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肋板楼盖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789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肋板楼盖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搭设脚手架;步骤二:安装支撑板;步骤三:安放梯形模具;步骤四:在梯形模具的上方以及相邻两个梯形模具之间绑扎钢筋;步骤五:在绑扎钢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并养护至混凝土凝固;步骤六:拆除脚手架以及支撑板和梯形模具。采用本技术方案时,有利于提高成型后密肋板楼盖下表面的平整度,同时有利于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还能对模具的安装进行定位,以提高模具的安装精度并降低模具的安装时间。精度并降低模具的安装时间。精度并降低模具的安装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肋板楼盖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肋板楼盖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跨度较大的建筑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密肋板楼盖,以减少内柱,从而使得建筑的有效空间大大增加,层高也相应地降低,它打破了常规现浇平板和无梁板因跨度大,需增加板厚,增加混凝土自重和用钢量,楼板刚度和抗震性能较低、造价高等不经济的传统作业法。
[0003]现浇密肋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能力强,由于脱模后外形美观新颖,可以省去抹灰及吊顶工序,后处理也方便,且楼板底下的每个藻井能起到吸音作用,同时与普通简支梁框架结构体系相比,在同等条件下能有效的节约混凝土30%~50%,并大大减轻了楼板自重,提高了承载力。
[0004]在密肋板楼盖施工的过程中,通过脚手架对支撑板进行支撑,然后将塑料模具的边缘通过铁钉固定在支撑板上,在相邻塑料模具以及塑料模具的上方铺设钢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当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支撑板和塑料模具,即可将塑料模具从支撑板上拆卸下来。
[0005]但是目前的密肋板楼盖施工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塑料模具边缘突出,相邻塑料模具的边缘未完全接触,混凝土成型后密肋板楼盖的下表面不平整;2、将塑料模具从支撑板上拆卸下来的过程中,由于塑料模具是由塑料压塑而成的,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拆卸工具会损坏塑料模具;3、由于楼板底下的藻井是要求规整分布的,所以在安装塑料模具的过程中需要对安装位置进行测量确定,工序复杂且比较浪费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肋板楼盖的施工方法,有利于提高成型后密肋板楼盖下表面的平整度,同时有利于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还能对模具的安装进行定位,以提高模具的安装精度并降低模具的安装时间。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密肋板楼盖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一:搭设脚手架;
[0009]步骤二:在脚手架上安装支撑板,使相邻支撑板相互接触;
[0010]步骤三:安放梯形模具:首先准备若干梯形模具、固定块和连接件,固定块呈“十”字形,固定块包括四个固定条,固定条的截面呈“T”字形;然后先将其中四个梯形模具放置在支撑板上,再将固定块放在四个梯形模具之间,使固定条的侧壁与相邻两个梯形模具的侧壁接触,然后通过连接件对固定块和支撑板进行连接,并通过固定条对梯形模具的边缘进行按压固定,直至梯形模具安放完毕;
[0011]步骤四:在梯形模具的上方以及相邻两个梯形模具之间绑扎钢筋;
[0012]步骤五:在绑扎钢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并养护至混凝土凝固;
[0013]步骤六:拆除脚手架以及支撑板和梯形模具。
[0014]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将四个梯形模具放置在支撑板上后,再将固定块放在四个梯形模具之间,使固定条的侧壁与相邻两个梯形模具的侧壁接触,然后通过连接件将固定块和支撑板连接起来,通过固定条对梯形模具边缘的按压固定,实现梯形模具与支撑板的连接。
[0015]通过固定块对梯形模具按压固定,可以实现对梯形模具放置位置的定位,将第一个梯形模具放置到位后,其他的梯形模具无需提前确定安装位置并摆放到位,在将固定块和支撑板进行连接时再放置并调整梯形模具的位置即可,在提高梯形模具安装精度的同时降低了梯形模具安装的时间。
[0016]施工模板安装完成后,在相邻梯形模具之间以及梯形模具上方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并拆除施工模板后,密肋板楼盖的下表面为与固定块接触的一面,所以密肋板楼盖下表面的平整较高;同时将固定块从支撑板上拆卸下来时,拆卸工具不会与梯形模具接触,有利于降低对梯形模具的损坏,有利于提高梯形模具的使用寿命。
[0017]进一步的,步骤三中所述连接件为铁钉,铁钉位于固定块的一侧。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避免铁钉进入两块支撑板拼接位置处而导致铁钉容易松脱。
[0018]进一步的,每个铁钉与固定块的连接位置均一致。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有利于保证在拆卸时每块支撑板上的铁钉数量一致,避免漏拔。
[0019]进一步的,步骤三安放梯形模具前用发泡剂对梯形模具进行填充。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避免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漏浆。
[0020]进一步的,步骤三安放梯形模具后在梯形模具外侧壁上刷脱模剂。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便于后续梯形模具脱模。
[0021]进一步的,步骤一搭设脚手架前进行抄平放线操作: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加木垫块,用于支撑脚手架。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确保脚手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沉降。
[0022]进一步的,步骤二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拉环。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便于通过L型钢筋等穿入拉环向下施力进行拆模。
[0023]进一步的,步骤二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缺口,缺口处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板的该侧设有沉头孔,沉头孔内滑动设置有T型杆,支撑板的另一侧设有支撑块,相邻支撑板接触后,支撑块位于缺口内,且支撑块上设有能与支撑杆匹配的弧形槽,支撑板设有支撑块的一侧能推动T型杆移动。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本方案能够达到有利于提高拆模安全性、同时便于拆模后从支撑板上拆卸固定块、而且有利于提高密肋板楼盖下表面平整度的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具体的,在从一侧依次拆除支撑板时,一块支撑板相对于相邻支撑板向下滑动,过程中支撑块在缺口内滑动,当支撑杆位于弧形槽内后,梯形模具和支撑板脱模完成且支撑板绕支撑杆转动,支撑板不会直接掉落地面,能够避免支撑板砸在施工人员身上,有利于提高施工安全性,其中支撑板转动至极限位置时在重力和惯性作用下带动相邻支撑板向下移动;支撑板转动至极限位置前与T型杆接触,并推动T型杆在沉头孔内向上移动,从而施加给固定块一个向上的推力,进而使固定块和支撑板之间产生间隙,即使得固定块和支撑板之间的铁钉露出,支撑板和梯形模具拆模后便于将工具伸入间隙并施力后将固定块从支撑板上撬除,再通过铁锤等敲击铁钉使其从固定块上退出,及便于相邻支撑板拼接位置处的固定块和铁钉的拆除;在固定块方便从支撑板上拆除,同时便于拆卸铁钉的情况下,在连
接固定块和支撑板时能使得铁钉的头部完全嵌入固定块内,如此有利于提高固定块上表面的平整度,进而保证密肋板楼盖下表面的施工平整度。
[0024]进一步的,T型杆的自由端呈斜面,支撑板设有支撑块的一侧能与斜面接触。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便于转动的支撑板顺利推动T型杆移动。
[0025]进一步的,支撑板内设有环形腔,沉头孔贯穿环形腔,T型杆上套有弹簧,弹簧位于环形腔内。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避免支撑板倒置时T型杆从沉头孔内掉落。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正向剖视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拆模时的示意图(未示出缺口、沉头孔、T型杆等);
[0029]图4为两块支撑板拼接时的三维示意图;
[0030]图5为两块支撑板的爆炸图;
[0031]图6为拆模时两块支撑板的三维示意图;
[0032]图7为T型杆的三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肋板楼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搭设脚手架;步骤二:在脚手架上安装支撑板,使相邻支撑板相互接触;步骤三:安放梯形模具:首先准备若干梯形模具、固定块和连接件,固定块呈“十”字形,固定块包括四个固定条,固定条的截面呈“T”字形;然后先将其中四个梯形模具放置在支撑板上,再将固定块放在四个梯形模具之间,使固定条的侧壁与相邻两个梯形模具的侧壁接触,然后通过连接件对固定块和支撑板进行连接,并通过固定条对梯形模具的边缘进行按压固定,直至梯形模具安放完毕;步骤四:在梯形模具的上方以及相邻两个梯形模具之间绑扎钢筋;步骤五:在绑扎钢筋的位置浇筑混凝土并养护至混凝土凝固;步骤六:拆除脚手架以及支撑板和梯形模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密肋板楼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连接件为铁钉,铁钉位于固定块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肋板楼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铁钉与固定块的连接位置均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密肋板楼盖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安放梯形模具前用发泡剂对梯形模具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洪盛汪胜奇潘伟彭迪李超姜建国唐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