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压对接组件的电线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03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线电缆安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加压对接组件的电线电缆,包括电缆以及设置在电缆首端以及末端的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位于同一直线上并关于电缆呈镜像对称,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中由内而外依次均设有加压组件、液压联动机构以及驱动组件,加压组件套设在电缆的端部,驱动组件通过作用于液压联动机构推动加压组件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电缆在传输过程发生波动,有效降低线路的安全隐患。低线路的安全隐患。低线路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加压对接组件的电线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线电缆安装
,具体为一种具有加压对接组件的电线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电线电缆安装用接线器,包括第一对接管、第二对接管、内管、外管、第一接头盒、第二接头盒和抗拉组件,内管和外管分别固定在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的相对端上,在内管和第一对接管的内侧壁上相对开设有两组插接槽,处于第一对接管和内管内壁上两组插接槽内的两组插接板之间固定有第一接头盒,在第二对接管朝向第一对接管的一端内壁上也开设有插接槽,处于第二对接管内壁上两组插接槽内的两组插接板之间固定有第二接头盒,第一接头盒和第二接头盒之间设置有对接组件,在第一对接管和第二对接管相对外端内部均设置有抗拉组件。该电线电缆安装用接线器,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实用可靠等优点,然而该装置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该装置虽然具有一定的抗拉能力,但其对接组件不具备微调压紧度的效果,导致连接的一次成功率低;这样的情况下,线缆之间要么对接太紧,导致对接端旁边的部分线缆发生褶皱,对电缆产生应力,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要么电缆之间对接太松,造成线路连接不稳,从而导致电缆在传输过程发生波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加压对接组件的电线电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加压对接组件的电线电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加压对接组件的电线电缆,包括电缆以及设置在电缆首端以及末端的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所述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位于同一直线上并关于电缆呈镜像对称,所述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中由内而外依次均设有加压组件、液压联动机构以及驱动组件,加压组件套设在电缆的端部,驱动组件通过作用于液压联动机构推动加压组件运动。
[0006]优选的,所述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相互背离的一端设有活动腔,活动腔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活动套、转环、楔形环以及推环,活动套一端固定套接楔形环,活动套另一端固定套接有转环,且活动套的外侧设有外螺纹,活动腔的开口处突出设置内螺纹槽,活动套通过内外螺纹旋接在活动腔内。
[0007]优选的,所述活动套靠近楔形环的一端内侧固定设置有推环,电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固定圈,推环与第一固定圈抵触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关于活动腔对称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液压联动机构,液压联动机构包括主动活塞杆、活塞头、第一油筒、第二油筒、从动活塞杆以及金属钢管,第一油筒和第二油筒内部均装有液压油,第一油筒和第二油筒之间通过金属钢管相互连通,主动活塞杆一端与楔形环相抵触,主动活塞杆另一端伸入第一油筒内并固定
连接一组活塞头,从动活塞杆一端外侧套设有弹簧,从动活塞杆另一端伸入第二油筒内并固定连接一组活塞头,弹簧靠近第二油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挡片,挡片固定套设在从动活塞杆上。
[0009]优选的,所述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相互靠近的一端设有柱形腔,柱形腔内设有加压组件,所述加压组件包括下压件和上压件,所述下压件和上压件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滑块,柱形腔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导槽,滑块滑动安装在导槽内。
[0010]优选的,所述下压件和上压件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斜面槽,从动活塞杆插设在斜面槽内,下压件和上压件的内侧壁均开设有轴向限位槽,电缆的端部外壁固定设置插设在轴向限位槽内的第二固定圈,第二固定圈与轴向限位槽的个数设置不少于两组。
[0011]优选的,所述下压件位于斜面槽的内侧突出设置有径向限位块,所述上压件位于斜面槽的内侧开设有容纳径向限位块的开槽,径向限位块由矩形条与楔形块拼接而成;左对接座内的下压件和上压件靠近右对接座的一侧开设有环形预留腔,右对接座内的下压件和上压件相对应的一侧突出设置有卡环,卡环插接在环形预留腔内。
[0012]优选的,所述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组固定条,固定条为L形结构,且固定条上均匀开设有3

5个安装孔,且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均由两个对称的卡座通过螺钉拼接而成。
[0013]优选的,所述左对接座靠近加压组件的一侧上下两端均突出设置有凸沿,右对接座靠近左对接座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组卡槽,凸沿插设在卡槽内。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在电缆安装完成后,通过手持转环转动活动套,使得活动套向外旋出,设置在活动套上的楔形环作用于主动活塞杆,使得主动活塞杆向内收缩,与此同时,位于活动套内部的推环与电缆上的第一固定圈相抵触,并将电缆未被夹持的一端向外拉扯,从而避免电缆对接时因发生褶皱产生应力等情况发生,有效保障了电缆的使用寿命;2.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合理,易于装配,微调过程中,在楔形环斜面的作用下,主动活塞杆推动一组活塞头并挤压第一油筒内的液压油,使得第一油筒内的液压油受力并通过金属钢管注入第二油筒,此时第二油筒内油液增多,从而挤压其内部的活塞头并作用于从动活塞杆,使得从动活塞杆挤压弹簧并伸入斜面槽,在斜面的作用下,下压件和上压件带动电缆朝着连接端移动,使得电缆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密、稳定,避免了电缆在传输过程发生波动,有效降低线路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爆炸示意图1;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爆炸示意图2;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剖开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各组件打开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各组件剖开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中加压组件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结构中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0016]图中:电缆1、第一固定圈101、第二固定圈102、左对接座2、凸沿201、右对接座3、卡槽301、固定条4、驱动组件5、活动套51、转环52、楔形环53、推环54、液压联动机构6、主动活塞杆61、活塞头62、第一油筒63、第二油筒64、从动活塞杆65、弹簧66、金属钢管67、加压组件7、下压件71、轴向限位槽711、预留腔712、径向限位块713、斜面槽714、卡环715、上压件72、滑块73。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至图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加压对接组件的电线电缆,包括电缆1以及设置在电缆1首端以及末端的左对接座2和右对接座3,左对接座2和右对接座3位于同一直线上并关于电缆1呈镜像对称,左对接座2和右对接座3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组固定条4,固定条4为L形结构,且固定条4上均匀开设有3

5个安装孔,且左对接座2和右对接座3均由两个对称的卡座通过螺钉拼接而成;左对接座2靠近加压组件7的一侧上下两端均突出设置有凸沿201,右对接座3靠近左对接座2的一侧对称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加压对接组件的电线电缆,包括电缆以及设置在电缆首端以及末端的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位于同一直线上并关于电缆呈镜像对称;所述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中由内而外依次均设有加压组件、液压联动机构以及驱动组件,加压组件套设在电缆的端部,驱动组件通过作用于液压联动机构推动加压组件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压对接组件的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相互背离的一端设有活动腔,活动腔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活动套、转环、楔形环以及推环,活动套一端固定套接楔形环,活动套另一端固定套接有转环,且活动套的外侧设有外螺纹,活动腔的开口处突出设置内螺纹槽,活动套通过内外螺纹旋接在活动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加压对接组件的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靠近楔形环的一端内侧固定设置有推环,电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固定圈,推环与第一固定圈抵触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加压对接组件的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对接座和右对接座关于活动腔对称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液压联动机构,液压联动机构包括主动活塞杆、活塞头、第一油筒、第二油筒、从动活塞杆以及金属钢管,第一油筒和第二油筒内部均装有液压油,第一油筒和第二油筒之间通过金属钢管相互连通,主动活塞杆一端与楔形环相抵触,主动活塞杆另一端伸入第一油筒内并固定连接一组活塞头,从动活塞杆一端外侧套设有弹簧,从动活塞杆另一端伸入第二油筒内并固定连接一组活塞头,弹簧靠近第二油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挡片,挡片固定套设在从动活塞杆上。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富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纳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