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778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装置,包括:风道组件,风道组件的第一端为进风口,风道组件内部设置有风道腔,进风口与风道腔相连通,风道腔从风道组件的第一端自风道组件的第二端逐渐减小;多个导风单元,多个导风单元沿风道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风道腔连通,多个导风单元与多个电池模组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分别将风道腔中的风导向至与导风单元相对应的电池模组。在风道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沿风道腔长度方向布置的各导风单元的进风量趋于相同,从而使得被导风单元送至各电池模组的风量趋于相同,以起到各电池模组同步降温的作用,避免了各电池模组之间温差过大的问题。避免了各电池模组之间温差过大的问题。避免了各电池模组之间温差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模组冷却风道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储能
,不同倍率需求,对于电池模组的散热要求也不同,虽然电池模组自身有散热设计,但要满足客户大功率的需求,这些电池模组自身的散热是远远不够的,只能通过空调的制冷来达到散热效果,最常用的就是用制冷空调通过风道用风冷的方式输送到每个模组,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但是每个模组跟空调出风口的距离是不一样的,每个模组的进风量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每个模组的进风量不同,会导致每个模组的温升也不同,这样就会造成每个模组的温度都不一样,如果温差大的话,很难最大化利用每个模组的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各电池模组降温不均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道装置,包括:风道组件,风道组件的第一端为进风口,风道组件内部设置有风道腔,进风口与风道腔相连通,风道腔从风道组件的第一端自风道组件的第二端逐渐减小;多个导风单元,多个导风单元沿风道组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风道腔连通,多个导风单元与多个电池模组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分别将风道腔中的风导向至与导风单元相对应的电池模组。
[0005]进一步地,风道组件包括多个风道管,多个风道管首尾连接以形成风道腔,多个风道管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导风单元连通。
[0006]进一步地,风道组件的远离导风单元的一侧为斜面,斜面自风道组件的第一端至风道组件的第二端逐渐向靠近导风单元的方向倾斜。
[0007]进一步地,风道组件的与斜面相对的一侧与多个导风单元连通。
[0008]进一步地,导风单元包括:导风壳,导风壳内部设置有导风腔;出风板,出风板盖设在导风腔上,以与导风壳围设成导风通道,风道管安装在出风板上,并与导风通道连通,出风板上的出风口朝向电池模组。
[0009]进一步地,出风板与电池模组连接。
[0010]进一步地,风道装置还包括隔热保温层,隔热保温层包覆于风道组件的外部。
[0011]进一步地,风道管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凸缘,相邻两个风道管之间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一凸缘连接;风道管的靠近导风单元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缘,第二凸缘与出风板连接;导风壳的外周设置有第三凸缘,第三凸缘与出风板连接。
[0012]进一步地,相邻两个第一凸缘的连接处、风道管与第二凸缘的连接处,以及第三凸缘与出风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部。
[0013]进一步地,导风腔内部设置有导风隔板,导风隔板沿导风腔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4]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风道装置可以通过多个导风单元分别为多个电池模组进行送风,实现电池模组的冷却,与此同时,本技术的风道腔从风道组件的第一端自风道组件的第二端逐渐减小,在风道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沿风道腔长度方向布置的各导风单元的进风量趋于相同,从而使得被导风单元送至各电池模组的风量趋于相同,以起到各电池模组同步降温的作用,避免了各电池模组之间温差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风道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7]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个风道管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8]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二个风道管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0019]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三个风道管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0]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第四个风道管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1]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五个风道管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2]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导风壳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3]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出风板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0、风道组件;11、进风口;12、风道管;13、斜面;14、第一凸缘;15、第二凸缘;20、导风单元;21、导风壳;211、第三凸缘;212、导风隔板;22、出风板;23、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记载的,在工业储能
,不同倍率需求,对于电池模组的散热要求也不同,虽然电池模组自身有散热设计,但要满足客户大功率的需求,这些电池模组自身的散热是远远不够的,只能通过空调的制冷来达到散热效果,最常用的就是用制冷空调通过风道用风冷的方式输送到每个模组,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但是每个模组跟空调出风口的距离是不一样的,每个模组的进风量是存在差异的,如果每个模组的进风量不同,会导致每个模组的温升也不同,这样就会造成每个模组的温度都不一样,如果温差大的话,很难最大化利用每个模组的功率。
[002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见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道装置,包括风道组件10及多个导风单元20,风道组件10的第一端为进风口11,风道组件10内部设置有风道腔,进风口11与风道腔相连通,风道腔从风道组件10的第一端自风道组件10的第二端逐渐减小;多个导风单元20沿风道组件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风道腔连通,多个导风单元20与多个电池模组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分别将风道腔中的风导向至与导风单元20相对应的电池模组。在空调出风口与电池模组之间设计风道装置,更有效集中利用了空调制冷的风量,从而使电池模组达到更有效的散热,本技术的风道装置可以通
过多个导风单元分别为多个电池模组进行送风,实现电池模组的冷却,与此同时,本技术的风道腔从风道组件的第一端自风道组件的第二端逐渐减小,在风道组件的作用下,使得沿风道腔长度方向布置的各导风单元的进风量趋于相同,从而使得被导风单元送至各电池模组的风量趋于相同,以起到各电池模组同步降温的作用,避免了各电池模组之间温差过大的问题。
[0029]参见图1到图6所示,为了便于加工和安装,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10包括多个风道管12,多个风道管12首尾连接以形成风道腔,多个风道管12一一对应地与多个导风单元20连通。冷风进入风道腔后,分别通过多个风道管进入各自的导风单元,并最终到达各电池模组,实现同步降温。
[0030]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也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以保证风道腔的密封性能。
[0031]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10的远离导风单元20的一侧为斜面13,斜面13自风道组件10的第一端至风道组件10的第二端逐渐向靠近导风单元20的方向倾斜。通过斜面的设计,使得风道腔逐渐减小,沿风道腔长度方向逐渐削弱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组件(10),所述风道组件(10)的第一端为进风口(11),所述风道组件(10)内部设置有风道腔,所述进风口(11)与所述风道腔相连通,所述风道腔从所述风道组件(10)的第一端自所述风道组件(10)的第二端逐渐减小;多个导风单元(20),多个所述导风单元(20)沿所述风道组件(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风道腔连通,多个所述导风单元(20)与多个电池模组一一对应地设置,以分别将所述风道腔中的风导向至与所述导风单元(20)相对应的所述电池模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10)包括多个风道管(12),多个所述风道管(12)首尾连接以形成所述风道腔,多个所述风道管(12)一一对应地与多个所述导风单元(2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10)的远离所述导风单元(20)的一侧为斜面(13),所述斜面(13)自所述风道组件(10)的第一端至所述风道组件(10)的第二端逐渐向靠近所述导风单元(20)的方向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10)的与所述斜面(13)相对的一侧与多个所述导风单元(20)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单元(20)包括:导风壳(21),所述导风壳(21)内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良王翱朱中槐刘克勤江金源王宝鸡段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银隆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