动架(35)左端内壁上,辅助架(361)内环面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柱(362),按摩轮(363)前后对称转动设置在转动柱(362)外壁上,转动柱(362)外壁上前后对称设置有辅助齿轮环(364),辅助架(361)前后两端对称转动设置有降速齿轮(365),从动齿牙(366)绕轴向均匀设置在按摩轮(363)内环面,降速齿轮(365)通过啮合方式分别与辅助齿轮环(364)和从动齿牙(366)相连接,转动柱(362)外壁上前后对称设置有辅助轮(36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脊柱骨折治疗用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靠架(1)为S型弧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脊柱骨折治疗用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弧形靠架(1)内环面上侧与弧形护套(2)右端之间前后对称设置有辅助吊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脊柱骨折治疗用复位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32)包括辅助电机(321)、转动板(322)、滑动杆(323)和配合框(324),辅助电机(321)设置在辅助框(31)左端,转动板(322)转动设置在辅助框(31)左端内壁上,辅助电机(321)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转动板(322)相连接,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峰,陶昊,王其尊,彭琛,王芳,陈霞霞,
申请(专利权)人:陈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